視頻標簽:一棵小桃樹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一棵小桃樹-河北省 - 邯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一棵小桃樹》自讀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比較閱讀,感知文章內容,把握小桃樹的形象特點; 2.解讀文中人與物的關聯,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3.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學習小桃樹面對逆境頑強奮斗的精神,加深對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比較閱讀,感知課文內容,把握小桃樹的形象特點; 2.解讀文中人與物的關聯,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方法】
比較閱讀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記憶里,大自然總是那么美麗,有“兩個黃鸝鳴翠柳”的清新,有“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明麗,有“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絢爛,有“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觀。但你有沒有留心身邊另外一些生命,它們不美,甚至看似孱弱伶仃,也被文學家記錄下來,生出萬千姿態。今天,我們就走進著名作家賈平凹的《一棵小桃樹》,在他對一棵小桃樹的關注描繪中,涵詠咀嚼,感悟他凝聚在小桃樹上的殷殷情愫。 (二)作者簡介
首先,我們來了解作者賈平凹。
明確:賈平凹,原名賈平娃,生于1952年,陜西丹鳳人,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代表作:《商州》《浮躁》《廢都》《白夜》《秦腔》《古爐》。
(學生介紹——學生補充)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老師將客串導游,帶領大家歷經讀、思、悟三個驛站,闡幽發微,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三)自讀驛站一:讀——我是朗讀者 1.猜讀文章,提出問題
本文的題目是“一棵小桃樹”,聯系之前學過的《紫藤蘿瀑布》,請大家猜猜看,作者會寫些什么呢?
明確:作者可能會寫到小桃樹的外形特點、內在品質,以及成長經歷;還可能會寫到由小桃樹引發的聯想,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感情等。
(學生猜讀課文)
2.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大意,去驗證你的猜想。 (學生朗讀課文)
3.品讀課文,體會形象
作者所寫的內容果然不出大家所料,但是朗讀之前我們提出的問題太多,可以將這些問題歸納整合為兩個大的方面: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桃樹,為什么要寫小桃樹。首先我們來解讀第一個問題:
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桃樹?
請你任選詞語,概括小桃樹的形象特點。
(學生4人一組,用馬克筆寫好詞語,給小桃樹貼標簽) 明確:這就是賈平凹筆下的小桃樹。這是一棵可憐瘦弱的小桃樹;這是一棵孤獨寂寞的小桃樹;這是一棵飽受命運摧殘的小桃樹;這棵小桃樹:其形委屈,其貌猥瑣,其質纖纖,其色淡淡。但這一切都難掩其神之偉大。
4.選讀課文,加深印象
繁茂的紫藤蘿,帶走了宗璞心上關于生死的疑惑,關于疾病的痛楚,留下的是精神的寧靜和生命的喜悅。
作者在描繪小桃樹時,他的心情也發生了變化,你感受到這種情感的轉折嗎?(堅信——同情——敬佩——感激)
讓我們選讀幾個有代表性的段落,讀出情感的轉折,再次感受小桃樹的飽滿形象。
(學生配樂朗讀4、9、13、14段) (四) 自讀驛站二:思——我是探究者
這棵可憐的,病弱的,不美的小桃樹,作者不僅稱呼它為“我的小桃樹”,還反復說到想要給它寫點文章。 作者為什么要寫小桃樹? PPT展示:
“文字在敘述時寫的就是生活,而生活本身是關系的。寫人和自然的關系,寫人和物的關系,寫人和人的關系。——賈平凹《我的創作觀》” 我們在閱讀時也應注意這些關系。
1.跳讀課文找出關系:
圍繞小桃樹,作者主要寫到了哪些人和物的關系?
明確:圍繞小桃樹,作者又寫到了小桃樹和奶奶以及小桃樹和“我”。 2.探究關聯找出原因:
(學生分為兩組,圍繞不同的學習任務,合作探究)
(1)請第一組同學就小桃樹與奶奶的關聯性,探究“我”寫小桃樹的原因。 (2)請第二組同學就小桃樹與“我”的關聯性,探究“我”寫小桃樹的原因。 明確(1):小桃樹與奶奶密切相關。
關聯一:我在奶奶的啟發下種下桃樹;
關聯二:奶奶在打掃院子時發現桃樹; 關聯三:奶奶力排眾議,保護過桃樹。 關聯四:雨打桃樹,我心里喚著奶奶。
小結:一樹桃花一樹詩,千樹花語為誰癡?沒有情感的因素,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奶奶啟迪了我的智慧,呵護著我的夢想。小桃樹背后流淌的是涓涓親情,寄托著我對奶奶的感恩和懷念。
明確(2):自制表格,運用比較法,明確小桃樹和“我”的關聯性。
生長環境
成長經歷
面對挫折的態度
小桃樹 角落里,長的不是地方。 被豬拱,討人嫌,險被砍,經風雨。 不屈不撓
頑強生長
賈平凹 從小生活在農村,孤陋寡聞。 從農村到城市,感到渺小,想干一番事業,卻發現自己幼稚、天真,讀不懂人世大書。 脾性一天天地壞了,常
常發呆,心境垂垂暮老。
受小桃樹啟發鼓舞。
3.補充閱讀,知人論世:結合賈平凹《自傳》中的片段,理解創作背景。 ①我不喜歡人多,老是感到孤獨,這種秉性在我上學以后,愈是嚴重。班里的干部子弟且皆高傲,在衣著上、吃食上以及大大小小的文體之類的事情上,用一種鄙夷的目光視我。農家的孩子愿意和我同行,但他們因我孱弱,打籃球從不給我傳球,拔河從不讓我入伙。
②“文革”開始的同時,也便結束了我的文化學習。父親,忠厚而嚴厲過分的教師,竟被誣陷定為歷史反革命分子而開除公職遣回家來勞動改造了。這一打擊,使我們家從此在政治上、經濟上沒于黑暗的深淵,我幾乎要流浪天涯去討飯!
(學生補充他所了解的賈平凹)
小結:屋外風疏雨驟,人生命途多舛,那一株纖纖的生靈,像極了孤獨孱弱的“我”。它不解“風”情,我不諳世事。“我”與小桃樹實現了命運的契合。“我”是小桃樹,小桃樹是“我”。
這種將個人的“情志”依托在具體的“物”上表達自己人生感悟的寫法就叫“托物言志”。
(五)自讀驛站三:悟——我是思想者 作者所言的志是什么呢? 1.一字言志
文章的開頭,作者說“想給小桃樹寫點文章,但卻終沒有寫就一個字來”,如果作者只能寫一個字,來寫他的小桃樹,你覺得他會寫哪個字? 2.一句感悟
宗璞從紫藤蘿中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
是無止境的”,賈平凹也從小桃樹中悟到: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你有沒有受到小桃樹的啟發?
請你用一句話表達小桃樹帶給你的感悟。 (六)結束語: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棵小桃樹,從夢想的芽艱難地拱出一點新綠,再到轟轟烈烈地想要開花,經歷風雨,慌亂地零落,千百次地俯下身去,但總還有一顆花苞,在枝干的頂端,閃爍著微光。花的芬芳需要經過雨的洗禮,人生又何嘗不是呢?只要我們人生有夢,心中有愛,執著堅定,頑強拼搏,就會蓄力而發開出灼灼的花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