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一棵小桃樹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語文部編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一棵小桃樹-重慶市涪陵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一棵小桃樹》教學設計
【知識與技能】了解本文通過對一棵小桃樹生長過程的描寫來表現它的特點以及憑借小桃樹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把握閱讀散文的方法,培養學生自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堅強不屈,和困難作斗爭的勇氣。 【教學重點】托物言志、雙線交織的寫法和作者抒發的情感。
【教學難點】品析描寫小桃樹的語句,通過朗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以及作者對小桃樹的獨特情感。 【教法學法】談話法、合作探究法、讀寫結合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精彩導入,創設情境
孩子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感悟一下生命的魅力。(欣賞圖片)
漫步于自然中,我們常會看見這些美麗而動人的情景,這些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各種草木之花,有的本以為已逝去了生命,卻在來年的春天吐出了新綠;有的生長著極不起眼的角落里,卻努力的活著;有的美麗的花兒無人問津,卻依然綻放。我們能感受到它們透出的是一種頑強不屈的生命力,似和環境斗爭,又似和生命抗衡,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樹是渺小的,不惹人注意的,但它卻是魅力非常,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心靈的美麗。同學們,賈平凹先生也曾對一棵小桃樹念念不忘,特意為它寫了一篇散文,散文題目就取名為——《一棵小桃樹》。賈平凹先生為什么會為這一棵小桃樹作文呢?
二、品讀課文
(一)品讀小桃樹
1.略讀課文,勾畫出描寫小桃樹的句子。
2.選出其中你最喜歡或者最能觸動你的句子,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3.圈出你剛剛朗讀句子中的關鍵詞,來品析: 這是一棵的小桃樹,我對小桃樹充滿了之情。 (二)品讀作者
同學們,作者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筆墨寫這棵小桃樹呢?(小組合作)
幻燈片出示作者簡介,明確“我”與小桃樹的特殊的聯系,并指導學生們暢說“我”與小桃樹的相似之處。 小桃樹長在院子角落里,就像“我”生長在偏僻的小山村。
小桃樹長得很委屈。得不到優越的生長條件,不能茁壯成長。這就好像“我”從小生活在小山村的環境里,直到進城上學,才知道山外天地廣闊一樣。
小桃樹長得瘦小,不能健康茁壯成長,此時“我”也感到自己渺小,未能成為大材。
小桃樹經歷被豬拱折、受風雨摧殘等磨難。“我”在生活道路上經受風風雨雨,有過種種遭遇。想“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但“慢慢發現我的幼稚、天真”讀不懂“人世的大書”,“脾性也一天天地壞了”,“心境似蒙上了一層暮氣”,“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受打擊,想實現理想,卻遇到種種磨難。
(三)品讀意蘊——理解小桃樹中的深刻含義,理解本文托物言志、雙線交織的寫法。
現在我們明白了作者為什么花這么多的筆墨來寫這棵小桃樹了吧?因為在作者看來,小桃樹是作者兒時便懷有的、象征幸福生活的夢的化身,小桃樹就是另一個我。(板書:我)
這篇文章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用了一種什么寫作手法?(托物言志)
寫小桃樹的經歷就是在寫作者的經歷。這就有了兩條線索,明線寫誰?(學生回答“小桃樹的經歷”)暗線寫(自己的經歷),所以這篇文章很特殊的寫法還有雙線交織。
為什么要寫樹?除了托物言“我”,還有什么呢?
我把小桃樹種下,小桃樹寄托著我對奶奶的思念。第12自然段最后一句“我心里喊著我的奶奶”。(板書:思念)
小時候種下它的期望,蓄著我的夢,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板書:夢想) 小桃樹是我人生路上一盞指示燈!一起來讀一下13段“然而”后面的句子。
小結:所以,這棵小桃樹的經歷,就是“我”的經歷,是對奶奶的思念,是對夢想的追求、幸福生活的向往,更是給我人生鼓勵的一盞指示燈。(板書:燈)
三、抒寫贊歌
在逆境中成長的小桃樹,歷經風雨仍頑強生存。它鼓舞了作者,給予作者希望和信念。小桃樹也觸動了你的心靈嗎?請你們動筆寫一寫“小桃樹的贊歌”吧!
四、深情誦讀,小結下課
現在,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誦讀《我是一棵小桃樹》。
《我是一棵小桃樹》
一雙小手將我種下,我便知道,我該生長了。 即使生在這孤獨的墻角,也要努力向上。
冬去春來,我多少次忍著痛從土里向上發芽,
陽光少,沒有照料,但我依然要沖出這厚厚的、堅硬的泥土„„
如今,我開了花,卻像患了重病的少女,微微嬌喘側臥梢頭。
風雨撕扯著這苦澀的笑靨(yè),我沒有讓花瓣輕易飄零,就那樣孤單地開在墻角。
雨還未歇,千百次地擊打著我,我卻千百次地掙扎起來。
忽地, 你在一片淡白中發現了一個欲綻的花苞,嫩黃的,嫩紅的。 它在風吹雨打中時隱時現,像風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燈。
我知道那是希望,屬于我們拼搏追夢的人兒的希望, 孕出一個桃兒來——那是我們共同的守望。
結語: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如賈平凹先生一樣,堅定自己的夢想,做一棵風吹不倒、雨擊不跨、努力向上、終將綻放美麗花朵、孕育果實的小桃樹。
板書設計:
一棵小桃樹
賈平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