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核舟記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十一課核舟記(第三課時)-甘肅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11《核舟記》(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一、內容概述
《核舟記》是人教2011課標版(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是一篇介紹一件精美工藝品的小品文,這是一篇具有濃厚文學色彩的小品文。全文僅400余字,卻描述了整個核舟的全部景物。作為一篇教讀課文,《核舟記》具有較強的說明性,層次清晰、條理清楚,細致描述了核舟的藝術形象,說明雕刻者構思的巧妙、技藝的高超,也顯示出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間順序有條不紊地介紹事物特征的方法,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
閱讀文學作品,關鍵是要培養學生對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創設一種良好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討論環境,誘發學生對課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勵他們表達出來,老師在這中間起一種引導和點撥作用,引導學生對文學做一點積極的思考、質疑、探究,在此基礎上,拓展閱讀,補充一些有關工藝品說明文作品,以增長知識、培養興趣,加強知識儲備。最后,拓展寫作,學以致用,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本節課為教學第3課時。前兩節課重點疏通課文,梳理文言字詞句常識。本節課以學生自主探究閱讀為主;拓展閱讀,補充一些有關工藝品說明文作品,以增長知識、培養興趣,加強知識儲備;拓展寫作,學以致用。
設計理念:
1.把課堂的教學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和發現的平臺。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
2.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個性化文本閱讀和多角度、有創意的寫作表達。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2.了解我國古代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 3. 拓展閱讀視野,舉一反三。 4.拓展寫作,學以致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體會本文運用說明和描繪相結合的筆法。 2.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探明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 3. 拓展性、個性化的文本閱讀與寫作。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感情。 2培養審美情趣,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 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樹立起關于核舟的空間概念,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 2.品味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特點。
3. 拓展性、個性化的閱讀與寫作。開展“必讀——選讀”相結合的個性化拓展閱讀活動,閱讀工藝品類說明性文章,積累個性化文本閱讀體驗。微寫作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
1探究課文主體部分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2. 拓展性、個性化的文本閱讀與寫作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工藝品的說明文,要求文質兼美,示范性及審美性均優。
2、準備一件精致的小工藝品。 三、教學重、難點
據“課標”:學生對課文內容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教學難點: 1、了解我國古代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
2、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拓展性、個性化的寫作。
●教學重點: 1、加強合作探究,了解我國古代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培養理解能力、
體會合作精神。
2、樹立起關于核舟的空間概念,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 3、拓展性、個性化的文本閱讀與寫作。
四、學習者特征分析
八年級學生經過近一年多的初中文言文學習,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基本能夠在課外收集有關資料,并根據資料相關話題進行寫作。本節課教學設計旨在密切聯系單元主題,緊密結合單元寫作要求——《說明的順序》,著力追求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塑造。
五、教學資源
1.教師:精心準備課件、有效搜集相關閱讀文本資源。搜集有關工藝品的說明文,要求文質兼美,示范性及審美性均優。
2. 學生:各組準備一件精致的小工藝品。 3.部編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材。 六、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進行參與式、探究性學習,教師相機梳理。 2. 指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與表達。
第三課時教學過程:
環節一、復習積累,導入新課(約3分鐘)
微雕藝術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最為精細的一種工藝品,在歷朝歷代都被稱為絕技。我國明朝時的微雕藝術大師王叔遠,具有高超的雕刻技藝,這種精妙絕倫的技藝,在他的微雕藝術作品————核舟中,給我們做了一次輝煌的展示。
本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1課《核舟記》。
首先讓我們復習一下本課的文言知識——通假字。 通假字
【設計意圖:從微雕藝術引入,開門見山,迅速進入課文情境】 環節二、自主研討課文(約3分鐘) 本文的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是什么?
說明對象: 核舟
說明對象的特征:體積上: 小 雕刻的人、物、字數量上: 多 構思上: 巧 環節三、小組探究,深入研討(約12分鐘) 1.第1段:你能找出表現核舟主題的句子嗎? 2.第2段:窗上刻那十六字對聯有何用意? 3.第3段:按什么順序說明描繪?為什么這樣安排? 4.第4段:那些語句能呼應“泛舟” 這一主題? 哪 些詞語能體現出本段說明順序? 5.第5段:哪些內容可表現出王叔遠技藝高超? 6.第6段:如何對核舟進行總結?這樣寫有何好處?
7.主旨:如此細致介紹這件藝術品表達了什么感情? 1.第1段:你能找出表現核舟主題的句子嗎? 蓋大蘇泛赤壁云。
2.第2段:窗上刻那十六字對聯有何用意? 這十六個字是《赤壁賦》中的名句, 暗示核舟所刻的是“大蘇泛赤壁”, 使“核舟”內涵豐富。
3.第3段:按什么順序說明描繪?為什么這樣安排?
這段文字,說明人物神情態度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 描述每個人物又是按照由上部到下部的順序,層次分明。 4.第4段:那些語句能呼應“泛舟” 這一主題?哪些詞語能體現出本段說明順序?
5. 第5段:哪些內容可表現出王叔遠技藝高超? 細若蚊足,鉤畫了了。
6. 第6段:作者如何對核舟進行總結?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7.主旨: 如此細致介紹這件藝術品表達了什么感情?
說明雕刻家構思的巧妙,顯示出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 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者的高超技藝。
【設計意圖:理解文章思路與內容主旨。】 環節四、自主探究,感受順序(約6分鐘)
1、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文章的結構是怎樣的? 概說核舟之奇巧,引出。
詳述核舟之精妙 船艙--- 船頭--- 船尾---船背
總括核舟,發出贊嘆。 總-----------分----------總 圖示思路
中軒敞者為艙----------船頭----------船尾-------------船背。
2本文介紹核舟部分采用什么說明順序? 空間順序:
先整體后局部——先寫舟的尺寸大小,后寫船艙、船頭、船尾。 先主要后次要——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寫正面,后寫背面。 船艙是主,船頭、船尾是次,所以…… 船頭是主,船尾是次,所以……
蘇東坡是主,黃魯直、佛印是次,所以……
【設計意圖:強調文章寫作順序,為下一環節拓展性閱讀重點做好鋪墊。】 環節五、拓展閱讀,觸類旁通(約7分鐘)
通過前面的探討,我們體會到,此文能成為千古名篇,得益于核舟雕得好,還得益于 文章寫得妙。同學們,這類文章還有很多,下面我們來了解幾篇。 給大家的閱讀材料中,有介紹各種不同對象的說明文,這些說明文有共同之處,也因說明對象不同而有不同之處。如果認真閱讀,細加揣摩,這對我們學寫介紹各種不同說明對象的說明文會大有幫助的。 必讀:1《工藝品游艇》、 2《一件別致的工藝品》 、
3《由《核舟記》談簡單說明文的寫作》。 選讀:4《俄羅斯套娃》、 5《玉墜》、6《我的存錢罐》、 7《風雪小屋》、 8《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設計意圖:開展“必讀——選讀”相結合的個性化拓展閱讀活動,閱讀工藝品類說明性文章,積累個性化文本閱讀體驗。同時為下一環節拓展性寫作做好鋪墊。】 環節六、拓展寫作,學以致用(約10分鐘)
1、仿照本文的寫法,對你們小組所準備的某一種工藝品,作簡要的介紹。(150字左右。) 2、展示。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開展個性化表達活動,培養寫作能力。】 環節七 、課堂總結:(約2分鐘)
明代奇巧人王叔遠微雕技術出神入化,核舟雕工精美,《核舟記》文筆精美,文“舟”相得益彰,為“大蘇泛赤壁”這高雅的游興增添了光輝,也為今天的我們提供了一份華美的精神食糧。
老師相信,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讓我們為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才華所嘆服的同時,也一定會引發我們對工藝美術的喜愛,使我們擁有 一雙審美的眼睛,一顆高雅的心靈。
【設計意圖:總結課堂,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 環節八 、作業:(約1分鐘)
1、繼續認真修改課堂小練筆, 使其更生動精美。 2、預習:《12<詩經>二首》。
【設計意圖:課堂情境的有益延伸。】
附板書設計、閱讀材料:
板書設計:
引出 總
艙
核舟 詳述 頭 分
尾 背
總結 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