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桃花源記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桃花源記》內蒙古 - 呼倫貝爾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桃花源記》內蒙古 - 呼倫貝爾
文言文復習——《桃花源記》《陋室銘》《愛蓮說》
教學目標:鞏固文言實虛詞、翻譯課文,作者情感和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書下注釋、重點語句翻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劉子驥、諸葛廬、子云亭、孔子的話有何深意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同學們,我們讀王鼎鈞的《那樹》,感受到他借那樹的命
運向社會發出的呼喊,我們讀冰心的《談生命》,感受到她借那一江春水表達了對生命的認識,今天,讓我們再讀《桃花源記》《陋室銘》《愛蓮說》,傾聽陶淵明、劉禹錫、周敦頤的訴說! 二、 請同學們大聲朗讀《桃花源記》,邊讀邊譯,回憶文章內容。 1. 陶淵明用文字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怎樣的桃花源,你能結合課文
說說嗎?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環境優美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和諧安逸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安閑快樂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熱情好客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那文中還有一句寫桃花源中人生活的。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這句話實則是在向讀者傳達什么哪?這些人的來歷,因何到了這里。因為這個地方沒有戰亂。
2.陶淵明寫這篇文章實則是想向我們傾訴的是什么?
對沒有戰亂、紛爭這樣美好社會的向往,對現實社會的不滿。但是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這樣的地方會有嗎?(沒有)文中對于在現實世界這樣的地方只是一個幻想有沒有暗示。(生找文中語句) 3.是的,桃花源只是陶淵明的一個美好向往,那就讓我們再看一看這美好的桃花源吧,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二段。
三、 接下來讓我們再走進劉禹錫的陋室,讀一讀身處陋室的他有著
怎樣的情懷
1. 請同學們大聲朗讀《陋室銘》,再次感受它的音韻美。 2. 這是個怎樣的陋室哪?
環境優雅(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你能給同學們翻譯出來嗎)
陋室主人交往、生活品味高雅脫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不受世俗牽絆,安貧樂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 那劉禹錫借這陋室向我們傾訴的是怎樣的情懷哪?對世俗的鄙棄,對志趣高雅、安貧樂道生活的堅守。
4. 作者借陋室要表明的人生態度我們通過前面的語句以及了解了,那作者最后為什么又說到了諸葛廬、子云亭,還引用了孔子話,有什么用意嗎?
作者借諸葛廬、子云亭進行類比,同時自比諸葛廬、揚子云,再次表明自己的志向。
最后引用孔子的話,特意省略上半句“君子居之”,更具有雄辯的力量,擲地有聲,力拔千鈞。
5. 請同學們共同背誦這篇《陋室銘》,再次感受劉禹錫居陋室卻內心恬淡閑適,不受世俗牽絆的灑脫。
四、 接下來讓我們開啟視覺和嗅覺,與周敦頤一同欣賞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愛蓮說》,邊讀邊譯 2.那周敦頤為什么喜愛蓮哪,文中是怎樣表達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蓮具有怎樣的品質哪?高潔、潔身自好、正直、不慕名利。 看似周敦頤在寫花,實則在寫(人),贊花意在(詠志)。他在贊美的是像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表達自己崇尚高潔的人生準則。 4.那文中為什么又要提到菊和牡丹哪?
一是通過菊的正襯和牡丹的反襯突出蓮的品格,表達自己在污濁塵世間保持高潔品行的情懷;二是通過這三種花進行比較,名為寫花,實則寫人,寫出人們對生活理想的三種選擇,體現自己崇尚胸懷磊落、行為正直、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等高潔品格。 5.請同學們齊背愛蓮說。 五、 檢測提升
1.之 ①忘路之遠近 ②聞之,欣然規往 ③處處志之 ④漁人甚異之
⑤水陸草木之花 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⑦無絲竹之亂耳 ⑧何陋之有 3.重點字詞檢測
阡陌交通 便要還家 無論魏晉 便扶向路 4.語句翻譯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6. 拓展閱讀
卜算子·詠梅—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1) 文中用什么來襯托梅的形象? (2) 梅的品質?
六、 小結:各組學生總結三課的內容
七、 作業:課內外閱讀,課內必做、課外選做;復習本課作者相關
作品
八、板書 文言文復習
陶淵明 桃花源記 渴望
劉禹錫 陋室銘 安貧樂道 }托物言志 周敦頤 愛蓮說 潔身自好
課后反思:
1. 小組合作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較大,但是最后教師總結的不夠。
2. 三課內容一起復習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在授課過程中給學生消化的時間還是不夠。
3. 對學生回答問題的預設不充分,課堂把控不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