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一棵小桃樹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一棵小桃樹-廣西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七年級語文學科 問題導讀——評價單
課題: 《一棵小桃樹》
班級 組名 姓名______________
【學習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桃樹的特點
2.比較小桃樹的成長和“我”的經歷, 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 3.培養堅強不屈,和困難作斗爭的勇氣。
【重點難點】
1.托物言志的寫法和作者抒發的情感。 2.通過朗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
【知識鏈接】
■ 作者簡介
賈平凹,當代作家,原名賈平娃。陜西丹鳳人。1953年出生于陜西的一個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親是鄉村教師,母親是農民。他的童年時期,正是新中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時期,也是新一代充滿希望、孕育理想的時期。但是,1966年開始,長達10年這久的“文化大革命”,不僅危害了我國社會的發展,而且也危害了青年的成長。在“文革”中,賈平凹的家庭遭到毀滅性摧殘,他淪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機會進入西北大學學習漢語言文字。1975年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后任陜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1982年后從事專業創作。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陜西分會副主席等職。他的作品《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秦腔》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古爐》獲施耐庵文學獎。
背景介紹
1976年,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終于結束,在這十年期間,無數被時代耽誤年華和奮斗機會的青年人開始反思,開始追求。作家賈平凹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樹”的形象來象征文革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通過它坎坷的出生、成長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長的真實歷程。文章最后小桃樹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個花苞,豈止是“風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燈”,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懷大志、奮起直追、報效祖國的象征。
預習評價單
一、 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矜持( ) 馬嵬坡( ) 懺悔( ) 猥瑣( ) 赤裸( ) 孱頭( )
問題解決——評價單
【學生生成問題】
【教師預設問題】
2
(一) 整體感知:自由朗讀課文,請用一句話概括文中的內容。
(二)合作探究:
(1)請你談談小桃樹在生長過程中經歷了什么?你認為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樹?
(2)請在文中找出“我”的經歷與小桃樹的經歷有什么相似之處,具體說一說。(從生長環境、成長經歷、面對挫折的態度來談)
(三)品味語言:
你認為文中哪個句子寫得好?請你說說理由。 以“我喜歡 ,因為 。”的句式來說。
(四)知識拓展
以“我的„„”為題寫一段話,要求寫出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例如:《我的一件毛衣》,可以寫“我”的一件雖破舊但仍穿在身上的毛衣為外婆所織,外婆當年去世,表達了對外婆深深的懷念之情等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