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清朝前期,文學藝術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重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重慶市江津實驗中學校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課程標準
以《紅樓夢》、昆曲、京劇為例,了解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的成就和特色,理解一定時期的文學藝術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增強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
設計理念
文化立世,文化興邦。通過對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的學習,認識到具有幾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中華民族和平崛起的當今時代,更需要認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
設計思路
以《盛世滋生圖》,探討清朝前期文學藝術發展的背景。探討《紅樓夢》產生的背景,解讀它高度的藝術性和思想性,以《紅樓夢》為例認識一定時期的文學藝術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反映,理解《紅樓夢》是清朝乃至整個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了解昆曲的演變歷程,京劇的藝術成就。在現代文明之下,京劇等傳統文化社會受眾面少,總體趨勢是受冷落,思考怎樣對待傳統文化,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引導學生從自身角度思考如何傳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
學情分析
初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教師要注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好奇心。多數學生沒有讀過《紅樓夢》原籍,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紅樓夢》主要內容,利用學生已具備簡單的材料分析能力,補充相關史料,培養學生歷史思維;學生對戲劇知曉不多,通過戲劇名段欣賞,臉譜欣賞,加深對戲劇藝術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清朝古典小說《紅樓夢》的思想藝術特點和造詣;掌握清朝昆曲與京劇藝術的繁榮的基本史實。
過程與方法:通過材料分析、探究《紅樓夢》創作背景,明確它鮮明的時代特色,知道它在國內
和國際的文學史上都占據重要地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懂得從思想主題和藝術表現手法兩個方面鑒賞文學和戲曲藝術作品,提高個人素養。對于傳統文化,我們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優秀的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紅樓夢》的創作背景、文學成就、時代特點。
本課難點:了解《紅樓夢》藝術價值,理解清代前期文學藝術作品的時代特點。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探究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創造了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像一顆顆閃耀的明珠,光芒四射,異彩紛呈。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走進《紅樓夢》的大觀園,走進昆曲、京劇的藝術殿堂,去品味清朝前期的文化盛宴,吮吸其文學藝術所吐露的芬芳。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07頁,我們一起學習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板書課題: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問題:首先請大家思考清朝前期文學藝術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社會經濟的繁榮是文學藝術
發展的基礎,前面我們學習唐朝文化繁榮,前提是唐朝經濟的發達。那清朝前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如何,請在第19課中找出)
學生:清朝前期的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國力強盛,社會安定,人口數量有很大的增長。(教師補充: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經濟尤為發達)
問題:我們以乾隆時期的蘇州城為例,欣賞《盛世滋生圖》并結合文字:乾隆時蘇州:已擁“十萬煙火”;財富“甲于天下”;地段“地值寸金”,可以獲取哪些歷史信息?
學生:人多,富有,商品經濟發達,城市繁榮。
教師:繁榮的蘇州是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發達的一個縮影。(我們把以圖片、文字印證歷史的方法叫做以圖證史,史論結合)
隨著清朝前期城市的繁榮,城市居民增多,市民階層壯大,市民文化繁榮起來,小說創作大放異彩,戲劇表演發展到新階段。
清朝的主流文學是小說,其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是《紅樓夢》。(展示《紅樓夢》書)
紅樓夢知多少:(四大名著之一;劉姥姥進大觀園......)從哪些渠道知道《紅樓夢》的,(學生:電視、電影、小說、網絡......)你們知道的較零碎,我們看書上比較系統的介紹。
一、巔峰之作,紅樓殘夢轉千回
學生自主完成《紅樓夢》的基礎知識 。
(一)一生鑄一夢
圖片中的人物是曹雪芹,他是《紅樓夢》的主要作者,他可是用畢生的精力鑄就了這一夢。 問題:思考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意圖。(結合107頁人物掃描)
(學生回答后補充)曹雪芹出生于封建貴族大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辛酸,舉家食粥,見證了清朝的興盛,回顧家道由盛轉衰,對社會變化、階級矛盾感同身受,意識到封建社會必將走向衰亡的歷史趨勢,對國家前途、命運有了新的思考和擔憂,為了讓更多的人思考這個社會現實,關注國家命運,借助小說這種廣大市民階層喜聞樂見的文學表現形式,經過藝術加工,以畢生精力鑄就了這一夢。
材料一
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值,得金數十,可謂不脛而走者矣。
——程偉元《紅樓夢序》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紅樓夢》最開始是以什么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手抄本) 《紅樓夢》在乾隆晚期排印面世,更是在各階層瘋傳。
到了嘉慶年間,《紅樓夢》成為人們談論的中心,有了“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的局面。說明《紅樓夢》受到百姓喜愛,今天無數學者潛心研究《紅樓夢》形成了專門的學問——“紅學”。
思考:大家想一想,為什么《紅樓夢》問世后會引起如此大的轟動,且經久不衰? 老師:這要得益于《紅樓夢》字里行間所蘊含的高超藝術性和深刻思想性。 我們首先來了解《紅樓夢》高超的藝術性。
(二)字間描百態
1.人物眾多,個性鮮明——藝術性高
問題:同學們看P108頁第二段,歸納出《紅樓夢》的文學藝術性。
背景廣闊,情節復雜,人物眾多;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語言精煉、描寫生動形象。 我們一起來體會《紅樓夢》的藝術性:
經典情節黛玉葬花: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花落了,黛玉憐惜,為花哭泣,立花冢,葬花,寫出黛玉的多愁善感!对峄ㄒ鳌分“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句詩是她對當時世態炎
涼的真實感觸,道盡了黛玉心中綿綿的悲苦。
王熙鳳出場視頻: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在賈府地位高,性格潑辣、趾高氣昂)
林黛玉進賈府:
“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王熙鳳驚嘆于黛玉的美貌)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 黛玉的聰慧 ,體弱多。
(作者三言兩語,就勾勒鮮活的人物形象,剛才列舉的只是《紅樓夢》高超藝術中的滄海一粟。曹雪芹幾乎用盡了所有文學藝術的表現形式,因此,《紅樓夢》展現的簡直就是一個藝術的百花園。 過渡:其實,同學們,《紅樓夢》不僅僅藝術性高超,它的思想性也很深刻。
2.情節交錯,內涵豐富——思想性強
《紅樓夢》由兩條主線來呈現其復雜的故事情節,揭示當時深刻的社會現實。
《紅樓夢》的兩條主線:
主線一:貴族青年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
思考:有情人終成眷屬,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為何以悲劇收場?(寶玉出家為僧,黛玉淚盡而亡,
寶釵守寡)
封建社會講究門當戶對,黛玉父母雙亡,寄住在賈府,和寶玉門不當戶不對,盡管他們互生愛慕,情投意合,但終因封建家族勢力太強大,封建禮教的嚴厲束縛,賈寶玉只能按照家族意志娶了出身富貴,封建禮教順從者的薛寶釵。寶黛的愛情悲劇只是封建社會眾多愛情悲劇的一個代表,《紅樓夢》中,強制的包辦婚姻,甚至棒打鴛鴦不勝枚舉,《紅樓夢》批判了封建禮教。 主線二: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
賈元春:是賈府最大的靠山,她的命運關乎賈府的興衰,元春得寵,賈府興盛,元春在宮中香消玉殞,賈府失去靠山,賈府的衰落是當時眾多封建大家族走向衰落的縮影。
賈府最興盛時,最讓人驚嘆的就是大觀園,作者通過一位來自社會最底層的鄉下老婆婆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反映封建貴族家庭生活,其中最驚艷的莫過于劉姥姥吃茄鲞了。 觀看視頻:《劉姥姥進大觀園吃茄鲞》片段
問題:視頻中揭示當時貴族統治階級怎么樣的生活? 學生:奢靡,階級貧富懸殊。
劉姥姥壓根也沒想到,一小碟茄子,制作工序如此復雜,還要十幾只雞來配。 (說明當時以劉姥姥為代表的廣大百姓過著貧窮、困苦的生活)
《紅樓夢》揭示了當時統治階級的奢靡、階級之間貧富懸殊及尖銳的社會矛盾,喻示著封建社會必然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因此,《紅樓夢》具有蘊含了高度的思想性,是中國封建社會衰亡的寫照。
(三)解夢悟歷史
過渡:同學們,學歷史要樹立史學觀點,我們要學會用史料去印證曹雪芹筆下反映的社會現實。你們
從第20課找出相關史證嗎?(學生看出找出)
思想文化上:文字獄,文化專制政策
(胡中藻:一把心腸論濁清。清朝嚴格控制人的思想,大興文字獄,禁錮人人思想,造成政治局面和學術思想的沉寂。)
政治上: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統治階級奢侈,政治腐敗 社會矛盾尖銳
補充:《乾隆南巡圖》,六次南巡,規模浩大,所到之處,張燈結彩,搭戲臺,造龍舟,耗費巨資,所見名勝樓臺,依樣回北京建造,統治者奢侈,上行下效。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結黨營私,大肆斂財。嘉慶時被賜死,家產被查抄,值2.2億兩白銀,而當時國庫每年收入僅為4000多萬兩。)
百姓失去土地,淪為流民,乞討為生,生活困苦。
對外關系上:閉關鎖國”政策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
——1793年乾隆帝致英國國王書
乾隆時,英國馬嘎爾尼訪華,帶來歐洲先進技術水平的禮物,乾隆不屑一顧,當馬戛爾尼表示英國愿意與中國擴大通商規模,互通有無時,他卻說“天朝無所不有”。于是,清政府嚴格限制對外貿易,規定外國商船只準在廣州一口通商,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人為阻斷了中外聯系,逐漸落后于世界。
從這些足以看出,清朝前期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的確潛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在西方資本主義迅速崛起的時代潮流下,中國封建社會必將走向滅亡。這就是史證。曹雪芹的偉大之處在于他看到并用文學形式寫出了封建社會必將走向滅亡的歷史趨勢。
文學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紅樓夢》源于曹雪芹家族經歷和當時社會現實,作者以高超藝術手法,反映當時清朝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這完全是清朝封建社會的大觀園,所以,毛澤東精辟稱贊《紅樓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成為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同時,《紅樓夢》也代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已被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喜愛,這就是一部優秀文學作品的魅力!
斯人已遠去,時代在變遷,今天我們該怎樣讀《紅樓夢》呢?(展示《紅樓夢》的書)
(把)《紅樓夢》當歷史讀,這是讀(這部)小說的一個重要視角,一個高明的視角......
——毛澤東
我們不僅僅從文學角度讀故事情節、藝術手法,毛澤東告訴我們要從歷史的角度讀出故事背后揭示的社會現實,感受作者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思考和擔憂。
過渡語:清朝前期文化寶庫中除了文學珍品外,戲劇也是一顆閃耀的明珠。清朝前期的戲劇以昆曲和京劇的影響力最大。
二、百戲之祖,昆曲技藝越時空
首先了解有“百戲之祖”雅稱的昆曲。 自主完成基礎知識:昆劇的發展歷程。 時期 階段 元末明初 創立 明朝萬歷末期 昆曲表演藝術日趨成熟,成為全國性劇種。《牡丹亭》 清朝前期 昆曲達到頂峰!堕L生殿》、《桃花扇》 清朝中期以后 昆曲逐漸走向衰落(因循守舊,脫離民眾和現實生活)
視頻:靜聽昆曲《牡丹亭》選段: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
誰家院。(吟誦:美不勝收的景致,等待的人卻未來,內心愁腸百折)
問題:結合書上P109歸納昆曲的特點:
輕柔婉轉。
為何昆曲會如此輕柔婉轉,這和它的發源地有關,昆曲發源于蘇州昆山一帶,典型的吳儂軟語(聲音細軟柔美、動聽、為蘇州方言),獨具地方特色,結合悠揚委婉的唱腔,將人物內心情感抒發的淋漓盡致,這是昆曲的一大特色。此外,為了讓人物形象更鮮活,還有專門的臉譜。
昆曲是一種集音樂、表演、舞蹈、文學于一身的藝術,明清之后,昆曲以自己的乳汁滋養了京劇、越劇、川劇等,所以,昆曲有“百戲之祖”的美譽。盡管后來昆曲衰落了,畢竟它是一門獨特的藝術,為了傳承它,還有專門的昆劇傳習所。(出示昆劇傳習所舊址圖片) 問題:看P110書歸納昆曲衰落的原因。
因循守舊;成為統治階級和上層社會的玩物;脫離廣大民眾。
過渡:昆曲因循守舊、脫離群眾走向了衰落,接下來我們將學習京劇,看它是如何博覽眾采,不斷改進、創新,成為國粹,名揚四海的。
三、國之精粹,京劇美譽揚四海
問題:京劇的前身是什么? 學生:徽劇。
問題:徽劇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國粹京劇的?有一個很重要契機,閱讀P111黑體字。 重要契機:清朝前期乾隆時,北京成為戲班薈萃之地,群芳爭艷。
1790年,乾隆80歲壽辰,徽商(財力足)組織徽班進京,獻藝祝壽,徽班唱詞通俗易懂,唱調高亢爽朗,譽滿京城。(徽劇演變為京劇的一個契機)
必然性:(博覽眾采,成為國粹;皇室扶持,百姓喜愛)
徽調吸收昆曲、秦腔、京調、 漢調等地方戲,經過創造和改進,道光年間形成新劇種“皮黃戲”,皮黃戲又博覽眾采,帶有北京特色(吸收北京方言,讓北京人不僅喜歡聽還能聽懂),形成“京戲”或“京劇”。(徽劇博覽眾采,成為京。 圖片:紫禁城暢音閣
清代《茶園演劇圖》 (京劇形成后得到皇室扶持,百姓喜愛。)
又經過一代代京劇藝術家不斷傳承和創新,京劇表演藝術日臻完善。它的一招一式精致細膩,唱腔悠揚委婉,深情并茂,是一種高雅的藝術。京劇吸收各種地方戲曲的精髓,因此被譽為“國粹”。
近代最有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1930年訪美演出,第一次將京劇帶出國門,讓世界見識了中國戲曲的美。從那時起,京劇已經成為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最佳代言。 問題:京劇是以什么樣的藝術方式呈現出來的呢?(看P111相關史事) 1.四大行當——生、旦、凈、丑(京劇根據人物的性別、個性) 生:男性角色; 旦:女性角色;
凈:性格、品質、相貌上有特異的男性人物。大花臉
丑:扮演喜劇角色,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學生區分各行當圖片)
臉譜:主要用于凈、丑角,通過不同色彩、圖案夸張,讓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細心的同學會發現京劇的臉譜和P110昆曲臉譜相似,京劇臉譜吸收了昆曲的臉譜,簡化了臉譜,便于演員化妝。這體現了京劇的傳承和創新。
2.藝術手法:唱、念、做、打
介紹這么高大上的京劇,同學們想不想聽一段?
京劇名段文戲《空城計》:看唱和念的功夫,做和打的功夫課下去欣賞。(邊聽邊思考京劇和昆曲唱腔有何不同)
京劇韻味和昆曲相似,但它的唱腔有所改進,體現了京劇的傳承和創新。 問題:從昆曲衰落到京劇成為國粹,你有何啟示? 藝術要反映生活,服務人民。
(藝術脫離了群眾還會廣為流傳嗎?)藝術要不斷傳承和創新,不能固步自封,才有生命力。 問題: 你們喜歡聽京劇嗎?(學生回答)
同學們,其實,昆曲、京劇在當時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流行歌,它們的表演方式更加具有藝術性,但今天沒有得到大眾喜愛,所以,今天京劇仍然面臨著創新和改進。為此,很多京劇藝術家都在努力著,以中國京劇新生代領軍人物王佩瑜為代表:她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還有一種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他與時俱進,用各種創新方式并結合現代藝術如獨創不穿戲服,不用伴奏,全靠清唱的京劇清音會,讓京劇走進廣大年輕人,走進現代社會,很多年輕人因為她而愛上京劇。更因為像王佩瑜這樣的藝術家不斷將京劇改進創新,使京劇的呈現更加具有時代特色。
同學們是對京劇太陌生了,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請大家欣賞有現代表現手法的京劇(王泓翔,李勝素《梨花頌》:,看你們是否喜歡。
喜歡嗎?(學生回答)剛才大家欣賞了改進了的京劇歌曲,京劇的表現形式變了,樂器變了,但是味不變,京劇的美就在于它的味,京腔京味是京劇的魂。任何藝術都要不斷創新,才能永葆生命力。
你們知道這個小孩是誰嗎?
這個小孩他是加拿大華裔王泓翔,他的父親從小告訴他不忘自己是炎黃子孫,不忘民族之根。這值得我們深思。
其實,同學們,我們身邊就有一種戲劇,(吐火、變臉)這就是川劇,老師有幸跟著江津區川劇愛好者協會的演員們去了江津會龍莊,目睹了這些川劇演員彩排、化妝、演出全過程,他們精心彩排,一絲不茍化妝,傾情演出一幕幕精彩的劇目,猜猜臺下孤零零的觀眾是誰?是我,同學們,看到這個場景,結合京劇的演繹,談一談你的看法?
總結: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藝術上有大美,我們要去關注,發現它的美,做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
一組圖:( 紅樓一夢轉千回;京劇技藝越時空;傳承經典民族興)
今天我們穿越時空,享受了一次清朝前期的文化盛宴,回到現實,在民族復興、建設文化強國的偉大征程中,對于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該如何對待,我們又能做些什么,請同學們課下去思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可以搜集江津的傳統特色文化。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當你閑暇無事之際,讀一讀《紅樓夢》,你會得到心靈的浸染;當你心情煩悶之時,聽一聽昆曲、京劇,你會有別樣的收獲。
板書設計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一、巔峰之作,紅樓殘夢轉千回 (一)一生鑄一夢 (二)字間描百態 (三)解夢悟歷史
二、百戲之祖,昆曲技藝越時空
三、國之精粹,京劇美譽揚四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