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13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廣東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13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廣東省 - 珠海
第13課 浮沉隨浪記今朝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第13課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了解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一國兩制”的含義,港澳回歸的成就與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結合珠海與港澳回歸千絲萬縷的聯系,靈活利用珠海地方史教學素材,以歷史與現實的綜合視角,通過配音秀、口述歷史采訪等方式,更全面了解港澳回歸的相關史實與歷史意義,培養其綜合分析歷史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歷史圖片、歷史紀錄片等素材的開發和利用,并結合對學生家長(澳門居民)的采訪,全方位了解港澳回歸20年來的偉大成就。另外,通過本課讓學生領悟到:位于港澳前線的珠海,不管是過去創辦經濟特區,還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港珠澳大橋等歷史前景下,珠海與港澳同樣是“一國兩制”偉大決策的受益者。愛鄉、愛國,擁護祖國和平統一,從我們自身做起。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香港和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 難點 :“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含義。
【教學設計思路】
在珠海,90%的同學們都去過港澳。對于初二的學生來說,本課是他們所感興趣的
現實主題。另外,珠海過去的歷史與港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某種程度上,珠海也是“一國兩制”的受益者與見證者。因此,本課從學生的現實體驗出發,以珠海、澳門地方史素材為補充,以開展口述歷史采訪為重要手段,展開“教”與“學”過程。另外,本課的情感教育目標是,理解珠海與港澳命運相連,擁護“一國兩制”偉大政策,愛鄉愛國,為每個珠海市民應有之責。
本課的重難點是“一國兩制”構想的含義和港澳回歸歷史意義。對于初中學生而已,政策、制度是抽象的,聯系實際,填補現實素材,便可化抽象為具體。
2
【教學環節與活動】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1、展示教師本人的港澳通行證。
2、播放導入視頻《浮沉隨浪記今朝》(師生共同制作),教師利用視頻的同步伴奏音樂,給同學們演唱香港歌曲《滄海一聲笑》。
過渡語:通過這段素材,我們了解到30年多來,港澳逐步走向回歸的大趨勢。同學們也許也發
現,剛剛老師配唱《滄海一聲笑》,似乎恰好“預言”了港澳回歸的歷史變遷,那么,今天我們就借由歌
曲中的四句歌詞,來學習港澳回歸的歷程。
觀看導入視頻,了解港澳由分離走向回歸的歷史趨勢。
1、教師演唱,為視頻配樂,
給予學生視覺與聽覺的沖擊。
2、師生共同制作導入視頻,所選素材為本課定下情感基礎。
3、視頻素材包括: (1)圖片:回歸前,港澳通行證辦理十分困難,且每省設有限額。
(2)圖片:80年代,中英開始展開香港問題談判。 (3)圖片:80年代,中國開往香港的“三趟列車”、深圳珠海為港澳長期供水。 (4)紀錄片小片段:澳門同胞在回歸時的感言(好開心,到底是中國人的地方,由中國人接管,我是期望很大的,應該是很美滿的!)
浮沉隨浪記今朝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一、滔滔兩岸潮——緣由
二、誰負誰勝出天知曉——博弈 三、蒼生笑不再寂寥——成就
珠海市第九中學 蔣巧珍
3
講授新課
一、滔滔兩岸潮——緣由(歷史遺留問題)
1、分析歷史緣由:展示一組
圖片與史料,讓學生從中分析香港問題與澳門問題的緣由。
過渡:香港與澳門從此變成英國與葡萄牙的殖民地,請問同學們了解什么是殖民地嗎?
2、澳門殖民時代的“遺產”:出示圖片組:澳門殖民時代的“遺產”:大三巴、議事廳、賭博專營、土生葡人。提問:同學們大多都去過澳門,見識與了解以上事物,你們感覺殖民時代如何?
過渡:與我們的感受不一樣的是,真實的殖民時代是充滿血腥和殘酷的。
3、殖民背后的血腥性:展示圖片及史料:澳門在1852年成為
中國苦力貿易的中心、港英政府鎮壓工人運動的“沙田慘案”。
過渡:殖民是血腥與殘酷的,所以當中國建國后,尤其是通過改革開放,國力不斷增強時,我們有必要終止殖民,讓港澳回歸祖國。
二、誰負誰勝出天知曉(博弈)
過渡: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談判在80年代初展開,這是一場艱
難的談判,談判雙方是英國“鐵娘
分析了解香
港與澳門問題的由來。
了解澳門殖民時代的遺留物,學生感覺這些遺留物是美好
的!
認識殖民時代的血腥和
殘酷,了解港澳回歸的必要性。
提前提醒學生閱讀歷史地理圖冊上有關香港澳門問
題的相片與圖表,分析出正
確答案。
挖掘珠海澳門地方史的素材,出示對比強烈的兩組材料:“澳門殖民時代‘遺產’”與“殖民是血腥的”。 先揚后抑,制造沖突,讓學生身臨其境,有利于學生理解港澳回歸的必要性。子”撒切爾夫人與被稱為 “鋼鐵公司”的鄧小平。為了讓同學們更形象了解這次談判,我們請一對同學上臺帶領同學們“聲臨其境”。 1、“聲臨其境”,配音秀:素材是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
平》中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關于香港問題談判的視頻片段。
過渡:通過艱難的談判,中國終于與1984年與1987年就港澳問題與英葡兩國達成協議,決定于1997與1999年收回港澳。談判桌上,我們勝利了,但現實呢?
2、人心博弈:出示圖片與相
關素材:80年代的內地與香港的對比圖片;80年代在香港出現大規模移民潮;1995年《財富雜志》預言香港回歸是“The death of CHINA”。
過渡:因此,香港回歸不僅是外交政治舞臺的博弈,更是人心民心的博弈。那么我們的鄧小平與黨中央,制定了什么政策讓民心回歸?
3、合作討論:展示四則材料,組織學生討論——“一國兩制”下,香港哪些方面保持“不變”?”
觀看配音秀,不少學
生小聲跟著臺上的“演員”一起配音。
引導學生思考香港回歸不僅是制度回歸,更是
人心回歸。
學生舉手回答。
利用視頻素材,讓學生“親聲”為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配音,更加深刻了解談判的艱難、鄧小平卓越的外交手段與對香港主權問題絲毫不退讓的堅決態度。
通過移民數字與對比強烈的圖片,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一國兩制”偉大決策的必要性。
通過四個材料,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結論,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5
過渡:通過討論,我們理解了“一國兩制”下,香港特有制度與生活方式是可以保持長期不變的。但回歸以后,有一點是“變的”。那就是多了一群守護者,他們是? 4、動態組圖展示:設置背景
音樂,展示:七張解放軍海陸空三軍進駐香港的動態圖,一張港英政府軍隊在雨中告別儀式上的靜態圖。
過渡:這一天,港英政府的殖民統治終止了,香港回歸中國的新歷史展開了。當天的這場大雨,用當時香港媒體的話形容就是,洗刷了中國近代百年國恥。
4、組圖展示:一組港澳回歸的笑臉圖,其中一幅圖片是1999
年12月20日凌晨度過拱北海關的澳門同胞的笑臉。
過渡:就像老師課的開始給同學們唱的那樣:蒼生笑,不再寂寥。祖國終于迎來的港澳的回歸。而恰好,去年是香港回歸的20周年,明年是澳門回歸的20周年,在這
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我們來回看港澳回歸20年的成就。 三、蒼生笑 不再寂寥(成就)
5、成就:香港篇。展示六組圖片,從GDP、人均收入、創造就
業人數、回歸人均壽命的提高等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3分鐘,共同完成問題探討,合作
共贏。
學生回答:
駐港部隊。
同學們在背景音樂中觀看解放軍進駐香港的動態景象,了解香港回歸對祖國統一
的偉大意義。
學生觀看圖片,了解港澳回歸,人民的喜悅
動態圖與靜態圖,駐港部隊與港英政府軍隊,一走一
來,給學生
利用澳門同胞在回歸零點經過珠海拱北海關的圖片,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創造共鳴。
除了成就,補充回歸20年來,在“一個國家”的共同感召下,香港與內地一起共擔風雨,攜手進步的史實。
6
面看香港回歸取得的成就。另外,補充圖片說明祖國與香港一起攜手風雨,抵御97年亞洲金融風暴與2007年全球經濟危機,2003年
sars病毒后開放自由行,恢復香港旅游業等史實。
6、成就:澳門篇。播放學生采訪居住在澳門的爺爺的視頻材
料。用口述歷史的方式,記錄澳門人對殖民時代的記憶與回歸后的
社會發展、“一國兩制”等內容的體會和感受。
過渡:港澳在回歸后取得的巨大成就,其實我們的家鄉珠海也是隨著港澳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我們來看“一國兩制”下的珠海。
6、成就:珠海篇。過去,珠
海在初建特區時,得到港澳的大力支持。展示圖片:1989年香港注資建設珠海發電廠。展示數據史料:到1991年,澳門企業到珠海投資
額達到了4億美元,占當時總投資額的38%。未來,珠海的發展也離
不開港澳。展示圖片:港珠澳大橋、粵港澳大灣區、珠海橫琴自貿區、澳門大學橫琴校區。
了解回歸20周年,香港取得的偉大成就。
學生觀看采訪視頻,從
“黃爺爺”身上了解澳門
回歸20年的變遷與成
就。在看到“黃爺爺”
說:
“是華人都會支持‘一國兩
制’”,同學們會會心一笑。
了解“一國
兩制”下,
珠海與港澳的發展,命運相連,攜手發展。
課前布置學生利用假期到澳門采訪爺爺,除了讓學生更深入了解本課內容外,更拉進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澳門回歸來取得偉大成就。
歷史教學,最終都需回到學
生自身的情感、
價值感培養上。通過本環節的,讓歷史教學回到學生的實際與現實角度,去思考與體會“一國兩制”對我們生活的偉大意義。四、浮沉隨浪記今朝 同學們,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明白,作為珠海人,我們從來都不是這段歷史的旁觀者,我們身處這段偉大的歷史中,我們與港澳命運相連,我們有責任建設好我們的家鄉,做好一名珠海人。這是對歷史最好的書寫,如果用一個詞來傳達我對這節課最深的感受,那便是責任。同學們,正如課題所說,浮沉隨浪記今朝,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記憶本課,你會用什么呢? 課后實踐建議:建議同學們開展對常年生活在珠海的長輩或者港澳親戚的采訪,了解本課主題有關的內容。
同學們舉手回答,并講
述理由。
“自豪”
:為祖國強大而自豪。
“感動”:解放軍進駐香港的片段讓人感動。
“期待”
:期待臺灣回歸等。
用學生的回答來總結本課內容,升華主題。學生的分
享環節,最終落實到學生對主題的深刻思考上。
以“黃爺爺”的采訪為范例,建議學生開展口述歷史的素材積累,將歷史學習拓展到學生的生活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