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福建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學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我國古典小說《紅樓夢》的主要內容及思想藝術特色;知道清朝時期戲曲藝術繁榮,最有影響的昆曲由盛轉衰、京劇形成于發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角色扮演,了解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背景;通過臉譜游戲
及觀看視頻,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提高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道從思想主題和藝術表現手法兩個方面鑒賞文藝作品的方法,激發閱讀文學名著的欲望,提高鑒賞文藝作品的素質。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紅樓夢》的文學成就和時代背景;昆曲京劇的興衰。 2、難點:
(1)七年級學生基本沒有閱讀過《紅樓夢》,且紅樓是一部人物眾多,關系極為復雜的長篇小說,教師不可能逐一詳盡介紹,只有借助相關影視劇、歷史故事來引導學生,實現本課教學目標;
(2)七年級學生由于對昆曲京劇并不了解,要注意聯系已知,點到即可。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曹雪芹像、《紅樓夢》選段及昆曲微課、臉譜顏色卡紙、綜藝京劇選段等。 【方式方法】設問、討論、分析歸納等。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嘆終生——寶黛》
引起學生興趣,做好進入新課準備。
視頻再現《紅樓夢》主人公從相識,相知,
再到生死兩別的一生;設問:紅樓夢是否是一部愛情小說?引用毛主席的話要把《紅樓夢》當做歷史看,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一)紅樓夢
初讀《紅樓夢》
布置任務:學生自主閱讀課文108頁內容,完成PPT上表格,《紅樓夢》簡介
培養自主閱讀和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并對《紅樓夢》形成初步了解。
布置任務:每組選取教師提供《紅樓夢》的人物圖片進行肖像描寫,最后與曹雪芹的人物描寫作對比,體現《紅樓夢》的藝術性。
二讀《紅樓夢》
節選《紅樓夢》劉姥姥對賈府吃螃蟹的費用的計算,設問: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什么矛盾?
材料中的對比很明顯,賈府
薛史兩人一餐的費用相當于劉姥姥莊稼人一年的生活費用,這種反差的呈現有利于學生理解當時的社會矛盾
再讀《紅樓夢》
根據材料設問:《紅樓夢》雖被設為禁書,但在為何在19世紀如此流行?
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二)百戲之祖昆曲
昆曲的興衰
通過觀察《南都繁會圖》,設問:圖中人們在干什么?他們可能看的是哪一種戲?
通過《祁忠敏公日記》,了解昆曲受到不同階層的喜愛,設問昆曲的魅力何在? 播放《昆曲》微課來了解昆曲的興衰及其代表作品。
通過微課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進而了解昆曲的特點、代表作品、由盛轉衰的過程。 (三)國粹——京劇
形成
介紹京劇形成的四個階段 稍加梳理即可 京劇趣味
生旦凈丑四大行當的含義
通過介紹京劇中的趣味知識和小游戲的參與,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對京劇的興趣
臉譜游戲:通過視頻及介紹,學生快速記憶不同顏色臉譜代表的角色性質,4個小組兩兩PK。
京劇現狀
設問:京劇是否會和昆曲一樣走向衰落?小組討論:通過觀看視頻《京劇與流行歌曲》設問,作為青少年,如何盡我所能,為京劇發展來獻計。
聯系社會現實,通過小組討
論,激發學生主人翁意識,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四)總結
課堂小結
結合二則材料和所學知識,思考明清時期,小說戲曲為什么出現繁榮景象?
初步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體現史料實證的核心方法
【課后作業】完成相對應的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一、在教學過程中,不必拘泥于戲劇專有名詞,讓學生大致了解京劇的藝術特色即可。
二、文化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特別由于地域的限制,學生對京劇文化的了解幾乎空白,課堂中將這些文化具體化的同時,有偏于形式化之嫌。應該讓這些文化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自己形成清朝文化藝術的初步理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