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社會生活的變遷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遼寧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遼寧省 - 大連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設計
學科 歷史 授課年級 八年級
章節名稱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 19 課《社會生活的變遷》
計劃課時
1課時
學習內容分析
《歷史課程標準》對本課的要求是:以人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 , 了解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學習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對于收集歷史資料也掌握了一些方法,可以進行課外的實踐活動。所以本課課前進行了收集改革開放前后的衣食住行歷史材料的實踐活動,對于分析歷史史實的原因以及原動力這樣的歷史問題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本課整合教材將改革開放以及科技對生活的影響列成一個子目進行討論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新中國成立后到現在衣食住行的變化,了解我國的科技進步改變生活的同時也有負面影響,看問題要用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來看。學生能夠分析出科技進的動力,具有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生物能力。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采訪或社會調查,收集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變遷為第一手資料,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利用多媒體展示數據、材料,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科技對課堂的改變,但是其具有兩面性,實施探究式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情感教育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到20世紀末,我國在整體上進入了小康社會;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每個人都應該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自覺學習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確立起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及解決
措施
衣食住行的變化衣食住行的變化
措施:學生課前實踐活動,收集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變遷,并選取優秀學生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展示。
教學難點及解決
措施
對于科技進步對生活的影響是雙刃劍的認識 措施:用umu這個學習軟件,在課堂上學生感受科技進步對課堂的影響。通過小組掃碼、討論、上傳答案、教師解析答案、公布正確答案來解決。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以“變遷”為線,分為三個子目,變遷之實、變遷之惑、變遷之原。一環扣一環,逐步深入。由通信手段的變遷史實入手,再講服裝、餐桌、住房、出行的變遷,在了解史實的基礎上分析科技影響這一疑惑,進而探尋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動力——改革開放、黨的領導,最后上升到每個人都應為之奮斗的中國夢。
教學方法
1.教法:為了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基礎之上,將主動權交給學生。第一子目,學生展示收集的材料,第二子目,學生小組討論分析科技的影響。我主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分析問題。
2.學法: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讓學生們主動學習,樂于探究。學生們利用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法逐步完成階段性任務,注重通過知識的環環相扣,分析歷史問題的內在原因,進而掌握歷史知識,形成歷史知識體系。
第 2 頁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
情景
導入 導入:以狼煙這種古代軍事傳遞信息的方式,引入古代的通訊方式,再到今天的通信方式。 過渡:科技改變生活,生活的各方面
都出現了變化,本課一起來了解社會生活的變遷
師逐一出示圖片 并引導學生思考通信的變化
①古代有哪些傳遞信息的手段? ②隨著科技的進步,又有哪些新的通信方式出現呢?
學生觀看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
①信鴿 信使 ②電報 電話 網絡
通信是本課的教學一部分,由此導入,可以
讓學生感受到“變”,自然地過渡到生活變遷的各方面
3 新知
探究
子目一:變遷之實
子目二:變遷之惑
子目三:變遷之原
子目一:變遷之實
課前明確實踐活動任務——收集關于
改革開放前后的衣、食、住、行變遷的歷史材料,并選出優秀學生代表在課堂上逐一展示。
【環節一】了解衣服的變遷
1、衣服史實
由單一的樣式和面料到展示風度、彰顯個性的服裝功能的變遷 2、德育
中學生的衣著應該樸實大方
教師介紹本課主要內容,分為三個子目變遷之實,一起了解生活變遷的基本情況、變遷之惑,一起探討生活變遷中的疑惑、變遷之原,一起探尋生活變遷的原動力。
介紹課前實踐活動內容
在學生介紹后 提議中學生的衣著不易暴露、過度追求個性,應穿著樸實大方,不要因為追求光鮮亮麗的外表而荒廢學業
學生采訪或社
會調查,收集改革開放前后人
們在衣、食、住、
行方面的變化
為第一手資料。
學生代表通過
視頻采訪爺爺的形式跟同學
分享衣服的變
化,最后提倡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培養學生收集專題歷
史資料的能力,通過自己感受現實生活中歷史遺留下的痕跡,熱愛
歷史,調動學生學習歷
史的積極性。
實時進行德育滲透,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正確的穿衣
意識。【環節二】了解食物的變遷
1、食物變遷史實 由吃飽到吃好,到科學營養搭配,熱衷于綠色食物的人們對野菜也是情有獨鐘。 2、野菜試吃,談感受。 3、問題思考 過去人們覺得難以下咽的野菜、窩頭,今天吃起來好像味道很不錯,人們的感覺為什么發生了變化? 4、午餐的光盤行動 5、德育——珍惜糧食,感恩祖國的富強 【環節三】了解住的變遷 1、住房變遷史實 房屋大小、材質、功能分化的變遷 2、材料研讀 你從這則材料中提煉出哪些信息?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城鄉均增長)
不但能夠吃飽,而且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準備野菜,
房屋材質、大小、功能分區的變化得益于人均收入的提高,引導學
生分析變化的原
因
出示史料,引導學生分析材料中蘊含的信息。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多就說明生活變化,旅游逐漸增補了人們的生活。
學生手抄報展
示改革開放前后的食物變遷,由吃不飽,綠色食物為主,到吃
好,天天像過年,但并不健康。
學生試吃野菜,并說出感受
學生代表PPT展示相關圖片,進行改革前后的對比。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
但居住條件仍較差 ,改革開放以來——居住
面積擴大,居住
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以及樂于同他人合作,
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心得感受的學習方法。
學生發表自己所收集的資料,有利于提高學生口頭表達歷史知識和闡述歷史認識的能力。
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語言表
達的能力,使學生找到學習歷史的成就感,增加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第 4 頁
【環節四】了解行的變遷
1、出行方式的變遷史實
由昔日的“自行車王國”到海陸空的交通運輸工具的普及
2、德育——環保意識,綠色出行
過渡:通過上述變遷的了解,我們知道衣服的面料越來越舒適,生活
條件越來越好,交通工具越來越人性化,通信手段越來越智能化。 子目二:變遷之惑
1、什么改變了生活?
科學技術的進步 2、結合電腦、電視、手機、洗衣機、汽車、電動自行車等在生活中的作用,談談科技進步對你的生活產生了什么影響? 要求:
①時間:3分鐘。
②任務:小組全體起立討論; 一號同學掃碼、記錄、
上傳答案。
③舉生活實例說明。 3、分析結果——Excel表格展示 4、德育——少玩游戲、珍惜時光
子目三:變遷之原
1、變遷開始的事件——改革開放
教師主持學生上臺分享
引導學生分析出行方式進步后也出現的各種問題
例如:私家車
教師引導學生分
析生活進步的原因——科技進
步。使用umu軟件讓學生在課堂
上就感受科技進
步對于學習生活的改變。
將學生討論的結
果通過網絡展示
在大屏幕上,并
引導學生總結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一分為二
改革開放的概念
—對內改革、對
外開放 教師引導學生分
析歷史與現在生
學生代表PPT展示相關圖片,進行改革前后出行方式的變遷的分享。
學生說一些交通便利后的負面影響
學生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小組討論,回答問題并提交。 有積極的影響有消極的影響。
德育滲透——保護環境,綠色出行。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以及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能力的提高
用科技改變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以及參與課堂的興趣,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2、中興事件——核心科技的作用
3、德育——2025中國制造 每個人都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你在2025年,七年后會做什么,會選擇什么行業? 4、中國夢
活的關系,強調
歷史的連續性。與政治學科的聯系,聯系中國夢。
毛主席的一句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學生暢所欲言,
談夢想。
德育滲透——中國的強大需要每個人貢獻
力量。培養學生的愛國
意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