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陜西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陜西省級優課
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知道《紅樓夢》的思想內容和創作特色。 (2)了解昆曲、京劇的演變歷程,知道京劇是“國粹”。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聽歌曲、閱讀小說片段、問題探討、分析歸納等方式,解釋《紅樓夢》的社會歷史意義和京劇的藝術成就,理解文學藝術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知道從思想主題和藝術表現手法兩個方面鑒賞文藝作品,提高鑒賞文藝作品的素養;培養人文主義精神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激發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紅樓夢》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昆曲和京劇的形成和興衰。 2. 教學難點:清朝文化的時代特點以及鑒賞文藝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
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末期,此時封建君主專制強化至頂峰。統治者對人們在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控制引起了人民的不滿與反抗。另一方面,清朝前期商品經濟繁榮,市民階層力量壯大,為文學藝術的繁榮提供了條件。因此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以反對封建專制為主題的文學藝術作品。 【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已經接受了近一年的歷史知識和思維能力培養,對于中國古代社會發展趨勢及內在聯系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對清朝前期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經濟有了深刻的認識,知道清朝前期君主專制已經達到頂峰。因此學生對于清朝前期文學藝術得到發展的社會歷史背景有了認知,對學習本課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方法】
講述法、啟發教學法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法、問題探討法、歸納總結法 【教學準備】
課前預習、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多媒體放映電視劇《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提出問題:這首歌是哪一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學生回答:《紅樓夢》。教師由此導入:《紅樓夢》其實是清朝前期最具影響力的一部小說。除了小說之外清朝前期還有哪些文學藝術呢?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一、《紅樓夢》
1. 自主探究:閱讀課本P107-108,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 曹雪芹
成書時間 清代(乾隆晚期) 主要內容
以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為主線,描寫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
2. 作者簡介:
曹雪芹出身于貴族世家,少年時曾享受過一段榮華富貴的生活。雍正時曹家被抄,徹底敗落,窮困潦倒。經歷了早年的富貴榮華和后來艱難困苦的巨大反差,思想受到了很大沖擊。他回顧自己家族由盛轉衰的過程,對社會有了深切的體驗和清醒的認識,于晚年貧病交加之時,耗盡十年心血,創作了驚世巨著《紅樓夢》,修改五次,可惜還未完稿,年未及五十就去世了。
《紅樓夢》初名《石頭記》,曹雪芹定稿前80回,后來高鶚續寫了后四十回。 3. 閱讀材料并結合教材,《紅樓夢》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實意義?
材料一: 《紅樓夢》起于夢,結于夢,表面寫夢,實際并非寫夢,這也正是《紅樓夢》的成功之處。
材料二:(把)《紅樓夢》當歷史讀,這是讀(這部)小說的一個重要視角,一個高明的視角。
——毛澤東
教師:《紅樓夢》中關于“夢”情節出現了三十多次,但這部小說表面寫“夢”,并非寫“夢”,那么這部小說到底反映了什么?從材料二我們可以看出,《紅樓夢》一書能夠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歷史現實。那么《紅樓夢》到底反映了怎么樣的社會現實呢?接下來我們就根據幾個小說片段進行總結。
片段一:賈寶玉鄙視功名利祿,痛恨八股。他不喜歡所謂的“正經書”,卻偏愛于“雜書”,鐘情于《牡丹亭》、《西廂記》等。
總結:反正統、反科舉,反對封建君主專制;追求個性自由。
片段二:賈寶玉、林黛玉之間的愛情,賈寶玉選擇的標準是兩人思想一致,情意相投,帶有一種叛逆思想,這對封建時代的擇婚標準是一種挑戰。
總結:反抗傳統禮教,追求個性自由。
片段三:丫鬟們說寶二爺沒上沒下, 高興時與丫鬟、 仆人們一起玩兒,有時還向我們賠不是。 寶二爺不把丫鬟當奴婢看待,并說人 都是平等的。
總結:追求平等
《紅樓夢》現實意義:深刻地反映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和尖銳矛盾,揭露了統治階級奢靡與丑陋,從而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歌頌了反抗傳統禮教、追求個性自由的下層人民的抗爭精神,批判了以專制家長為代表的頑固勢力,具有深刻的社會歷史意義。
4. 出示《紅樓夢》四大家族主要人物關系圖得出結論
《紅樓夢》背景廣闊,情節復雜,頭緒紛繁,人物眾多。但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語言精煉生動,把故事的進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因此,藝術水平高。 二、昆曲與京劇藝術 1. 昆曲
教師:昆曲,又稱昆劇,昆腔,原是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的昆山腔。昆曲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自主探究:閱讀課本P109-110,完成“昆曲發展”表格。
時間 發展
代表作品
明朝 日趨成熟,成為一個全國性劇種 湯顯祖《牡丹亭》 清朝前期
發展到頂峰
洪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
扇》
清朝中后期 逐漸走向衰落
昆曲代表作品賞析:
(1)湯顯祖《牡丹亭》:曲文流麗、人物內心描寫細致,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神奇的愛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禮教,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2)洪昇《長生殿》講述唐玄宗寵愛楊貴妃,終日與其游宴玩樂,不理朝政,朝中大權由楊國忠把持。七月七日,楊貴妃與唐明皇在長生殿上情意綿綿,盟誓世世代代結為夫妻。不久,安史之亂爆發,唐明皇帶楊貴妃逃離長安,官軍將楊國忠殺死,又逼唐明皇將楊貴妃縊死。安史之亂平息后,唐明皇日夜思念楊貴妃。后來,道士楊通幽運用法術架起一座仙橋,讓明皇飛升到月宮,與楊貴妃相會,實現了他們在長生殿上立下的生生死死共為夫妻的盟誓。
(3)孔尚任《桃花扇》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了明末時期復雜的權奸之爭,以及南明覆亡的歷史戲劇。
教師:昆曲在今天被稱為“百戲之祖”,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所以昆曲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其地位是非常高的。 2. 京劇
自主探究: 閱讀課本P111,京劇是怎么形成的?
(1)1790年,乾隆80歲壽辰,四大徽班進京;
(2)不斷吸收昆曲、秦腔、京調、漢調等地方戲優點,加以改造和改進,道光年間,形成一個新的劇種“皮黃戲”——“京劇”誕生。 知識拓展:
(1)京劇四大行當:生旦凈丑
(2)京劇臉譜:京劇臉譜有紅、紫、黑、白、藍、綠、黃等色,各有寓意。紅色寓赤膽忠心;紫色寓智勇剛毅;黑色寓忠正耿直;白色寓奸詐狠毒,藍色寓剛強勇猛;綠色寓俠骨義腸;黃色寓兇狠殘暴。此外,還有老紅、瓦灰、金、銀等色,各有寓意。
(3)同光十三絕(出示圖片)
(4)京劇四大名旦:程硯秋、尚小云、梅蘭芳、荀慧生(出示圖片)
三、問題思考:清朝的文學和戲劇大都反映了社會現實,那么清朝前期的社會狀況是怎么樣的呢?
1.政治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統治階級日益腐朽; 2.思想文化上:文字獄、文化專制;
3.經濟上: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市民階層力量壯大。 四、課堂小結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發展與清朝時期的社會現實有很大關聯,因此其文學作品大多反映社會現實。而對于這些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繼承并發揚光大。 五、當堂檢測
1.試試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組搭配是錯誤的? C A.大鬧天宮——《西游記》 B.三顧茅廬——《三國演義》 C.黛玉葬花——《西廂記》 D.武松打虎——《水滸傳》 2.(2016 •玉林中考)下列作品,通過描寫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貴族青年的愛情悲劇,從而深刻鞭撻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罪惡的是( B )
A.《秦中吟》 B.《紅樓夢》 C.《牡丹亭》 D.《本草綱目》
3.有人形象地描繪我國最優秀的古典小說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一個“左手拿著一個藥罐
子,右手捏著一個醋壇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令人感嘆。這本著作的作者是( C )
A.吳承恩 B.施耐庵 C.曹雪芹 D.羅貫中
4.清朝前期,昆曲藝術發展到頂峰,出現了一批優秀劇作。其中兩部傳世之作被清朝統治者認為有懷念故國之嫌,予以禁演。這兩部劇作是( B )
①《牡丹亭》②《長生殿》③《桃花扇》④《竇娥冤》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 (2016 •安慶開發區模擬)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徽班進京對京劇的形成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徽班進京的時 間是( C )
A.唐朝貞觀年間 B.明朝洪武年間 C.清朝乾隆年間 D.元世祖時期
6.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京劇形成于( D )
A.康熙年間 B.乾隆年間 C.雍正年間 D.道光年間 【板書設計】
21.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一、小說:《紅樓夢》 二、戲劇: 1. 昆曲 2. 京劇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