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 長相思》云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 長相思》云南
五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長相思》
教材簡析:
《長相思》是五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三首,是清代納蘭性德作為康熙帝御前侍衛隨駕出行時寫下的一首詞。作者用質樸的語言描繪出將士長途跋涉的情景,抒發了思鄉之情。整首詞情景交融,有著極強的畫面感,富有想象的空間;音韻朗朗上口,適宜記誦。
設計理念: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四時景物皆成趣”,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及“學習描寫景物變化”。《長相思》這首詞在課后練習中的具體教學要求體現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借助注釋,理解意思,試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時,應立足單元“景物”主題及語文要素,緊扣課后練習,通過充分的誦讀,想象畫面,并體會詞人的情感。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整首詞;
2.借助注釋,理解詞《長相思》的意思;
3.想象詞中畫面,試著體會詞人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借助注釋,理解《長相思》的意思。
教學難點:想象詞中畫面,試著體會詞人思鄉之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古詩詞中的“四時景物”,寓情于景,別有一番趣味。
1.回顧《山居秋暝》《楓橋夜泊》,導入《長相思》。
2.《長相思》是詞牌名,源于漢代詩句——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長相思”正是因為“久離別”,再讀題目。
3.《長相思》是納蘭性德隨康熙皇帝遠行期間所創作的一首詞。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字容若,清代大學士納蘭明珠之子,精于騎射,擅長詩詞,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
【設計意圖:緊扣單元“景物”主題,復習導入,保持教學的連貫性和整體性。詞牌及作者簡介,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自然開啟了學詞之門。】
1. 納蘭性德與誰離別,相思于何處?
師:自由讀詞,讀正確,讀通順。(指名讀,正音)
2. 詩詞講究韻律,有很強的節奏感。(老師范讀,指導讀詞,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3.談一談對整首詞的初步感受?(指名說)
師:思鄉之情是這首詞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板:思)
4.借助注釋、聯系插圖理解這首詞的意思。(自學并交流)
師:學習古詩詞,要先解意,才能深入感悟。(板書:解意)
【設計意圖:誦讀是學習古詩詞的主要方法,教師的指導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從讀正確,到讀出節奏,讀出韻味,誦讀具有層級性。借助注釋、聯系插圖,為學生的自主學詞提供“抓手”。】
三、精讀感悟
(一)身在征途
1. 長相思,作者為何而相思?作者“身”在哪里?(板書:身。指名說)
出示句子: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理解“那畔”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說)
師:學習古詩詞,要學會借助注釋。
2. 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可以加深對詩詞的理解。(板書:入境)
師:聽老師讀,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指名交流)
師:在去往榆關的途中,納蘭性德經歷的不只是一座山,一條河,你從哪里知道?
(引導學生解讀兩個“一”字,想象行軍路上跋涉過的千山萬水。)
師:這漫長的征途(出示地圖),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指名說,指導朗讀﹚
3.感悟“夜深千帳燈”是怎樣的畫面。
師:將士們白天艱難行軍,疲憊不堪,為什么夜深了還不休息?(指名說)
師:嚴迪昌曾在《清詞史》中這樣說:“夜深千帳燈”是壯麗的,但千帳燈下照著無眠的萬顆鄉心,又是怎樣情味?
4.夜深千帳燈,不曾入眠的何止納蘭性德一人,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
(二)心系故園
1.長相思,作者為何而相思?作者“心”在哪里?(指名說)(板書:心 故園)
出示句子: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2.自由讀一讀,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說)
師:風雪交加,一更又一更,每一聲都敲打在心上。(指名再讀)
知道“故園”指的是哪里嗎?——北京。難道北京不會刮風下雪嗎?故園真的無此聲嗎?(指名說)
3.想一想,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故園”會是怎樣的情景?(指名說,指導朗讀)
(三)身心分離
1. 進入詞人那個身心分離的世界,聽老師吟唱,把想象到的畫面寫下來?﹙師吟唱,生自由寫,交流﹚
2.出示視頻,在意境中誦讀整首詞。
【設計意圖:從“身在征途”,到“心系故園”,再到“身心分離”,層層深入,體現教學的梯度。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通過想畫面,悟情感,學生讀詞“入境”是水到渠成的。】
四、內化情感
1.對比“征途”與“故園”,感悟“碎”字。
師:從一個“碎”字你讀出了什么?(指名說)
指導學生感受詞人那顆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破碎之心。
2.鏈接納蘭性德的《如夢令》,說說感受。
體會兩首詞表達情感的相似之處,加深對“碎”字的了解。
3.指導朗誦、背誦《長相思》,內化積累。
4.總結學法:解意——入境——悟情,體會古詩詞的魅力。
【設計意圖:“碎”字的品讀及《如夢令》的對比,拓展了整首詞的教學寬度與深度,感情的升華與內化達到頂點。背誦落實了積累要求;學法總結便于學生遷移運用。】
五、拓展延伸
1.讀李煜的《長相思》,引導學生可以運用本節課學習的品讀古詩詞的方法讀這首詞。
2.思鄉詩——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杜甫)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設計意圖:拓展是同詞牌、同主題兩個方向,將學習由課內引向課外,倡導學生多誦讀、多積累。】
板書設計:
長相思
身 心 解意
(征途) (故園) 入境
悟情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是教學內容的提煉與教學思想的體現。“身在征途”“心系故園”是貫穿全詞的主線;解意、入境、悟情是“教法”,也是“學路”。】
教學反思:
古詩詞的學習應以誦讀積累為主,教學中通過反復誦讀,貫穿解意、入境、悟情的學法,教學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入境”,進而“悟情”,是教學中的難點,需要緊緊扣住詞中“景物”,為學生構建學習的支架。如何基于學生的學情,靈活調整教學的預設,不斷優化教學方法,還需要教者不斷實踐與思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 長相思》云南”,所屬分類為“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 長相思》云南”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