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憶江南,楊柳青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少版音樂簡譜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唱憶江南楊柳青》江蘇省 - 無錫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蘇少版音樂簡譜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唱憶江南楊柳青》江蘇省 - 無錫
最憶是揚州
——《楊柳青》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1、聽:《茉莉花》、《楊柳葉子青》《拔根蘆柴花》 2、唱:《楊柳青》 3、拓展:揚州地區文化 二、教材分析
《楊柳青》是江蘇揚州地區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原名《楊柳青調》,因歌詞中有“楊柳葉子青啊口虐”而得名。曲調為五聲宮調式,旋律起伏較大,節奏比較跳躍,全歌活潑風趣具有較濃的地方特色。襯詞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擴充樂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兩樂句均為6小節,其中末兩小節均為襯詞,第三樂句(4小節),第四樂句則全由濃郁的地方方言特點的襯詞構成,造成一種詼諧的情趣,增強了揚州民歌的風格。
三、教學目標
1、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楊柳青》,并嘗試用揚州方言來演唱歌曲,感受鮮明的地方特色。
2、了解揚州相關文化,感受揚州地區深蘊的文化意味和鮮明的地方特色。使學生加深對江蘇民歌的了解和認識,對探索民族民間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
3、通過對比江蘇民歌《楊柳青》、女生合唱《楊柳葉子青》,理解不同的表演形式有不一樣的藝術效果,并能夠對音樂作品作出初步的評價。
四、教學重點
1、能夠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揚州民歌《楊柳青》。 2、感受揚州地區深蘊的文化意味和鮮明的地方特色。
五、教學難點
1、用揚州方言演唱歌曲,體會襯詞的作用,感受濃郁的揚州音樂特色。
2、養成靜心聆聽民間音樂的習慣,能夠自信大膽地對音樂作品作出初步的評價。 六、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
七、 教學過程
(一) 采擷一朵“茉莉花”走進“揚州” 1、欣賞江蘇民歌《茉莉花》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段音樂,喜歡的同學可以跟著歌曲唱一唱。(多媒體播放江蘇民歌《茉莉花》)這首耳熟能詳、國際知名的民歌來自哪里?(江蘇)你知道這首歌曲的起源地是哪里么?
2、 師介紹《茉莉花》起源地——揚州(多媒體播放“揚州風光“,讓學生欣賞,背景音樂《楊柳青》)。
師:揚州是個風景很美的城市,它歷史悠久,地處江蘇省中部。正所謂“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月的揚州煙雨蒙蒙,瓊花盛開,花香撲鼻。楊柳也是揚州的標志之一。早在1400年前隋朝時期,隋煬帝開鑿運河下揚州,將柳樹種植運河兩岸,并賜給其姓,所以才有“楊柳”之名。揚州不僅有美景,還有聞名遐邇的美食——揚州炒飯,它不僅味美而且樣子也很好看,有紅有綠,恰似花紅柳綠的揚州美景。
(設計意圖:通過配樂欣賞揚州美景,老師配音講解,視聽結合,將音樂美和景色美融入一體,讓學生充分了解江蘇揚州的相關人文知識,感受江南風采和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
3、揭題《楊柳青》
師:揚州不僅有美食、美景,連當地的民歌也非常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揚州,學一學這首揚州民歌《楊柳青》。
(二)折取一株“楊柳”,感受“揚州” 1、初聽歌曲,思考兩個問題: (1)歌曲的情緒怎樣?
(2)歌曲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2、復聽歌曲,思考:
(1)邊聽邊觀察歌譜,找找歌曲中有趣的地方,除了一句句的歌詞,()里的是什么?(襯詞)
(2)歌曲曲調是由哪幾個音構成的?(了解五聲調式) 3、了解歌名與歌曲內容之間的關系
師:請同學們輕聲讀讀歌詞,(提示學生去掉了襯詞看歌詞)找找歌曲的題目"楊柳青"與歌曲內容是什么關系?(讓學生自由想象)
4、師簡介《楊柳青》
《楊柳青》也叫《楊柳青調》,因歌詞中的“楊柳葉子青啊虐”而得名。最早的歌詞確實與柳色青青有關,在流傳的過程中“楊柳葉子青啊虐”逐步成為脫離歌詞內容的襯詞,并無實際意義。
5、 解決襯詞“口虐”的發音,讀“nia” 6、 師生接口念
多“口虐”(nia),青啊“口虐”(nia),松又松“口虐”(nia),蹦又蹦“口虐”(nia) 7、 師帶生有節奏的朗讀襯詞。注意附點節奏,自己在心里數好拍子。 8、 輕聲學唱襯詞。
9、 跟琴輕聲分句學唱,在學唱的過程中注意一字多音與附點節奏。師適當提點,演唱1至2遍。
10、用揚州方言演唱歌曲
師用揚州方言演唱歌曲,生說一說演唱的不同之處。
(1)師介紹揚州方言的發音:揚州方言前鼻音較多,發音的位置相對靠前,翹舌音讀成平舌音。沒有"ZH、CH、SH",都變成"Z、C、S"了。我們一起學一學?
(2)學一學幾個關鍵字的揚州方言讀音。晨(cen)、嗬(huo)、水(sui)石(se)哥(guo) (3) 師彈奏旋律,生輕聲用方言學唱。(一遍)。 (4) 生完整地用揚州方言演唱歌曲。 11、歌曲處理,唱出歌曲的韻味
(1)師:想想歌曲怎樣演唱更好?我們一起來設計:
(設計意圖: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發現問題、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體現了教學的雙主性,增添了學習的趣味性。)
按照設計的演唱歌曲一遍。
師:要想歌曲變的更加有江蘇味,除了方言和我們動聽的歌唱之外,歌曲中最能體現歌曲韻味的什么?(襯詞) (2)聽襯詞部分
思考:歌曲的襯詞部分又有什么特點?(每句結尾的襯詞都不一樣) (3)聽師范唱歌譜
思考:歌譜中又有什么特點?
每樂句結尾都是“11 1”,在“11 1”處加拍手演唱。 (4)教唱襯詞
(5)說一說襯詞的作用:抒發情感,烘托氣氛(輕聲) (5) 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這首歌曲有多處難點,學生掌握起來有困難。通過念、唱襯詞,師生接口唱等掌握歌曲一字多音的演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將歌曲化難為易,鼓勵學生放開膽子找感覺。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掌握,體會用揚州方言演唱歌曲的樂趣,也拉近了學生與民歌的距離。)
(三)楊柳拂面,美不勝收
1、欣賞《楊柳葉子青》(女聲獨唱)(無伴奏女生合唱)
思考:比較欣賞三首《楊柳青》,你發現在演唱形式、速度和歌詞發音上它們各有什么特點?你比較喜歡哪種表現形式?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欣賞不同風格的《楊柳葉子青》加深學生對江蘇民歌的了解和認識,讓學生理解不同的表演形式有不一樣的藝術效果,感受不同風格的魅力。) (四)“拔根蘆柴花”,惜別“揚州” 拓展欣賞《拔根蘆柴花》
1、 師:最后我們一起再來欣賞一首揚州民歌《拔根蘆柴花》,深入感受揚州地區豐富的音樂
魅力。(多媒體播放《拔根蘆柴花》)
(設計意圖:最后環節以一首揚州民歌《拔根蘆柴花》結束,與開頭的《茉莉花》行成首尾呼應,整節課貫穿揚州民歌的學習與欣賞,拓展了學生關于揚州民歌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感受了揚州地區深蘊的文化意味和鮮明的地方特色。)
2、師: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呢?大家來說說。
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江蘇揚州,欣賞了揚州美景,去探索了當地的音樂文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為一名江蘇無錫人,無錫當地也有很多著名的民歌,希望同學們有機會去探索我們無錫的民間音樂,將我們的民族民間音樂好好珍藏,好好發揚光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