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送別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蘇少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學唱歌曲《送別》江蘇省 - 蘇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音樂蘇少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學唱歌曲《送別》江蘇省 - 蘇州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送別》,感受歌曲旋律與歌詞完美結合表達的真摯情感。
2.了解中西音樂文化交流的意義,體會“音樂無國界”、“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的真諦。
3.了解“學堂樂歌”及藝術大師李叔同主要藝術成就。
2學情分析
李叔同創作的經典學堂樂歌《送別》學生非常熟悉,但是對它的來及及創作背景知之甚少,因此不能很好地體驗其中的情感。本課從中西方音樂交流談起,引領學生了解歌曲的流傳廣度以及李叔同創作的故事背景,從中體會情感,學習用歌聲抒發歌曲情緒,提高演唱能力。
3重點難點
1.感受歌曲表達的情感,了解中西音樂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
2.能較好地進行二聲部輪唱。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一、導入
1.觀看視頻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中國江蘇民歌《茉莉花》。
2.討論:什么歌?誰在唱?在哪里?你會唱嗎?
師:音樂是一座橋梁,是沒有國界的語言,它會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之間滲透,交融。請欣賞意大利歌劇《圖蘭朵》中的表演片段。
3.欣賞意大利歌劇《圖蘭朵》中帶有《茉莉花》曲調的唱段。
師:你聽到熟悉的旋律了嗎?你的發現是什么?
生:外國的音樂作品會采用中國民歌的曲調,意大利歌劇中融入了中國民歌的元素。
師:那么,你的疑問是?
生:中國的歌曲是不是也會采用外國的曲調呢?
活動2【活動】二、了解歌曲來歷,學唱歌曲
1. 欣賞獨唱《送別》的音畫視頻。(第一段歌詞)
2.討論:你熟悉這旋律嗎?歌名?誰的作品?
師:這是一首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歌曲。(出示歌曲)它的曲調是(學生觀察歌曲后來回答:美國人奧德威創作。)歌詞是由我國近現代史上的藝術大師李叔同(出示人物圖片)填寫的。
3.學唱歌譜,糾錯。
4.體驗旋律的意境。
師:你覺得這段旋律如何?
生:……
師:這首歌曲原來的名字叫《夢見家和母親》,是由美國作曲家奧德威創作的。當你看到歌名時會有什 么感想?
生:憂傷……
師:這首歌曲流傳于19世紀后期,由涂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歌手演唱。它旋律舒緩,曲調沉郁。(逐一出示相關圖片)表現了游子思鄉之情,來看看音樂家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
師:帶領學生做高低變化的手勢,唱第一、二句:
師:這兩句的旋律是如何起伏變化的?
生:從高到低。
師:這抒情的曲調,仿佛是人們在輕聲訴說,每一次的旋律下行,又恰似心中的憂傷之情,很好地表現了(離鄉的惆悵和對親人的思念——由學生說出來)
師:(帶手勢唱第三句)這第三句和前面兩句相比,有了什么變化?
生:音比較高,起伏大……
師: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顯得激動……
師:請大家唱一唱。
師:請看最后一句,它和誰是相同的?歌曲最后情緒回歸到了哪里?
生:憂傷,惆悵。(完整唱歌譜或用U哼鳴)
5.了解歌曲流傳的背景及創作的由來。
師:李叔同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這首歌曲的,當時它已經在日本流傳,并被日本的音樂家填上了日文歌詞,取名叫《旅愁》。(欣賞日文版的《送別》,既《旅愁》的視頻。)
師:李叔同被這深情憂傷的旋律所吸引,并把它深深印在心里。回國后重新填上具有中國詩詞韻味的歌詞,取名為《送別》。
6.理解歌詞中的情境。
(1)配樂朗誦第一段歌詞。
(2)談感受。
(3)跟鋼琴齊唱第一段歌詞。
(4)解題“送別”。
師:李叔同要送別誰?你如何知道的?歌曲是否一開始就告訴你他要送別知交?先呈現的是什么?
生:景……
師:歌詞中呈現了怎樣的情景?有何感受?請結合歌詞說說。
生:(長亭,古道,芳草,晚風,夕陽,垂柳等)唱第一、二句歌詞。
師:這樣的景物除了讓你感到很美之外,還給你什么感覺?為什么?
師:這種寫作手法是詩詞創作常用的?
生:借景抒情。
(5)完整演唱歌曲。
活動3【練習】三、再現送別場景
1.看視頻,了解送別背后的故事。
2.分角色表演。
角色:李叔同、許幻園。老師旁白。
背景音樂:《送別》的管弦樂版本。
臺詞:
師:一年冬天,大雪紛飛,李叔同正在家看書,這時,他的好友許幻園前來拜見。
許:(上步,叩門)叔同兄在家嗎?
李:(開門)喲,許兄!你怎么來了?快請進!
許:叔同兄,我家破產了,我要走了,特來辭行,就此告別!。”(說完,轉身離去。)
李:(望著好友遠去的背影,黯然神傷,轉身進屋提筆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活動4【測試】四、嘗試合唱,了解學堂樂歌
1. 介紹學堂樂歌。
師:清末民初時期,學堂里開設了音樂課,教孩子們唱一些新曲子,這些歌曲大多是借用歐美或日本的現成曲調然后填上新歌詞,被稱為“學堂樂歌”。當時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學堂樂歌,但惟獨李叔同的這首《送別》經久不衰,影響深遠。這是為何呢?
生:因為……
師;是啊,這首《送別》既保留了西方音樂的旋律美,又體現了中國詩詞的意境美,所以,人們會用不同的形式去演唱它。有人為它加上了多聲部的和聲襯托,讓我們來聽聽效果如何?
2.聽合唱版,討論:加上和聲后使得歌曲更加豐滿,表現力更強。
3.用相隔2拍的二部輪唱形式體驗和聲的美感。
注:低聲部用“U”哼唱旋律,第三句時與高聲部齊唱歌詞。
活動5【active.type.pj】五、結束語
師: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她是無國界的。今天我們通過一首《送別》了解了中西方音樂文化的交流,感受了音樂的魅力。讓我們牢記那些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中西交流而做出非凡貢獻的藝術大師們,讓我們銘記這久遠而熟悉的歌聲,用歌聲傳遞情感,唱出心聲。
欣賞黑鴨子組合演唱的《送別》MV,下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