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青蛙音樂會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三課《青蛙音樂會》天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三課《青蛙音樂會》天津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教學內容:表演歌曲《快樂的音樂會》 欣賞樂曲《青蛙音樂會》
教材分析:
《快樂的音樂會》是人音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三課《音樂會》中的表演曲目。曲調歡快活潑、瑯瑯上口,歌詞風趣幽默,擬人化強,整體比較貼近學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點。學生十分喜歡小動物,更喜歡和小動物做朋友,一起唱歌游戲,沉浸在歡快熱鬧的氣氛當中。除了情感上的適合外,這首歌曲中還含有休止符、兒化音、象聲詞等,能讓學生感受藝術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青蛙音樂會》是一首趣味性的通俗音樂作品,樂曲為3/4拍,蛙鳴聲伴隨著樂聲響起,好像夏季池塘邊的青蛙在暮色中合唱開始了。前面一段是抒情的慢板,好像青蛙的優美舞蹈伴著起伏旋律;樂曲完整再現了一遍,蛙鳴聲、流水聲在樂聲中減弱,消失在暮色中。 教學目標:
1、 用愉快活潑的情緒,圓潤、好聽的歌聲演唱歌曲《快樂的音樂會》,掌握休
止符節奏和三段歌詞中象聲詞的不同節奏。
2、 通過律動表演、打擊樂伴奏、歌曲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表現歌曲及樂曲,感
受音樂所表達的生動鮮明的音樂形象。
3、 喜歡并樂意參加音樂會,增強合作表演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音樂實踐活動表現歌曲及樂曲,感受音樂美。 教學難點:1、能用自己認識的樂器,為歌曲編創歌詞。
2、用多種實踐活動表現樂曲《青蛙音樂會》,感受音樂美。 教學準備:多媒體音樂課件,鋼琴,青蛙動物頭飾,碰鐘、手鈴、三角鐵等多種樂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新課導入
1、課前發聲練習《do re mi》。
2、以“森林音樂會”為情景,復習已學過的歌曲《快樂的音樂會》。 師:同學們美妙的歌聲引來了可愛的小動物,它們告訴我:森林里要召開音
樂會,想要請同學參加,你們愿意嗎?來到音樂會大家想表演那些節目呢?那我們來唱首好聽的歌曲吧。(提醒同學注意休止符及兒化音的演唱方式。) 二、獲取新知
1、認識歌曲中出現的三種樂器,感受其音色及演奏方式。
師:誰能告訴我,歌曲中出現了什么樂器?(胡琴、喇叭、銅鼓)看誰能說說歌曲中的三種樂器分別發出了哪些聲音。
師:這些樂器都是我們的民族樂器,我們來看一看它們都是什么樣如何演奏的?(課件展示三種樂器演奏視頻。)
胡琴:由于制作的材料和形制的不同,分成很多種,京胡、南胡、板胡和四胡等,我們最常見的是二胡也是胡琴的一種。
銅鼓:是一種打擊樂器„„
喇叭:也可以叫嗩吶,嗩吶是學名,喇叭是俗稱。 2、同學模仿樂器演奏演奏歌曲。
師:那現在我們模仿樂器演奏的動作分組表演歌曲。 3、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師:小動物們邀請同學們做小樂手,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1)出示打擊樂圖譜,師生嘗試演奏。
師:誰來說說你手中的是什么樂器?你能表演一下它的演奏方式嗎? 2)邊唱邊進行打擊樂伴奏。 三、拓展實踐
為歌曲創編歌詞,進行律動表演。
師:同學們演奏的太棒了,小動物們還想聽,能不能我們再創編兩段歌詞。歌曲中有一部分空白的歌詞,想一想,你還見過什么敲的樂器,把它也加入到歌曲中。
四、審美體驗——欣賞《青蛙音樂會》
師:青蛙指揮家帶著青蛙樂團也來參加音樂會,它們要開始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
1、完整聆聽《青蛙音樂會》。
2、播放《青蛙音樂會》開頭部分,利用打擊樂器模仿“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的節奏,并表現出漸強效果。
師:樂曲開頭部分是小青蛙在演唱。
小青蛙是如何演唱的?(請學生進行模仿。)
師:小青蛙叫聲有什么變化?(漸強) 用拍手及打擊樂器進行表現。 3、播放《青蛙音樂會》慢板的片段,教師戴上頭飾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著音樂邀請小朋友參加跳舞。
師:小青蛙帶來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同學們聽一聽這段音樂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小提琴主奏)
師:小青蛙們想邀請同學在小提琴伴奏下一起跳舞。
4、教師總結:剛才聽到的樂曲片段選自《青蛙音樂會》,青蛙演唱部分為A段,跳舞部分為C段。
5、播放樂曲B段,學生安靜地聆聽。要求,感受、想象樂曲的音樂形象 。
師:樂曲中還出現了什么聲音,是誰發出的。 鼓勵學生利用手中的沙罐模仿一下蟲鳴聲嗎? 6、教師板書樂曲組成部分。 7、表演展示。
將學生按角色分組,手鈴組、沙罐組、舞蹈組進行表演。 五、總體評價
教師就同學們的表現就行評價總結。
教學反思:
《快樂的音樂會》歌曲生動有趣,活潑歡快,耐人回味。我將這堂音樂課設置在了一個“森林音樂會”的情景中,把孩子們帶到了一個充滿快樂、童趣的情境里,一下子提高了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用開音樂會這條線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然后安排了四個音樂會的環節“我來演唱”、“我來模仿”、“我來演奏”、“我來創作”,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將整堂課構成一節完整的音樂會。
《青蛙音樂會》是一首管弦樂曲,本節課安排為欣賞課。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學生認真的欣賞音樂,聆聽音樂是不容易把握的,所以我在這節課中分步聆聽,讓學生感受不同樂段表現的內容。用手鈴表現樂曲A部分漸強的蛙聲,用自制沙罐表現B段蟲鳴聲,在C段音樂伴奏下帶領學生跳起簡單的舞步,烘托音樂會的氣氛,讓學生身臨其境。最后通過分角色集體表演完成樂曲表現。
在樂曲欣賞過程中,創設有效地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感受和體會音樂,讓學生在感受和體會音樂中理解音樂,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聽賞音樂。
但是,這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這節課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內容也很多,所以我也顯得不太從容,語言方面欠缺簡練,在指揮學生打節奏時也略顯經驗不足,這些都讓我深感教學經驗的重要性。
通過這次的教研課,讓我意識到平日教學里做的不夠的地方,也更清楚自身需要努力改進、加強學習的地方。有反思,就有進步,相信在一次次的反思中能夠成長、進步,從而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