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神奇的中醫,全國優質課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神奇的中醫》全國優質課評選展示課堂實錄視頻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神奇的中醫》2015年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全國優質課評選展示課堂實錄視頻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
《神奇的中醫》教學設計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 李 崢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
認識、體驗和感悟,學生的生活對本課程的構建具有重要價值。課程必須貼近他們的生活,
反映他們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
會,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會,并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生的生活。
據此,《神奇的中醫》一課應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逐
步拓展豐富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加深對中醫的認識,形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
感。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中醫》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
中第三課《我們的國粹》的第一個主題《風行中華》下的第三個小話題。本單元旨在讓學生
進一步認識中華文化遺產是千百年來祖國文明的積淀與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價
值,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親近感、認同感、自豪感。其中的第三課《我們的國粹》主要通
過對中國傳統文化中京劇、書畫、中醫等的基本了解,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精華以及這些
精華對世界的影響。
“神奇的中醫”這一小話題,主要是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認識、了解中醫常
識,在探尋生活的過程中發現中醫與當今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認識中國人的生活智慧,感
受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因而,本課教學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感受,讓學生體會中醫的神奇,
2015年全國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優質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教學案例集
~ 8 ~
從而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源遠流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過深入分析教材,我們還可以發現:從教材所呈現的內容來看,一方面,教材主要從
診斷和治療兩個方面引導學生認識中醫,教學可以此為主線展開教學。“診斷”突出望、聞、
問、切,“治療”關注中醫使用的藥材等。另一方面,教材從中醫傳承發展的視角展示中醫
的獨特性和優越性,教學可從中醫在世界中的作用(列舉事例),以及為中醫發展做出貢獻
的人(李時珍、扁鵲等)等方面展開。
(二)學生分析:
本次教學前,我對學生進行了一次調研,主要問題如下:
1.你對中醫有哪些了解?
2.你或你的家人是否用中醫治過病?
3.你覺得中醫神奇在哪里?
通過調研發現,學生們生活在經濟、文化都非常發達的北京,他們視野開闊,知識面廣,
對中醫并不陌生,能夠說出中醫的一些基本常識,知道一些中醫的治療方式;但這些知識是
零散的,缺乏系統的梳理和認識。此外,他們多數都接受過中醫的診治,有個別學生的家長
還是從事中醫的醫護工作者。而且,在越來越強調養生、健康的今天,學生家長也在通過中
醫食補等方式,為他們做保健。對于“中醫神奇”的理解,學生基本停留在中醫能治病,可
以利用中醫養生的層面,對于中醫的認識停留在比較淺的感知層面,對中醫的神奇之處了解
并不多,并還未感受到中醫所蘊含的厚重的中華文化。
立足學情,本次教學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相關知識進行梳理,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
生感受中醫之神奇和祖國文化之偉大,便成為了本節課的核心問題。此外,五年級學生已經
具備了搜集和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因此,本次教學主要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引導學生自主
學習,在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一)教學目標
1.感受中醫的獨特和優勢,對中醫產生親近感、認同感和自豪感,懂得珍視祖國的傳
統文化。
2.搜集有關中醫、中藥的相關信息,并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初步分析我國中
醫的神奇所在。
3.能簡單敘述我國古代著名中醫藥學家的故事,認識到他們對中醫發展的巨大貢獻。
2015年全國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優質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教學案例集
~ 9 ~
4.能簡單說出中醫與當今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知道一些中醫的藥材選取和診治方式。
重點:了解中醫文化淵遠流長的歷史及其神奇所在。
難點:切身感受中醫的博大精深,產生認同感、親近感和自豪感。
四、教學過程
(一)尋找生活中的物品,感受生活中的中醫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神奇的中醫”。課前,讓大家搜集和中醫有關的事物。
你找的是什么呢,請大家說一說?
(板書:中醫)
2.學生匯報
(學生只需匯報所帶物品名稱,對于個別物品,如綠豆,大棗,老師追問其療效或用法。
教師小結:原來中醫離我們很近!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課前搜集和中醫有關的事物、資料,不僅僅是對學生搜集、處理
信息能力的培養,更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中醫和我們的生活很近,中醫并不神秘。】
(二)小組合作探究,了解中醫藥材、工具的特點
1.物品分類
將所帶的藥材、診療工具等物品進行分類,簡要說明分類理由。
(板書:藥材、工具)
2.根據資料,借助學習單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各組結合自己帶的物品,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以及老師提供的部分資料,選擇自己感興
趣的分類,小組合作完成學習單。
(1)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
①選擇本小組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
②時間4——5分鐘;
③討論時注意控制音量;
④小組內分工明確;
⑤注意傾聽組內他人意見。
(2)小組自主選擇學習單
2015年全國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優質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教學案例集
~ 10 ~
學習單①
學習單②
學習單③
你知道上圖的中藥事物屬于植物的哪部分嗎?這五
幅圖讓你對中藥有了什么認識?
請你根據資料,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體現你對中醫治
療工具的理解。
學習單
1. 老姜100克,艾葉30克,紫蘇30克,荊芥30克。加
水煎煮取藥汁,加陳醋少許和勻,溫熱時泡雙腳,對
風寒感冒頭痛咳嗽,療效顯著。
2. 生姜、紅棗一起煮水,一日2次,開胃。
3. 鮮姜10克切成碎絲,調和鮮雞蛋3只,炒熟食用,食
用后喝紅糖水350—400毫升,每日一次,可治療腹瀉。
4. 干姜30克,紅花30克,黃柏25可,加水500毫升浸
泡10小時,煎至200毫升,去渣取汁,加95%酒精200
毫升混勻,擦拭可治療凍瘡。
5. 燉魚時放少許姜塊,可去除魚腥味。
你從上面的資料中發現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2015年全國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優質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教學案例集
~ 11 ~
學習單④
【設計意圖:學生雖然有一些關于中醫的認知,但并不系統。設計的學習單可以幫
助學生梳理零散的認知,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分成藥材、工具兩類小組,進行討論、匯報
(1)學生匯報工具時教師補充
針灸、拔火罐、刮痧、按摩都是通過對人體的穴位和經脈進行調節,以達到治療和預防
疾病的效果。這也是我們的中醫與眾不同之處!
( 板書:簡單)
小結:經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中醫治療的工具是如此的樸素、簡單。這就是中醫,
用最普遍、平常的東西就可以治病。
【設計意圖:通過思維導圖,不僅可以使學生對中醫治療工具有比較清晰、系統的了解,
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生匯報藥材的時候教師適時補充
①中藥中的植物包括了花、葉、莖、根、和果實。有些植物的不同部分都有藥效。
幻燈片出示:簡單介紹荷花各部分的藥用價值
思考:通過完成“姜的不同用途”的學習單,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匯報:姜是食物,也可以成為藥材,而且和不同的藥材搭配,可以治療不同的病
癥。)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單,使學生認識到中醫藥的最重要的一個特點---藥食同源】
②思考:難道中藥只來源于植物嗎?
■幻燈片出示:把動物的圖片統一出示。你們有什么發現?
過渡:中藥里還有一些動物,從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到草叢里蹦的都涉及
請你將所帶的中藥資料簡單介紹一下
名稱 使用方式 療效
2015年全國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優質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教學案例集
~ 12 ~
到了!甚至還有礦物。
■幻燈片出示:硫磺。有些礦物也具有藥用價值。
■幻燈片出示:鮑魚的外殼,墨魚骨,都是中藥。遠古時代的動物骨骼化石---龍骨也
是中藥,也是具有藥用價值的。
小結(投影):醫圣張仲景曾有精辟之論:“藥,謂草、木、蟲、魚、禽、獸之類。”
【設計意圖: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教師補充,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中藥取材之廣泛!】
③質疑:既然中藥中有植物也有動物,甚至還有礦物,為什么人們把中藥叫做中草藥呢?
出示幻燈片:諸藥草類最多,諸藥以草為本。
順勢而導:中藥的“中”是平和的意思,中醫這個名字除了是區別于西醫的稱呼,更是
體現了這門醫術的內涵:平和、和諧。
④思考:這些藥材來源的共同點是什么?
(板書:自然)
⑤認識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介紹李時珍:說到中草藥,老師想到了一個特別有名的人,你們知道是誰嗎?
■幻燈片出示:《本草綱目》的相關資料
■幻燈片出示: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本草綱目》為“1596年的百科全書”!
小結:中醫藥起源于原始社會,是廣大勞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中智慧的結晶,正因為有
了李時珍這樣的人傳承中醫,它的神奇才會流傳到今天。其實,神奇的不僅僅是中醫,更是
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對《本草綱目》的了解,感受到了李時珍的偉大,從而在這節課
上第一次觸摸到古老的中醫帶著先人智慧的溫度,感受到了中醫的偉大源自中華民族的智
慧。】
(三)豐富生活經驗,結合親身體驗,感受診治的獨特
1.教師提問:你知道中醫是如何診斷病癥的嗎?
2.學生匯報(略)。
3.教師補充介紹:望是觀看病人的神態面色及表情舌苔等;聞是聽病人的說話聲音是
否洪亮,另外聞有無特殊氣味;問就是醫生詢問病人患病情況;切就是醫生把手搭在病人的
手腕把脈。最后,四診綜合考慮確定病情,制定治療方案。
4.學生介紹: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
2015年全國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優質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教學案例集
~ 13 ~
5.教師指導學生體驗診脈
(板書:診法 獨特)
小結:扁鵲運用中醫診治方式中的“望和聞”就確定了蔡桓公的病癥。真是了不起啊!
【設計意圖:很多學生都知道診脈,也大概了解應該用三根手指搭在手腕處。但他們對
具體用手指的那個部分,搭在手腕的什么位置,如何感受脈搏并不是很清楚。此環節讓學生
通過實際體驗,了解中醫診法的獨特,增強對中醫的感性認識,培養對中醫的興趣。】
(四)結合親身經歷,適度拓展資料,感受中醫的療效及發展
1.教師提問:你能通過一些實例來說明中醫的神奇療效嗎?
(1)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進行匯報
【設計意圖:親身的體驗最有說服力,也最能體現中醫的療效。】
(2)教師出示資料:中國援非醫療隊用傳統中醫療法為外國朋友治病的故事
(板書:療效 顯著)
2.思考:如果讓你用一個詞形容一下我們的中醫,你會用哪個詞?為什么?
(1)學生匯報:(自然說出)神奇的中醫(板書:神奇的)
【設計意圖:學生們已經充分了解了中醫藥材的豐富、自然、藥食同源;工具的樸素、
簡單;診治方式的獨特;療效的顯著,這一切都使學生從內心感受到了中醫的神奇。此時,
“神奇”的出現水到渠成。】
(2)深入思考:神奇的僅僅是中醫嗎?是誰在萬千自然界的植物、動物、礦物中發現
了他們的療效呢?是誰研究出了四診法„„
學生匯報:真正的神奇是我們華夏民族的聰明才智!
(板書:智慧的傳承)
① 教師適時出示名醫資料
小結:正是有了一代代的傳承,我們的中醫才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現在,為了更好地繼
人物 年代(朝代) 主要貢獻
扁鵲 春秋戰國時期 采用望聞問切
華佗 東漢 最早使用麻醉法
張仲景 東漢末年 《傷寒雜病論》
孫思邈 唐朝 《千金方》
2015年全國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優質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教學案例集
~ 14 ~
承中醫這一瑰寶,我們國家還專門開設了中醫院。
②出示同仁堂藥店在國外的幻燈片:我們的中醫走出了國門,更好地為世界人民服務。
③出示中醫在國外的幻燈片資料:介紹在中醫在國外的情況。
總結:同學們,這就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中醫。它凝聚著祖先無盡的聰明才智,體現了我
們的祖先熱愛自然,利用自然的文化傳承。我們今天只是利用這短短的一節課去了解它,而
它淵博的內涵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探索和研究。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很好
地了解我們的中醫,并將它傳承下去,中醫的神奇就一定會繼續下去!
(五)課后延伸作業
1.向你身邊的人介紹這節課了解到的有關中醫的知識。
2.推薦閱讀書目《千古中醫故事》。
板書設計: 神奇的中醫
藥材 自然
工具 簡單 智慧的傳承
診法 獨特
療效 顯著
2015年全國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優質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教學案例集
~ 15 ~
《神奇的中醫》教學反思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 李 崢
《品德與社會》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而學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
們對生活的感受、認知、體驗和感悟。他們對生活過程體驗的越充分、越細膩,感悟就會越
到位、越深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充實學生的生活,逐步拓展學
生的原有認知,是課程走向實效的重要途徑。同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
問題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興趣。基于以上認識,本課教學中,
我特別關注從如何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這兩個問題。
一、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中醫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課前搜集相關資料,感知中醫就在身邊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運用信
息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更多地從學生的生活世界中擷取有價值的教育素材,積累
感性認識。課堂上,對學生自己的搜集資料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
讓這些資料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且可以使教學更具實
效性。
本節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拿出課前自己搜集的與中醫有關的事物進行匯報,并讓學生
進行簡單的分類。在分類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很自然地讓學生認
識到了中醫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和他們很近,從而揭開中醫在學生心中的神秘面紗。
2.課中例舉事例,感悟中醫融于生活
品德與社會課程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引發他們的探索欲望,讓他們
在體驗、感悟生活中,自主建構合理的道德認知。只有把一個個具體的生活現象、事件與教
2015年全國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優質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教學案例集
~ 16 ~
學目標建立聯系,學生才能真正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解答、解決現實生活問題,逐漸形成
正確的價值觀。
本課我所選取的事例都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都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實。如:大
棗、荷花等都是學生見過,吃過,用過的物品。為了讓這些事實更有說服力,在教學中,我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和中醫之間建立聯系,了解中醫就是日常生活,從而使學生認
識到許多日常生活都和中醫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此,從學生現實生活出發,提升學生對中醫
神奇的認識,遵循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發展規律,讓學生深刻感受中醫的獨特性和優越性,
有效達成了教學目標。
3.課后拓展延伸,讓中醫回歸生活
回歸生活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從本質上講,教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教學源
于生活,又以生活為歸宿。一節課的結束不應該是一個句號,而應該激發學生的興趣,觸發
孩子們的求知欲,并在生活中踐行。
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們有目的、有方向地繼續了解、研究古老的中醫文化,我設計了兩項
課后作業。①向你身邊的人介紹了解到的中醫知識。這項作業不僅可以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體
系,更會激發學生了解更多的中醫知識的愿望。②推薦閱讀《千古中醫故事》。這是我經過
仔細篩選才推薦給學生的書。中醫雖然神奇,但鑒于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冗繁的書籍無疑
會削減他們的興趣,而這本書以鮮活的故事為主,講述了一些名醫的故事,不僅可以吸引學
生的興趣,同時有助于學生更多的了解中醫文化,受到名人品質熏陶,感悟民族精神。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感受中醫文化的內涵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
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
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因此,品德與社會課堂
學習的過程,一定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主動參的過程,也是學生養成獨立思考、
形成自我主見的過程。
中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代表性,它取材廣泛且極富自然之道。更主要的是,中醫能
夠非常好的體現中華傳統文化,即:“中”之文化!中國人自古崇尚平和、和諧之道。這樣
的思想可說充斥并影響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中醫文化,我
在教學中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2015年全國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優質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教學案例集
~ 17 ~
1.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中醫治療所用的藥材、工具,拓展學生思考空間
小組學習是調動所有學生參與學習,培養其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識的途徑,它提供了
開展探究學習所必需的交流平臺。從這個意義上說,小組合作學習毫無疑問是促進學生自主
學習的有效方式。但小組合作學習如果利用不好,也很容易流于形式。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
上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為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我在教學中主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根據學習興趣采用不同的分組方式,鼓勵學生質疑
本節課,我根據學生對中醫物品的分類(藥品、工具),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
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同時,根據每一個學習內容分成了不同主題的學習小組。在學習過程中,
我對學生進行適度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問題,帶著問題在小組內討論。如
此,學生學習積極性高,為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實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明確學習任務,給予學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間
小組合作探究若要更有實效,教師對學生明確提出學習任務是關鍵。學習任務既要讓學
生有研究方向,又要給予學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間。
本節課,我借助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學習單為學生提供了相應的學習
資料作為支撐,幫助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同時,我在學習單中設計了一些開放性問題,引
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使學生對中醫的藥材、工具、診療手段有較深入的了解。如此,
不僅促進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互相分享研究成果和收獲,更培養了學生選擇和運用信
息的能力。
例如:我在學習單中給出了不同的姜的用途 (包括老姜、生姜、鮮姜、干姜等),引導
學生帶著問題在組內討論“從上面的資料中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學生結合教師提
供的素材,會很容易發現:姜是生活中的調味品,是一種食物,卻出現在不同的藥方中,治
療不同的病癥。接下來,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食物和藥物怎么會是一
樣的呢?經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對中醫的重要思想—-藥食同源有了深刻的認識。另外,這
幾個不同的藥方也會使學生很容易考慮到不同的藥材搭配能治療不同的病癥,繼而感受到中
醫用藥之廣泛和靈活。
2.滲透學習方法,借助思維導圖梳理復雜的知識,關注學生思維變化
陶行知曾說:“教是為了不教。”正確地掌握學習方法,是獲得學習能力的關鍵。讓學
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在學習中少走彎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課前調查,我發現學生對中醫的了解還是比較多的,只是這些知識在學生腦海中都
2015年全國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優質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教學案例集
~ 18 ~
以一種零散的形式存在著。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嘗試運用思維導圖,以此讓學生學
會對相關信息進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將散亂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例如,本節課在引導學生認識“中醫治療工具的特點”時,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層次清晰
地對中醫治療工具進行了理解,體會到了中醫工具的樸素。同時,思維導圖也使得學生梳理
出來的知識更加系統,更有調理,更加容易記憶。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40分鐘的課堂學習非常有限。但是,我有效利用這短短的40分鐘,
突出教材要點,引領學生展開探究,既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能力,同時打開了學生對中醫求知
的窗子,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珍視與熱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神奇的中醫,全國優質課”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神奇的中醫》全國優質課評選展示課堂實錄視頻”,所屬分類為“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神奇的中醫》全國優質課評選展示課堂實錄視頻”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