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湖北省,小農家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湖北省2016年高中語文優質課競賽《一個小農家的暮》畢小燕(附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湖北省2016年高中語文優質課競賽《一個小農家的暮》水果湖高中 畢小燕
高一年級
《一個小農家的暮》教學設計
湖北省水果湖高中 畢小燕
【選點說明】
詩的美是奇異的更是朦朧的,尤其是現代詩歌,對于高一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挑戰,對于教師教學更是一種挑戰。現代詩歌教學要求教師要把握好詩歌特征,在此基礎上對教學的構思和設計還要充分考慮到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鑒賞能力,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在教師指導學生充分走進文本的基礎上,尋找最佳的突破口,引導學生進入現代詩歌的意境,再讓學生慢慢體會咀嚼。我以“日暮”這個意象作為一個特殊的切入點,在其燭照之下,詩人的情感與精神世界,在我們的審美視野之中就會纖毫畢現。這種審美,會讓學生產生無限遐想,能夠更全面、更深入地認識、思索并感悟現代詩歌豐富多彩的意蘊美。
【策略說明】
在展開詩歌作品的教學時,只有以文本為基礎才能更好地展開語言教學,才能讓學生對作品所傳達的意蘊有更為深刻的感知,因此在詩歌賞析開始時設計通過開展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充分走進文本。
中國詩歌的美來源于通過意象的表達,使詩歌的畫面感呈現出來。我選擇通過分析日暮背景下小農家生活場景,來指導學生感受詩人筆下小農家生活的意蘊美。
德國詩人諾瓦利斯曾經說過“詩是對家園的無限懷想”,因此我設計通過“日暮”這個意象的賞析來感受這首現代詩中傳達的既有古典意義又與現代千千萬萬游子心靈相通的鄉愁這一情感。
最后延伸拓展讓學生結合現實探究詩歌中表達的鄉愁傳統與現實的問題,引導高中學生理解留住鄉愁對于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傳統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過程設想:
一、 走進文本:一個小農家的暮
1、情景再現: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幾個場景
2、選擇一個你最欣賞的場景進行分析
二、分析意蘊:日暮鄉關何處
通過“暮”感受詩中傳達的既有古典意義又與現代千千萬萬游子心靈相通的鄉愁
1、中國許多作品中,以日暮為寫作背景的篇目數不勝數,雖然日暮與朝、晦等其他時間名詞在表意功能上沒有什么區別,可從古至今詩人們為何偏偏對“日暮”這個意象情有獨鐘?
① 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詩經·君子于役》
②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 崔顥 《黃鶴樓》
③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唐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④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唐 孟浩然《宿建德江》
2、詩人劉半農為何選擇一個小農家的暮來表現他的鄉愁?
三、延伸拓展:記得住鄉愁
1、結合現實談談我們的時代還有讓人類棲身的“小農家”嗎?我們應如何去延續這種鄉愁?
2、課后訓練
選取生活中令你感到溫暖的場景進行仿寫訓練,構筑我們心靈上溫暖的小屋。
場景一: 場景二: 場景三:
附:板書設計:
一個小農家的暮 劉半農
l

農婦暮炊 (溫馨)
l 農夫暮歸 (悠閑) è 鄉愁
l 兒童暮賞 (純真) (心靈家園)
【教師簡介】
畢小燕,女,現任教于湖北省水果湖高中,高一語文備課組長。2004年黃岡市高中青年教師語文優質課比賽一等獎。多次在省市各級組織的論文案例評比中獲一等獎。
手機:13971183112 QQ郵箱:42739436@qq.com
《一個小農家的暮》學案2016-11-24
她在灶下煮飯,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剝剝的響。
灶門里嫣紅的火光,
閃著她嫣紅的臉,
閃紅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銜著個十年的煙斗,
慢慢地從田里回來;
屋角里掛去了鋤頭,
便坐在稻床上,
調弄著只親人的狗。
他還踱到欄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頭向她說:
"怎樣了——
我們新釀的酒?"
門對面青山的頂上,
松樹的尖頭,
已露出了半輪的月亮。
孩子們在場上看著月,
還數著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兩……"
他們數,他們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一九二一年 英國倫敦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
①灶(zào):用磚石砌成的生火做飯的設備。
②必必剝(bō)剝:
象聲詞,火燃燒聲,心跳聲等。
③嫣(yān)紅:鮮艷的紅色;嬌美的顏色。
④煙斗:一種吸煙道具,塞進切好的煙草加上香料后點燃吸煙。
⑤稻床: 稻床,在
農村里,一般用于摜稻(脫粒)的
農具。通常為木架竹面。將稻子舉起,往竹片上用力摜打,可使谷粒脫落。
⑥踱(duó):慢慢地走。
⑦釀(niàng):利用
發酵作用制造酒、醋、醬油等
助讀貼士:
1走近作者
劉半農(1891-1934),原名壽彭,改名復,字半農,號曲庵,江蘇江陰人。著名的詩人、翻譯家、語言學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健將。1907年入常州府中學,1912年到上海任中華書局編輯。1917年任北京大學預科國文教員。《新青年》創刊伊始,即為之撰稿,并一度參加編輯工作。1920年赴英入倫敦大學學習,1921年轉入巴黎大學專攻語音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25年秋回國,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1926年主編《世界日報》副刊,并任中法大學國文系主任。1929年起歷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北平大學女子文學院院長、輔仁大學教務長等職。1934年7月14日在赴綏遠地區調查方言,搜集民謠途中病逝。
代表作有詩集《瓦釜集》、《揚鞭集》。翻譯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衣》、《茶花女》、高爾基小說《二十六人》,同時,他又是我國語言及攝影理論奠基人。他的《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康士坦丁語言學專獎”。是我國第一個獲此國際大獎的語言學家。劉半農是中國新詩的開拓者、白話文的倡導者,并親自進行實踐。他還倡導文學作品的分段和運用新式標點,并創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今。
2背景解讀
1920年,在文學革命初戰告捷的時候,劉半農這位為它“很打了幾次大仗”的戰士卻攜妻將雛,告別了生于斯長于斯的祖國,到歐洲攻讀語言學,由此開始了學者生涯。但是,學問之道并沒有消解其作為詩人的敏感與熱情,相反,遠離故土的孤寂與悲哀在無情煎熬著他,折磨著他;于是,在徹夜難眠之中,在孤燈片影之下,這位為白話新詩的誕生而費盡心力的詩人在異國他鄉又揮筆寫就了許多思鄉的詩章。《一個小農家的暮》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一、 走進詩歌:一個小農家的暮
這首詩精選了小農家日常生活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場景,請你分別為這幾個場景起個名字,挑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場景,描繪場景,并結合自己的體會加以賞析。
二、分析意蘊:日暮鄉關何處
1、 中國許多作品中,以日暮為寫作背景的篇目數不勝數,雖然日暮與朝、晦等其他時間名詞在表意功能上沒有什么區別,可從古至今詩人們偏偏對“日暮”情有獨鐘,詩人的鄉愁也極易在日暮時觸發。
詩人為什么要選擇“日暮”的背景來表現對家國的思念?請結合以下中國古典詩句說說 “日暮”這個意象的內涵?
① 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詩經·君子于役》
②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 崔顥 《黃鶴樓》
③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唐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④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唐 孟浩然《宿建德江》
2、詩人劉半農為何選擇一個日暮背景下溫馨的小農家的來表現鄉愁?
三、延伸拓展:記得住鄉愁
1、結合現實談談我們現代人應如何搭建心靈上的“小農家”,構筑自己的“精神家園”?
2、課后訓練
選取生活中令你感到溫暖的場景進行仿寫訓練,構筑我們自己心靈上溫暖的小屋。
場景一:
場景二:
場景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湖北省,小農家”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湖北省2016年高中語文優質課競賽《一個小農家的暮》畢小燕(附課”,所屬分類為“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湖北省2016年高中語文優質課競賽《一個小農家的暮》畢小燕(附課”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