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童心說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童心說》湖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童心說》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童心說》的創作背景。 2、 疏通文言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3、 分析作者李贄在本文中所體現的文學理念,理解李贄在本文中所體現的思想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二、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課文內容是重點。
2、 理解李贄在本文中所體現的思想,如何評價他對傳統儒家經典的批判是難點。
三、 教學法 1、 朗讀法 2、 討論法
3、 教師適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四、 課時安排
1課時
五、 教學過程 1、 導入 詩人顧城說:“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音樂家錢丹說:“真正的音樂家,都在內心深處保留一片童真。”基督耶穌警戒世人說:“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子,斷進不得天國。”這些人覺得孩子很美好,童心很可貴。在我國古代,有一位文學家、思想家也跟他們有相同的觀點。他就是李贄。
2、作者簡介
李贄(1527-1602),原姓林,名載贄,后改姓李,名贄,號卓吾,又號宏甫、溫陵居士等,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二十六歲中舉,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授河南輝縣教諭,歷禮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1577年(萬歷五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三年后棄官,寓居湖北黃安耿定理家。不久移居麻城龍湖芝佛院,著書講學。1601年(萬歷二十九年),受馬經綸請,赴北通州。次年,被加上"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被捕下獄,自刎而死。他是明代中葉的重要思想家、文學家,他以"異端"自命,認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他的散文見解精辟,犀利潑辣。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李溫陵集》等。
3、研習第一自然段。 思考:什么是童心?
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人在最初未受外界干擾時一顆毫無造作、絕對真誠的本心。
4、研習第二自然段
思考:童心為何會丟失?丟失童心有何危害?
學者既以多讀書識義理障其童心矣, 圣人又何用多著書立言以障學人為耶? 危害:
言語不由衷 政事無根柢 文辭不能達 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思考:為什么多讀書識義理會讓童心丟失呢?
我們獲取知識,懂得道理不是更好嗎?我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我們如何理解“多讀書識義理障其童心”呢? 補充資料:朱德庸漫畫《絕對小孩》
媽媽說,大人說,書上說,這些說聽得多了,漸漸地我們丟失了“我說”。我們獲取的感性知識和理性道理構成一種普世的價值觀,它告訴人們什么是是非對錯,什么是好壞優劣。有時候這種普世的價值觀可能跟人內心真實的愿望相悖,甚至跟人的本性相悖,那么,為了迎合這種價值觀,人會做出違背本心的虛假事情,這就是李贄所說的失去真心,失去童心。
5、研習第三自然段
思考:失去童心為文會如何,童心長存為文會如何? 滿場是假,矮人何辯也?
雖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滅于假人而不盡見于后世。
茍童心常存,則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 有無童心,有無真心是檢驗文學優劣的標準。 補充資料:《秋天的回憶》 《我的媽媽》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時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媽媽的愛是辛勞的汗水:有一次我六點鐘就醒了,一摸,身邊的媽媽不見。于是我躡手躡腳地走到客廳,就聽見廚房傳來“叮叮,咚咚……”的聲音。我好奇地走到廚房門口,打開一點門,看見媽媽正手忙腳亂地為我做早餐。頭上的汗水早已變成了豆大的水珠,一滴一滴地往下落……我看著看著,熱乎乎的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媽媽的愛是擔心的淚水: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我上學期生病時的情景。那是半夜里我突然發熱到39度多,路上一個人也沒有,膽小的媽媽顧不得害怕一個人抱著生病的我,狂奔到醫院。等我睜開眼睛時,看到的是媽媽流著眼淚的,滿是擔心的眼睛。只有物理降溫最安全,最有效。于是媽媽那一夜就一直不停地用酒精為我擦身來降溫。第二天早上我驚奇地發現,我的燒退了。媽媽感謝你,是你讓我在與病魔作斗爭時,給了我母愛的力量,讓我戰勝了疾病。
第二篇文章中的媽媽是概念化、套路化的媽媽,給人很假的感覺,不如第一篇感人真實。
6、研習第四自然段
思考:為什么作者認為儒家經典不是“萬世之論”? 史官過為褒崇之詞,臣子極為贊美之語 后世學者有頭無尾,得后遺前
圣人之言也是因病發藥,隨時處方,方難定執
在獨尊儒術的時代,在儒學成為科舉考試標準答案的時代,在讀書人都以考中科舉為目標的時代,李贄的這番批判傳統經典的言論可以說是非常大膽的。難怪他被視為“惑世誣民”。 但是,我們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應該如何評價這篇文章呢?文中有哪些觀點是可取的?有哪些觀點是不妥的? 童心一定是善的嗎? 知識一定是有毒的嗎?
圣人之言就沒有可取之處嗎?
7、李贄思想的意義
李贄這種反教條、反傳統、反權威的叛逆精神是很可貴的,每個時代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人才會有時代的進步。他的思想順應了明中葉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曾被一些學者高度評價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