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杜甫詩二首,旅夜書懷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必修四 8.杜甫詩二首 旅夜書懷-湖北省 - 十堰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旅夜書懷
【教學目標】
1.領會詩歌中語句的含義,背誦詩歌。 2.結合意象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杜甫詩歌章法嚴密、整齊,沉郁頓挫的風格。 【教學構想】
《旅夜書懷》是杜甫晚年之作,詩面意思并不復雜。若作蜻蜓點水式的導讀,極易錯失杜詩的美質。杜詩一向以精神氣骨見長,惟有悉心感悟,方可窺得精髓。尊重個人感受,借鑒名家精評,是師生合作探究解讀此作的兩塊基石。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播放《唐之韻*千秋詩圣》片段 2、誦讀學過的杜甫的詩歌 3、課件展示:
杜甫人生的四個階段
(1)讀書壯游時期(712-745)(涉世不深) (2)困守長安時期(746-755)(憂國憂民) (3)陷賊與為官時期(756-759)(現實主義創作達到高峰) (4)漂泊西南時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詩風更沉郁) 剛才大家誦讀的幾首詩歌都是作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時期,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作于同一時期的詩歌,體會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齊讀全詩
2. 請用一句話概括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3. 再讀全詩
三、細讀詩句,感悟深意 1. 通過“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廣德二年(764)的春天攜家人自閬州折回成都,入嚴武幕。本來有這位好朋友的幫助,他滿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卻不料嚴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離開成都,乘舟東下,轉作瀟湘之游,此時杜甫已滿53歲,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風痹,不時發作,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時才是個盡頭。這首詩就集中的表現了他這種心情。
2. 通過“夜”字察實景
夜:指作者寫作這首詩的時間是在夜晚。 詩句有: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思考:
(1)這些意象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意境),具有怎樣的特點? (2)細品“垂”“涌”的妙處
3、通過“書懷”悟實情 詩句有: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頸聯:
寫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詩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尾聯:詩人自況,以什么自況的呢?有什么效果?
4、總結
歸納杜甫詩的主旨:
1、 憂國:李唐王朝由盛及衰,經歷“安史之亂”,國家動亂,戰爭仍頻 2、 憂民:國家動蕩,民不聊生,顛沛流離 3、 傷己:時光荏苒,無所建樹
有報效國家之意,無走向仕途的機會 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作者充滿漂泊之苦 體弱多病,經濟窘困
四、遷移閱讀,拓展內涵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歷來深受詩評家的好評。明人胡應麟《詩藪》內篇云:“‘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太白壯語也。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骨力過之。”請大家結合他的評價,就李、杜兩句詩的不同點作簡要賞析。
附: (一)渡荊門送別 李白(25歲作)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五、課后作業
課下請自學杜甫的《燕子來舟中作》。這也是一首極寫漂泊動蕩生活的詩作。清代曾有人評曰:“此子美晚歲客湖南時作。七言律詩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內,比物連類,似復似繁,茫茫有身世無窮之感,卻又一字不說出,讀之但覺滿紙是淚,世之相后也,一千歲矣,而其詩能動人如此。”請你結合前人的評價,就其藝術特色,寫一段20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
(二)燕子來舟中作 杜甫(59歲作)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總結語:
青年杜甫就樹立了“為國為民”的遠大理想,在心里埋下一顆崇高的種子。不料一場安史之亂,把青年時的理想打的支離破碎。杜甫一生受盡各種折磨苦難,終于在59歲是死在湘江的一條小船上,沒有人為他送葬,沒有人為他默哀,杜甫是這樣一個人,不受上天眷顧,他卻在逆境中擁有廣納蒼生的情懷,他“為國為民”的理想破滅了,卻升華為“憂國憂民”的悲天憫人的情懷。他雖已逝去,卻將永遠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璀璨的光輝,作為后世人心中的詩圣長存于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