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葉限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yōu)質(zhì)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民俗文化《葉限》探究式閱讀教學-湖北省 - 武漢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葉限》探究式閱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定位):
1、傳說作為中國民俗文化中的一種,是我們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說向我們打開神奇的民族文化的寶庫;讀一個國家的傳說其實是在讀一個國家的社會與歷史,道德觀與理想國。
2、傳說形象簡單鮮明,成為“箭垛”式人物,讀懂“這一個”,其實是讀懂“這一類”。
3、傳奇的情節(jié)曲折離奇、引人入勝,但卻可以概括出一定的情節(jié)模版,從中可以看出人類童年時期的生存思考和思維特點。
4、《葉限》和《灰姑娘》等童話,看似基本情節(jié)模式相同,但實則版本眾多,而且千百年來,直至今天,還不斷地有人對其進行再創(chuàng)作。從中可以窺見某些社會特點、地域或民族認知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異同;更可看出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特點——交融共生,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學情分析:
1. 作為一篇唐代的筆記小說,學生在文言閱讀上存在一定難度,需要先掃清閱讀上的文字障礙。
2. 學生對本故事情節(jié)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但缺乏對“這一類”文本的了解,不能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
3. 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與挑選信息能力不夠,容易在查閱時被巨大信息淹沒。 4. 尤其因為大家對《灰姑娘》的故事已經(jīng)耳熟能詳,所以學生有“成見”和“共知”,但未必有“新知”和“已見”。
5. 學生有一定的分析、鑒賞、概括、評價能力,可以初步寫一些小論文,但可能思維不夠嚴密,表達不甚準確。
教學目標:
1、啟發(fā)學生通過社會采訪、群文閱讀和文本互釋的方法了解傳說尤其是中國傳說的一般特點及意義,從“文本”到“文化”,從“書本”到“生活”,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增強人文底蘊及社會參與的能力。
2、通過分析“葉限”的成長經(jīng)歷與性格特點,在某特點地域與時期的價值觀的基礎上,更能重新審視,理解文化的“歷時性”與“共時性”、地域性與世界性之間的關系。
3、學會用更科學的精神去研究文化并進一步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將傳統(tǒng)的“文本理念理解”式閱讀和“個體意識審視”的探究式閱讀相結合,并通過學習方法的呈現(xiàn)與交流更多關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及課堂與學生的生成性。 4、采用探究成果匯報展示與課堂答辯結合的形式,鼓勵實踐創(chuàng)新。讓學生既能實現(xiàn)成果共享,提升自我效能感,更能砥礪切磋,學會質(zhì)疑,學會探究。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傳說的一般特點,從中讀懂潛藏著的社會風俗與歷史發(fā)展,以及折射出的先人的道德觀與理想憧憬并用今天的視角重新審視這些觀念的價值與意義。 2、傳說中的形象及情節(jié)都很“假”,看作者(傳播者)如何讓他們顯得“真”的。其間折射出的寫作手法與寫作目的何在,體會人類童年時期的生存思考和思維特點。
3、比較《葉限》和《灰姑娘》等不同版本,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同時,了解文化的共生性及差異性;能對作品和他人的發(fā)言質(zhì)疑和評點,從一般閱讀走向“高階”閱讀。
4、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式閱讀、比較式閱讀、質(zhì)疑式閱讀,再創(chuàng)式閱讀”,鼓勵培養(yǎng)學生們在語文學習中用科學精神來研究、用人文的態(tài)度來欣賞。
教學方法
討論式、啟發(fā)式、探究式教學
教學手段:
電子書包(查閱共享資料)、PPT動畫呈現(xiàn)(自主閱讀呈現(xiàn)及討論過程匯展)、教師推送及學生平板電腦搶答(基礎知識檢測反饋)、微課展示(社會實踐音視頻資料交流)、分組成果匯報及小論文答辯等。
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3課時):
前置性(課前)學習(略)
1、教師布置相應學習任務,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導,如通過“讀、標、劃、圈、批、改”等進行自主預習,教師作一定的學情調(diào)查,促進學生讀懂本篇文言作品;
2、激發(fā)學生深入生活,用查、訪、記等方法進行采訪等了解傳說在民間的存在特點;
課堂教與學
一、第1課時(略)
字詞基礎閱讀預習及反饋;交流評講課文注釋填空卷,教師答疑指導;師生交流相關資料;討論質(zhì)疑,統(tǒng)計希望研究的話題;自由報名自愿參加參加深層閱讀課題。(全員參與)
二、第2課時(略)
研究性學習過程(一)
參與選修課題研究的同學在第一次初選話題的基礎上分別進一步搜集資料;各種前期資料以電子書包的形式共享;形成生成性小組學習任務;自由組合為小課題組;以小組為單位,進一步在課堂上利用平板電腦進行網(wǎng)絡搜索,分組交流
探討、課下調(diào)查等形式,形成各組的研究小論文(自愿報名的課題成員參與)
師生一起將所有前期、中期文字、圖片、視頻資料均上傳至電子書包待用。
三、第3課時(詳)(選課課題組成員參與)
研究性學習過程(二)(此為錄相課展示內(nèi)容)
一. 設疑激趣導入
用“教、學、習”三字的甲骨文字形,從傳統(tǒng)文化的切入,通過分析學習方式的變革意義,激發(fā)學生本課的參與熱情和自信,也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有初步理解。
二、前置性學生成果展示及檢測反饋
1、批注預習成果展示。(PPT動圖)
2、基礎閱讀反饋測試(教師平板電腦推送習題,手生平板電腦搶答,得分情況大屏共享)及疑難點交流講解。
3、采訪展示(電子書包內(nèi)容集體推送或自由調(diào)閱,視頻展示)
4、前期探究小組分組與討論情況展示(PPT動畫和電子書包內(nèi)圖片等共享)
三、小組研究報告匯報及答辯。
1、探究小組中心發(fā)言人(1到2人)小論文匯報展示(發(fā)言人如有需要,可隨意將本組搜集的資源通過大屏幕推送給所有人) 2、其它組或教師質(zhì)詢。 3、探究小組答辯。 4、全員自由激辯。
5、教師及時相機挑疑、激趣、點撥、糾偏與引導等。 (整個過程中,如有需要,任何一個學生均可以將電子書包內(nèi)已搜集的相關材料調(diào)取出來,用推送的方式同其他人共享)
四、本課方法及意義總結
教師PPT呈現(xiàn)“‘尋找意義’比‘意義’本身更具有意義”,強調(diào)探究閱讀的重要意義并鼓勵學生進一步完善補充自己的探究報告。
視頻來源: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版權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