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墻上的斑點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意識流小說欣賞指導《墻上的斑點》湖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意識流小說欣賞指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意識流的內涵,初步掌握意識流小說創作中常見的四種寫作技巧,并嘗試創作短小的意識流片段。
2、采取教師點撥指導與學生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對意識流有一個多層面的了解,進而大膽嘗試短文寫作。
3、通過學習,消除學生對意識流小說的畏懼心理,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學重點]
1、講解意識流小說中常見的四種寫作技巧。
2、師生互動,欣賞四個經典文段,并對其寫作技巧和藝術效果進行合作探究。 [教學難點]
如何向學生深入淺出地詮釋意識流的內涵。 [教學設想]
多年來,在講授《墻上的斑點》時,每每能聽到一片抱怨之聲,這聲音不僅來自學生,也來自老師。有感于此,心中便萌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是否可以用一種近似于科普的方式,對意識流這個讓人頭疼的概念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并能讓學生自信地拿起筆來,大膽地進行創作。經過許多斟酌與不斷修改,最終定稿并付諸課堂實踐。
2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孔子名言“知者樂水”導入,說明智慧的人喜愛水的原因,進而指出“意識”與“流”有高度的相似性,最后引出“意識流”這個概念。
二、關于意識流:
先引用一百年前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的一段話來解讀意識流,使學生對意識流的概念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然后說明,這節課的目的在于通過了解意識流在生活中的表現、在文學上的價值和寫作上的用場,為學生學習意識流小說《墻上的斑點》鋪路架橋,并讓學生在拿考分之余提升一下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三、生活中的意識流:
列舉兩個生活實例,說明小紅在課堂上的冥思苦想屬于理性的、清醒的有意識,小明在課間的胡思亂想屬于感性的、混沌的潛意識,然后交代生活與寫作的緊密關系。
四、文學中的意識流:
先以《簡·愛》為例,說明傳統小說習慣描寫有意識,其中常有不少心理描寫;然后以《墻上的斑點》為例,說明現代小說偏愛捕捉潛意識,其中常有規模宏大的意識流動;接下來
3
啟發學生從《墻上的斑點》中發現亮點,并通過美讀,品味想像的多彩、文筆的優美和思想的深刻;最后說明意識流小說并非高不可攀,如果掌握了寫作技巧,也能進行大膽的嘗試。
五、如何捕捉潛意識?
在此環節中,依次講解內心獨白、自由聯想、幻覺、象征等四種意識流小說中常用的技巧。其間佐以例證,例子有《墻上的斑點》《祝福》《追憶逝水年華》《清兵衛與葫蘆》等,多數來自高中教材。
六、經典片段欣賞:
先請學生拿出課前分發的資料,依次簡介分別來自《安娜·卡列尼娜》《傾城之戀》《春之聲》《追風箏的人》的四個經典片段的情節背景;接著將全班學生分為四組并編號,各小組按編號研讀與編號一致的片段,討論并歸納其中運用到的各種寫作技巧,并概括其藝術效果;討論完畢后,請各小組依次推舉一位代表進行陳述,和大家共同分享本小組的發現。教師則逐組點評,并在最后作總結,說明這四個片段分別主要運用了象征、幻覺、自由聯想和內心獨白的手法,生動真實地刻畫了人物或絕望或孤獨或憧憬或贖罪的內心世界。
七、寫作嘗試:
請學生把“散落在草地上的一大片金色桂花”或“滾到樓梯拐角的一小枚金色硬幣”作為意識流動的起點,使用自由聯想、內心獨白、幻覺、象征等手法,寫一個300字左右的文段。
4
考慮到部分學生的畏難情緒,隨后以PPT的形式展示兩篇老生習作,引導學生欣賞品鑒,要求學生將此次習作作為課外作業完成。
八、結束語:
“我們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希望大家通過這節為《墻上的斑點》鋪路架橋的課,從此對意識流小說少一分畏懼心,多一點親切感。如果能因此提升同學們的文學素養,激發同學們的創作靈感,那將會更讓老師感到欣慰。” [教學反思]
正在如火如荼推進的語文新高考改革對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出了新要求,而加強課外閱讀則是有效提升包括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的不二法門。因此,強化學生的群文閱讀能力和整本書閱讀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這節課,是在語文新高考改革的宏大背景之下進行的一次小小的嘗試。事實證明,嘗試是有效的! [附錄1]
經典片段欣賞
一
她想倒在開到她身邊的第一節車廂的中心。可是她從臂上取下紅色手提包時耽擱了一下,來不及了,車廂中心過去了。只好等下一節車廂。一種仿佛投身到河里游泳的感覺攫住了她,她畫了十字。這種畫十字的習慣動作,在她心里喚起了一系列少女時代和童年時代的回憶,周圍籠罩著的一片黑暗突然打破了,生命帶著它種種燦爛歡樂的往事剎那間又呈現在她面前,但她的目光沒有離開第二節車廂滾近攏來的車輪。就在前后車輪之間的中心對準她的一瞬間,她丟下紅色手提包,頭縮在肩膀里,兩手著地撲到車廂下面,微微動了動,仿佛立刻想站起來,但又撲通一聲跪了下去。就在這一剎那,她對自己的行動大吃一驚。“我這是在哪里?我這是在做什么?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來,閃開身子,可是
5
一個冷酷無情的龐然大物撞到她的腦袋上,從她背上軋過。“上帝呀,饒恕我的一切吧!”她說,覺得無力掙扎。一個矮小的鄉下人嘴里嘟囔著什么,在鐵軌上干活。那支她曾經用來照著閱讀那本充滿憂慮、欺詐、悲哀和罪惡之書的蠟燭,閃出空前未有的光輝,把原來籠罩在黑暗中的一切都給她照個透亮,接著燭光發出輕微的嗶剝聲,昏暗下去,終于永遠熄滅了。
——俄國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1877年)
二
白流蘇在她母親床前凄凄涼涼跪著,聽見了這話,把手里的繡花鞋幫子緊緊按在心口上,戳在鞋上的一枚針,扎了手也不覺得疼,小聲道:“這屋子里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她的聲音灰暗而輕飄,像斷斷續續的塵灰吊子。她仿佛做夢似的,滿頭滿臉都掛著塵灰吊子,迷迷糊糊向前一撲,自己以為是枕住了她母親的膝蓋,嗚嗚咽咽哭了起來道:“媽,媽,你老人家給我做主!”她母親呆著臉,笑嘻嘻的不做聲。她摟住她母親的腿,使勁搖撼著,哭道:“媽!媽!”恍惚又是多年前,她還只十來歲的時候,看了戲出來,在傾盆大雨中和家里人擠散了。她獨自站在人行道上,瞪著眼看人,人也瞪著眼看她,隔著雨淋淋的車窗,隔著一層無形的玻璃罩——無數的陌生人。人人都關在他們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頭也撞不進去。她似乎是魘住了。忽然聽見背后有腳步聲,猜著是她母親來了,便竭力定了一定神,不言語。她所祈求的母親與她真正的母親根本是兩個人。
——中國張愛玲《傾城之戀》(1943年)
三
方方的月亮在移動,消失,又重新誕生。唯一的小方窗里透進了光束,是落日的余輝還是站臺的燈?為什么連另外三個方窗也遮嚴了呢?黑咕隆冬,好像緊接著下午便是深夜。門咣地一關,就和外界隔開了。那愈來愈響的聲音是下起了冰雹嗎?是鐵錘砸在鐵砧上?在黃土高原的鄉下,到處還靠人打鐵,我們祖國的胳膊有多么發達的肌肉!呵,當然,那只是車輪撞擊鐵軌的噪音,來自這一節鐵軌與那一節鐵軌之間的縫隙。目前不是正在流行一支輕柔的歌曲嗎,叫做什么來著——《泉水叮咚響》。如果火車也叮咚叮咚地響起來呢?廣州人可真會生活,不像這西北高原上,人的臉上和房屋的窗玻璃上到處都蒙著一層厚厚的黃土。廣州人的涼棚下面,垂掛著許許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們伴隨著清風,發出叮叮咚咚的清音,愉悅著心靈。美國的抽象派音樂卻叫人發狂。真不知道基辛格聽我們的楊子榮詠嘆調時有什么樣的感受。京劇鑼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是令人不快的嗎?反正火車開動以后的鐵輪聲給人以鼓舞和希望。下一站,或者下一站的下一站,或者許多許多的下一站以后的下一站,你所尋找的生活就在那里,母親或者孩子,友人或者妻子,溫熱的澡盆或者豐盛的飲食在那里等待著你。都是回家過年的。過春節,我們的古老的民族的最美好的節日。謝天謝地,現在全國人民都可以快快樂樂地過年了,再不會用“革命化”的名義取消春節了。
——中國王蒙《春之聲》(1980年)
四
“什么事這樣好笑?”阿塞夫不斷咆哮,一拳拳擊出。他的口水濺上我的眼睛。索拉博尖叫。
“什么事這樣好笑?”阿塞夫怒不可遏。又一根肋骨斷裂,這次在左邊胸下。好笑的
6
是,自1975年冬天以來,我第一次感到心安理得。我大笑,因為我知道,在我大腦深處某個隱蔽的角落,我甚至一直在期待這樣的事情。我記得那天,在山上,我用石榴扔哈桑,試圖激怒他,他只是站在那兒,一動不動,紅色的果汁染在他襯衣上,跟鮮血一樣。然后他從我手里拿過一個石榴,在自己額頭上磨碎。“現在你滿意了嗎?”他凄然說,“你覺得好受一些了嗎?”我從不曾覺得高興,從不曾覺得好受一些,根本就沒有過。但我現在感覺到了。我體無完膚——我當時并不清楚有多糟糕,后來才知道——但心病已愈。終于痊愈了,我大笑。
——美國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2005年)
[附錄2]
寫作嘗試
從下列兩個短語中挑選一個,將它作為意識流動的起點,進行自由聯想,也可使用內心獨白、幻覺、象征等手法,寫一個300字左右的片段。
1、散落在草地上的一大片金色桂花 2、滾到樓梯拐角的一小枚金色硬幣
散落在草地上的一大片金色桂花
2015級某生
瑟瑟秋風,為大地鋪上一片金黃,黑曜石般的夜里,暗淡的月光,如此凄涼。淡淡的桂花香,將我的靈魂帶向不知名的遠方。山,同我一同移動;火,靜靜流淌。我一路行走,一路彷徨。隔岸似乎傳來聲聲吶喊,回頭凝望,卻只剩迷惘。靈魂都已麻木,懸著的手不知該往哪里放,只能靜立于竹筏之上,隨那碧水飄蕩。不知是否能夠想像,那兵荒馬亂的年代,只身在北流浪。那濃濃的血腥告訴你:江湖,不過是這般模樣。光陰似箭,穿過將軍的胸膛,時間在血的長河里流淌。如今,只剩這殘垣斷壁,見證昔日輝煌。思緒拉扯,薄云遮擋著月光。散落在草地上的一大片金色桂花,被天地收藏。
滾到樓梯拐角的一小枚金色硬幣
2015級某生
“當”,一聲脆響,然后是一連串滾下樓梯的聲音,一枚金色硬幣就這樣逃出了我的口袋,開始了一段短暫的旅行。我的思緒也跟著飄忽了起來。這枚硬幣應是一位出色的旅行者和記錄者吧,它去過的地方應該很多吧!行走于鄉村與都市,記錄著富人們的不屑,窮人們得到它時的欣慰笑容,孩子們得到它時的歡呼,老人們得到它時的淡然。它去過的地方與見過的人遠遠多于我,我想我明天可能送它再次起程。它將會到達哪里?是賣包子的小販油乎乎的手掌,是公交車冷冰冰的錢箱,抑或是路邊乞丐空空的搪瓷碗?不管怎樣,它都會變換位置,走過大江南北,記錄世間百態。人有時就像硬幣,飄忽不定,毫無目的,卻又無可奈何。一切都像過往云煙,隨風飄散。我拾起它來,讓它再次起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