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今別離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今別離(其一)》湖北省沙市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書聲瑯瑯話別離, 雄心勃勃寫壯志
——《今別離(其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比較意識和對比分析詩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讀賞結合、合作探究把握詩歌意象和情感。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建功立業的時代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讀賞結合,比較閱讀 知人論世,分析情感 難點:
理解詩歌中的新格局 三、教學創意:
《今別離(其一)》是清末詩人黃遵憲所作,其特點是借離別的舊場景表達對新事物和新時代的看法,編入《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這一單元。因此,這節課主要有如下創意:一、比較閱讀,讓學生在比較中把握“今別離”的新意;二、知人論世,探討“新情感”生成的主要原因;三、以唱促讀,以讀促賞,以讀促寫,讓學生在吟唱中流傳經典,以豪情壯志書寫心中志向,培養學生關注時代、建功立業、積極向上的精神。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很高興能與大家在這里相聚。有相聚就自然有別離,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首先,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詞,喚醒我們對離別的記憶。
出示PPT1,齊讀:
正如詞中所說:“多情自古傷離別”,那么,后人眼中的離別,又該是什么模樣?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尋訪清末詩人黃遵憲,共同領略他的《今別離》。 (二)品讀:
1.新意象
(1)散讀,齊讀
(2)從標題來看,這首詩的題材和《雨霖鈴》一樣,也和什么有關?——離別
(3)《今別離》中因離別而產生的心情也是怎樣的?用詩中的兩個字回答。——憂、愁
(出示PPT2)
(4)在這首詩中,是什么東西讓我們感到“憂”、“愁”——“雙輪”“今日舟與車”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
今日舟與車,并力生離愁。
是啊,無論是《雨霖鈴》還是《今別離》,都出現了一個承載別離的意象——舟。不過,《今別離》中的舟與《雨霖鈴》中的“蘭舟”不同,它是一個新的意象:輪船。
板書:新意象
(5)那么,在黃遵憲眼中,這個新意象有哪些新特點呢?讓我們在比較中探尋。 出示PPT3
古時蘭舟,即使于留戀處催發,也畢竟容得下離人“執手相看,無語凝噎”;今日輪船,卻是“不許稍綢繆”、“頃刻不少留”。因此,今日之舟,新在準時。
出示PPT4 昔日之舟,以桂為棹,以蘭作槳,千里煙波之上,暮靄沉沉之中,扁舟一葉,如何抵擋 波濤萬頃?今日輪船,卻是萬鈞之柁,不畏風波。因此,今日之舟,新在堅固。
出示PPT5 從“倏”和“速”這兩個詞來看,今日之舟的第三個新特點是——迅速。詩的末尾還出現了一個新的意象,它是——輕氣球。
在黃遵憲看來,今日送別,確實有輪船加快了離別,但也有輕氣球加快了相聚。兩種新事物,使離別變成了一場快去快回的旅程。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人秉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那么,詩中出現的新事物,會帶給人們怎樣的新情感呢?
2.新情感
我們先來看看很久以前的兩場相送吧。唐代的兩首詩表達了什么情感?是怎么表達的?和黃遵憲《今別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出示PPT6)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望影倏不見,煙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歸定留滯不?所愿君歸時,快乘輕氣球。 ——《今別離》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雨霖鈴》
新特點3:迅速 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
——《今別離》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雨霖鈴》
新特點1:準時 雖有萬鈞柁,動如繞指柔。豈無打頭風?亦不畏石尤。 ——《今別離》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雨霖鈴》 新特點2:堅固
[明確]
同:都表達了“離別之悲”
異:唐詩: 有動作、景物描寫——緩慢的離別
清詩:(1)無動作、景物描寫——快速的離別、加深了愁緒、表達“離別之怨”
(2)新意象“輕氣球”——快速的相聚、愁中有樂、“期盼之樂”
《今別離》所表達的,既有離別之悲,也有期盼之樂。這是與傳統送別詩不同的新的情感。
板書:新情感
下面,請一位同學再次讀一讀這首詩。要讀出加倍濃烈的離愁,更要讀出離愁之外的豪邁與樂觀。
學生朗讀。 3.新格局:
[討論2]王勃曾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言壯語,憑借著那一腔豪情壯志,他不再害怕分離,那么,又是什么讓黃遵憲在分離之后立刻想到相聚呢?請分別從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兩方面談談你的理解。(出示PPT7)
[明確]
客觀原因:戊戌變法、歐風美雨,新事物的出現,客觀上使相聚變得容易。 主觀原因:
“眼底塵驚世界微”,世界在他眼中尚且是一粒微塵,更何況微塵之中的一次微小的離別?
“萬國強由法變通”,愿意迎接新事物,體現了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
“泱泱大國風”“稱天可汗萬國雄”:這位詩人,他關注的是我泱泱大國在新世界的位
《雜曲歌辭·今別離》唐·崔國輔
送別未能旋,相望連水口。
船行欲映洲,幾度急搖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討論
]分別從主、客觀原因談一談:為什么詩人分別后立刻想到相聚? 黃遵憲,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重要人物。是走向世界,以“歐風美雨”鑄就自己詩篇的詩人,要求表現“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己亥雜詩 其五十八·黃遵憲 眼底塵驚世界微,天風浩浩吹人衣。便當御氣乘球去,飽看環瀛跨海歸。
己亥雜詩 其七十·黃遵憲
堯天到此日方中,萬國強由法變通。驚喜天顏微一笑,百年前亦與華同。
《出軍歌》其一·黃遵憲
南蠻北狄復西戎,泱泱大國風。蜿蜒海水環其東,拱護中央中。
稱天可汗萬國雄,同同同!
《今別離》清·黃遵憲 別腸轉如輪,一刻既萬周。 眼見雙輪馳,亦增中心憂。…… 悲 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 怨 望影倏不見,煙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歸定留滯不? 所愿君歸時,快乘輕氣球。 樂
置,至于那一場快去快回的離別,真的沒那么重要。
正是因為有這那些新事物、新思想,才使他擁有了灑脫樂觀的心態,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而這一切共同造就了《今別離》的新格局!(板書:新格局)
下面,就讓我們懷著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格局,伴隨著音樂,再次齊讀這首《今別離》。 (三)吟唱:
方才的音樂,同學們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它是胡適之《蘭花草》的配樂。它也是每天清晨經過學校的灑水車的配樂。有些不成體統?不。如果工人、農民、老人、兒童都熟知這首曲子,這才是真正的經典永流傳啊!不如,我們也來試一試,用這首曲子配《今別離》的節選部分,一起讓這首經典在歌詠中流傳吧!(出示PPT8)
謝謝大家!大家的歌聲讓我想到,如果我們也能共乘輕氣球飛馳海上,其豪情氣魄,一定不輸黃遵憲! (四)練筆:
原來,黃遵憲寫《今別離》,并不是單純為了抒寫離愁別緒,而是借“離別”的舊場景,表達對新事物的欣喜和對新時代的展望!他在《己亥續懷人詩》中寫道:“國方年少吾將老,青眼高歌望爾曹。”我已經垂老,但我們的國家還年輕,我所青睞的你們還年經啊!同學們,你們聽到黃遵憲的呼喚了嗎?面對著這個建功立業的時代,你做好準備了嗎?你有怎樣的思考?請以《今日中華》為題,寫一段感悟。100字以內,詩、文、詞、曲均可。
(出示PPT9)
學生作品展示: 學生1:
虎門關外硝煙起,北平城內錦歌聲。 列強覬覦蜂擁至,中華難忘百年恥。
今日以我少年韻,通高鐵,筑海橋,5G標準制。 彈指揮手七十載,東方雄師正昂揚! 學生2:
今日中華,少年青春,提及“年少”一詞,自當與平庸相斥。今朝可筆下藏廣闊天地,明日可挺身力挽狂瀾。縱使冰霜入袖,仍不忘矢志;即使風雨兼程,也要步履向前。這不息的生命,于奔流時歷經波折,于阻礙處決絕沖擊,也于平緩處積聚力量,于功成時自視內省!
學生3:
國,快馬加鞭競發展,驚回首,世界一二三! 國,科技創新卷巨瀾,剎那間,凌空萬尺高! 國,少年勤學當自強,山欲倒,賴以拄其間!
多么昂揚的斗志,下課之后,我們一起把它寄給黃遵憲,他一定會很高興的!老師也寫
“國方年少吾將老,青眼高歌望爾曹。”面對黃遵憲穿越時空的灼灼目光,面對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又會有怎樣的思考?請以《今日中華》為題,寫一段感悟。100字以內,文體不限。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車舟。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
今日舟與車,并力生離愁。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望影倏不見,煙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歸定留滯不。所愿君歸時,快乘輕氣球。
了一首詩,送給大家。(出示PPT10)
(五)總結:
愿我們能夠像黃遵憲一樣,能夠時時擁有創新意識、處處彰顯時代精神。讓這意識與天不老,讓這精神與國無疆!
附:板書設計:
今別離(其一)
黃遵憲
新意象 新情感 新格局
五、教學反思:
《今別離(其一)》是一篇很特殊的送別詩,詩中明確有“憂”“愁”二字,也有“煙波”之意象,這是與傳統送別詩的相似之處;但這首詩的特殊之處在于,抒發“憂”“愁”之情似乎并不是這首詩的寫作“目的”,而是寫作“過程”。因此,我在教學時將教學重點放在探索最終的情感上,而學生也都能夠品味到詩中樂觀向上的情感。本節課的亮點在于設計了吟唱環節,調動了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積極性(當然,如果能夠貫徹到日常的詩歌鑒賞教學中去,無疑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并且有助于學生背誦記憶詩歌。)本節課帶給我最大的驚喜就是學生在寫作環節的表現——短文、詩詞都有涉及,展現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但這節課的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賞析環節有些趕時間,沒有完全沉下來聽學生的意見,對于不同意見有“強行糾正”之嫌,缺乏必要的引導。這啟示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力爭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發揮的空間,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多研究學生的思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自然、更流暢。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