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莞市,植物生長素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楊轉苗(附課件及設計)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東華高級中學_楊轉苗(附課件及設計)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教學設計
東華高級中學 楊轉苗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1課時。《植物的激素調節》一章是必修3植物個體水平的穩態與調節內容,揭示了植物體維持穩態的調節方式──激素調節的原理和應用知識,與第1、2章內容并列共同組成生物有機體穩態調節知識體系。《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一節作為本章開篇一節層層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這一生命現象是在生長素調節作用下產生的個體適應性,隨著生長素的發現學生認識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長素作用──促進生長,這也為繼續探索第二、三節生長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應用奠定基礎。這一節內容中 “植物向光性原因的探究”隱含的科學研究的方法與過程,在整個必修課本中處于相當重要的地位,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載體。
2.學情分析
植物向光性現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過接觸,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二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逐漸增強,面對新奇而富于思考的問題,學生有探究的欲望。學生在必修2中學習孟德爾分離定律時,接觸過“假說─演繹法”,對求解向光性成因問題,應該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礎。
3.教學策略
⑴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有機整合
a.利用相關的圖片,并自制視頻,通過直觀、形象的展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b.采用了課內、外結合的方式:在課外充分利用生物興趣小組的優勢,讓部分同學參與,分組分別進行實驗,記錄實驗現象、收集實驗數據等,以視頻的形式為課堂上全體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提供素材。
⑵教學方法及手段設計
本節課采用過程式教學和探究性教學,結合講述法、觀察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親自設計實施探究實驗、應用POWERPOINT課件加強直觀體驗教學,采用設疑、學生討論、表達、視頻演示和講述的方法。讓學生一邊看課件和實驗視頻,一邊從中發現問題,探索學習知識。在學習科學家的經典實驗時,培養學生學會設計對照試驗,增強實驗設計的嚴謹性。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概述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②說明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能力目標:
①體驗發現生長素的過程和方法,初步學會科學探究實驗的設計方法。
②評價實驗設計和結論,訓練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生物學素養。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
利用生長素發現過程進行科學發展史教育,學生關注生活現象,體驗科學發現之美,形成積極探索、勇于進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質。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重點:生長素的發現
2. 難點:①生長素的發現
②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分析
四、教學準備
1.《植物生長素的發現》多媒體課件,興趣小組實驗視頻,學案。
2. 課前學生興趣小組用玉米種子胚芽鞘模仿科學家的向光性探究實驗,在課堂上以視頻形式進行探究展示交流。
五、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
導入 |
展示向著窗外生長的植株圖片 提問: 1:圖片中植物生長方向有何特點? 提出向光性概念 2、植物為什么具有向光性?引入新課 |
植物的向光性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學生回答:向光生長 學生對于該問題熟悉而又富于思考。 |
由圖片展示引入新課,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并能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
探究1植物向光彎曲生長的外界因素是什么? |
引導學生回顧假說—演繹法的基本步驟 圖片和視頻展示探究的材料胚芽鞘 請同學們分析、討論、設計實驗步驟,并預測實驗結果 播放實驗結果。視頻 讓學生把自己的實驗設計與視頻實驗過程進行比較,尋找差異。 公布視頻中缺乏的對照組實驗結果(如下圖) ![]() |
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說——設計實驗,驗證假說——得出結論,發現規律 觀看視頻,了解胚芽鞘。 通過討論后學生在學案上設計實驗探究一 認真觀看興趣小組的實驗視頻,把自己的實驗設計與視頻實驗過程進行比較,尋找差異。 觀察,分析,并得出實驗結論。 |
回憶假說—演繹法的步驟,為后面的實驗探究做好鋪墊。 訓練學生對假說—演繹法的初步應用。 視頻中刻意沒有播放對照組過程。引導學生用設計對照實驗的思路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
||||||||||||
板書:外因→單側光 | 達成認同 | 突出重點,體現落實 | |||||||||||||
探究2、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哪里? |
過渡語:單側光在哪邊,植物胚芽鞘彎向哪邊生長,說明胚芽鞘能感受光的刺激。提問: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哪里? 請同學們提出假說。 指出學生提出假說的錯誤,強調問題和假說不是簡單的問答的關系,應該是一句陳述句。 請同學們分析、討論、設計實驗步驟,并預測實驗結果。 展示興趣小組的實驗結果。 |
回答:在尖端/在尖端以下 聆聽,理解,學習如何提出假說 通過分析和討論后學生在學案上設計實驗探究二 觀察,分析,并得出實驗結論。 |
訓練學生對假說—演繹法的初步應用:訓練學生學會提出假說。 強調提出假說的要點,注意問題和假說之間不是簡單的問答關系。 |
||||||||||||
板書:尖端 | 答成認同 | 突出重點,體現落實 | |||||||||||||
探究3、植物向光性與胚芽鞘哪部分結構有關? |
過渡語:既然感光部位在尖端,向光性是不是和尖端有關呢? 請同學提出假說。 鼓勵并表揚學生已經學會提出假說 請同學們分析、討論、設計實驗步驟,并預測實驗結果。 播放興趣小組的實驗結果(視頻)。 |
回答:向光性與胚芽鞘的尖端有關 通過分析和討論后學生在學案上設計實驗探究三 認真觀看興趣小組的實驗視頻。 觀察,分析,并得出實驗結論。 同時發現,切掉尖端的胚芽鞘仍然在生長。 |
訓練學生對假說—演繹法的初步應用:加強鞏固訓練學生對假說-演繹法中提出假說的初步應用,體會學會提出假說的成功喜悅。 實驗中發現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使科學探究繼續下去。 |
||||||||||||
探究4、胚芽鞘生長彎曲的部位在哪里? |
提出問題:胚芽鞘生長彎曲的部位在哪里?請同學們提出假說。 請同學們分析、討論、設計實驗步驟,并預測實驗結果。 播放興趣小組的實驗結果(視頻) 進一步思考,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從內在知道胚芽鞘生長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 |
回答:胚芽鞘生長彎曲的部位在尖端/尖端以下 通過分析和討論后學生在學案上設計實驗探究四 認真觀看興趣小組的實驗視頻。 觀察,分析,并得出實驗結論。 學生思考、討論,認為可以顯微鏡觀察尖端以下背光側和向光側的細胞形態。 |
訓練學生對假說-演繹法的初步應用 訓練學生看問題的多面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
||||||||||||
板書:尖端以下 | 達成認同 | 突出重點,體現落實 | |||||||||||||
探究5、感光的尖端和彎曲生長的尖端以下是通過什么聯系起來的? |
過渡語:感光的尖端和彎曲生長的尖端以下是通過什么聯系起來的? 引導學生對四個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推論。 分析詹森實驗是否嚴密? 分析拜爾實驗為什么在黑暗條件下進行? 對拜爾實驗進行改進,使得實驗結果更容易實現。 分析詹森和拜爾的實驗結果,提出 推論。 |
回答:達爾文稱之為“影響” 思考、分析并得出達爾文的兩個推論 分析并回答:需要對照并設計使用云母片的對照實驗 分析并回答:排除光的影響 討論并設計改進拜爾實驗 請同學板演設計圖 分析討論,得出推論:影響可能是一種化學物質。 |
訓練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 通過改進拜爾實驗既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拜爾實驗的意義,又能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
||||||||||||
板書:影響 |
達成認同 | 突出重點,體現落實 | |||||||||||||
探究6、這種影響究竟是什么? |
過渡語:這種影響是什么呢? 閱讀課文P47頁7-8自然段。 提問:通過此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提問:實驗是否嚴謹? 提問:如何改進?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47-48,了解生長素的后續研究 |
閱讀課本,觀察,分析實驗變量。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回答:“影響”是一種化學物質 回答:缺乏對照 設計對照試驗 閱讀課本,了解生長素的后續研究,明確生長素是一類化學物質 |
訓練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熟悉科學史。 |
||||||||||||
板書:生長素 | 達成認同 | 突出重點,體現落實 | |||||||||||||
驗證單側光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背光側多于向光側) |
過渡語:經過科學家的檢測發現,單側光會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使得背光側多于向光側,提供實驗材料,如何證明? 強調探究實驗和驗證實驗的不同之處。 進一步探究生長素背光側多于向光側的原因。 請同學們提出假說 在之前設計的實驗基礎上,結果預測。 |
學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分析討論,在學案上畫出驗證思路的簡圖。 學生回答:向光側的生長素在尖端向背光側運輸了或者向光側的生長素部分被分解了。 學生思考,回答。 |
訓練學生的實驗設計和分析的能力。 讓學生明確探究實驗和驗證實驗在結果上的區別。 |
||||||||||||
板書:背光側>向光側 | 達成認同 | 突出重點,體現落實 | |||||||||||||
形成完整的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 請學生根據板書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有的實驗結果整合成完整的向光性原因 |
學生參與總結 將所有的實驗結果進行整合,得出向光性的原因: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在尖端以下分布不均勻,使得背光一側的生長快于向光一側,植物向光彎曲生長。 |
總結歸納,理順知識脈絡。 引導學生對多個實驗結果加以整合,形成較為完整的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對向光性產生整體認識 |
||||||||||||
結束 |
提問:生長素發現有何意義? 植物的生命活動那么復雜,植物體內是否還有其他激素呢?它們都分布在哪里?有什么作用呢?下節課我們再講。 |
生長素發現的價值不僅僅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它讓人們認識到植物生命活動是有它的調節機制的。這個調節機制就是激素調節 | 從生長素的發現上升到植物的激素調節,升華主題。 | ||||||||||||
板書: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調節 | 達成認同 | 歸納主題 | |||||||||||||
課堂練習 |
方案 | 背光側 | 向光側 |
處理 | 由尖端向下劃線 | 由尖端向下劃線 |
結果 | 背光側尖端下部劃線斷續片段多 | 向光側尖端下部劃線斷續片段少 |
結論 | 胚芽鞘生長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