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莞市,生長素,生理作用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鄭小萍(附課件+教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東莞市石龍中學-鄭小萍(附課件+教學設計)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課題來源:教材版本、教材冊(模塊)名稱: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三《穩態與環境 》
所屬單元章節:第三章第二節
教師姓名 | 鄭小萍 | 所在學校 | 東莞市石龍中學 |
聯系電話 | QQ郵箱 |
課標要求 |
本節內容有助于學生從辯證角度來理解生長素生理作用的特點——兩重性,這節內容注重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探究能力,并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 |
教材分析 |
1.知識主線: 本節內容通過對數據、曲線、圖形等材料的分析,介紹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引導學生對根的向地性和莖的背地性以及頂端優勢的思考和分析,加深對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特點的了解,再指導學生分析生長素類似物的應用,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同時,本節的能力目標也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這一探究活動得到體現。 2.內容地位:本節屬于必修三第三章第二節。內容包括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的特點及兩重性的實例及一個探究活動,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本節內容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是第一節《植物生長素的發現》的一個延伸和拓展,闡述生長素生理作用及生產實踐應用的關鍵一節,也為第三節的學習做了知識儲備。在本章中屬于比較重要的內容。探究活動由于受到本學期課時限制,所以這個探究活動我指導研究小組在課前進行實驗,課堂上就以照片的形式將小組的探究活動過程和實驗結果展示給全班。 3.各欄目的價值:問題探討引入學生對曲線、圖形等材料的分析,本節聚焦讓學生對本節主要重點內容有整體把握。探究活動: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培養學生實驗設計和探究能力。 |
學情分析 |
1.學生的起點狀況分析: 1.1知識基礎:所授學生為高二年級理科班,為新授課。經過一年多生物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生物知識和一定的生物素養,能分析和解決簡單的生物問題,特別是經過第一節《生長素的發現》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什么是植物激素,并對植物產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長素的產生、極性運輸和分布特點有了相應的知識準備。 1.2能力基礎:在上節課《生長素的發現》中系統的學習過實驗設計的方法和原則,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分析能力。但是實驗探究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仍需加強。 1.3情感態度(學習態度):高二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思維較活躍。 2. 學生的潛在狀況分析: 2.1學習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狀況:學生對根的向地性和莖的背地性以及頂端優勢的分析不全面,對生長素作用特點的兩重性分析理解不深刻。 2.2學習過程中可能發展的狀況。 高二理科班學生適宜采用實驗探究和合作探究方法引導,用學案導學和問題導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在達成學習任務,可能參與的程度相當好,達成的程度很好,估計能完成既定教學目標。 整個課堂的狀況,思考時間充足,反應好。 |
教學重點、難點 |
(一)教學重點: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的特點 解決措施:(1)通過問題導學,設置問題情景讓學生來分析根的向地性和莖的背地性和頂端優勢。 (2)曲線圖分析強化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具體表現,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二)教學難點 探究活動: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解決措施:1.課前教師指導研究小組真正開展實驗,課堂呈現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2.課堂上學生動手來制作簕杜鵑的插條,分析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對照組如何設置,實驗組又如何設置濃度梯度,既有動手操作環節,又有思考探究環節。 |
教學策略 |
本節課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學的教學策略,由圖片或實物展示現象,由現象創設問題情景,再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最后總結歸納知識。 (一)充分真正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采取學案導學法,問題導學法,有效地設計問題,設計學生能經過思考回答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引導學生更好的自學。爭取多個別提問,少問是不是,對不對等沒有很多思考價值的集體問題。及時調整課堂氣氛,創設讓學生參與的課堂活動,讓課堂更生動,在課堂中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現好的地方及時鼓勵和肯定,特別是給所謂的“差生”說話的權力,營造人人愛生物,生物學習氣氛更濃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來。 (二)引導學生從辯證哲學角度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物。 選取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素材,選擇校園的植物簕杜鵑生動形象地呈現知識。引導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和指導行道樹如何提供林蔭,如何去除水稻田里雙子葉雜草等,讓學生學以致用。 (三)知識有沒有學會,看學生能不能靈活運用,注重培養學生運用已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學案中精選習題有效鞏固課堂效果,題型以高考為藍本,包括單選,雙選和非選擇題。特別是選擇了兩個實驗設計題,進一步加強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 (四)倡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生物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 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來分析資料,總結規律等來滲透這種理念。 特別是讓學生自己設計生長素類似物促進簕杜鵑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有課堂上的全體學生設計實驗的部分內容,有動手制作簕杜鵑的插條,和課前研究小組的完成整個實驗等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教學目標 |
(一)知識目標: 1.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通過實例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2.了解生長素及類似物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課堂嘗試設計實驗,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簕杜鵑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及課前研究小組進行實驗,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探究能力,并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 2. 培養學生曲線圖綜合應用能力。繪圖是讀圖過程中的動手操作環節,讓學生利用探究實驗數據繪制曲線圖,培養學生文圖,數形轉化能力。析圖是讀圖的提高,學生分析課本50頁的問題探討,生長素濃度與所起作用的關系,通過設置恰當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分析曲線的最高點,起點,交叉點等關鍵點,先分析不同器官的敏感性大小,再給出幼根和老根的相似曲線變化讓學生來判斷同一器官的敏感性大小,再給出雙子葉植物比單子葉植物更敏感,來判斷曲線的歸屬等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等,從而達到培養提高學生分析曲線圖的能力。 3.通過學生自己從具體的實例中分析,深入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培養學生自學和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及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 2.做生活的有心人,肯定和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思考問題,善于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解釋生活和指導生活。 3.生長素的作用特點的兩重性,培養學生唯物主義辯證哲學觀點。 |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 |||
教學環節 | 教學目的 | 教師行為 | 學生行為 |
(一)新課導入 | 通過校園簕杜鵑生長的展示,及分析向光性的原因,創設問題:是不是生長素濃度越高,促進的效果越好?激發學生探知欲望,引入科研探究實驗 | 展示植物向窗外生長的圖片 |
判斷是植物的向光性及分析向光性的原因,思考1: 生長素的作用;2:是不是生長素濃度越高,促進的效果越好? |
(二)實驗: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
1.設問方式激發積極思考,調動學習興趣。 2.通過親手制作簕杜鵑插條和設計實驗步驟,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上來。 |
1.提供簕杜鵑枝條讓學生制作插條;引導學生分析設計實驗。 2.展示課前教師指導研究小組進行實驗 |
學生通過回答問題,理解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以及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 |
(三)生長素作用的特點 | 通過讓學生繪制曲線圖和分析曲線圖,培養學生數形轉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
1.引導學生分析探究實驗的結果 2.分析科學家研究的生長素濃度與作用的關系的曲線圖,設置問題:生長素促進根芽莖生長的最適濃度,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敏感性大小,同一器官幼嫩細胞和衰老細胞對生長素敏感性大小,不同植物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對生長素敏感性大小等等問題來深入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
1.學生根據探究實驗的結果數據繪制曲線圖,引導分析曲線圖上的關鍵點,初步得到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2.從一系列的問題中分析總結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
(四)實例1.根的向地性和背地性 | 實例分析讓學生對生長素生理作用的特點理解地更透徹 | 1.展示校園一棵被狂風刮倒的樹,引入根的向地性和莖的背地性。2.設置問題:根C,D點生長素濃度比較和生長速度比較,莖A,B點生長素濃度比較和生長速度比較,給出動畫引導學生能夠分析各點生長素的作用及分析什么器官能表現生長素的兩重性等。 | 完成學案上相應的內容 |
(四)實例2.頂端優勢 | 實物觀察更生動具體,實例分析讓學生對生長素生理作用的特點理解地更透徹 | 1.展示簕杜鵑枝條和植物圖片,引入頂端優勢。2.動畫引導學生分析形成的原因。 | 完成學案上相應的內容 |
(五)課堂小結 |
知識脈絡讓學生對本節內容和要點有整體認識 |
引導學生一起總結本節重要內容, | 學生一起總結本節課重要內容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