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節《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武漢市第十六中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節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武漢市第十六中學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人教版)
第三章 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2節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第二課時)
一、教學分析
本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生物①(必修) 分子與細胞》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后面將要學習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質的合成、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從系統的角度來認識到細胞,認識系統內的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及細胞器之間是怎樣分工合作,協調配合來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的,為后面學習細胞的能量的供應和利用奠定細胞學基礎。 關于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等微觀水平的內容,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因此教學過程既要突出學生的主動參與,又要強調教師的主導。教學內容要增加直觀性,促進學生的理解。在教學中能否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最佳的學習情境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所以,針對以上問題,在講授《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這部分內容時,不應按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講授,而是通過實驗探究及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把復雜的問題具體化,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樣就給學生創設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本課采用“學生課下動手動腦——上課交流——感知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利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實踐法、講述法、比較法等,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2)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系 (3)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的重要作用 2、教學難點
(1)如何掌握集中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2)如何將這些細胞器的功能和生物體的相關生命現象聯系起來并靈活運用 (3)各種生物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系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2)簡述生物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3)制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測葉綠體和線粒體。
2、能力目標
通過制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和分布。鞏固高倍鏡的使用方法和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觀察實驗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接受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加強學生對細胞微觀結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建立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局部與整體統一的觀點,有利于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
四.教學方法
用各細胞器的結構的模型來了解相關細胞器的結構和理解相關細胞器的功能。用圖片和flash動畫來展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運輸,分泌,排出的過程,說明生物膜系統在結構與功能上的統一性。
五.教學準備
1.課前準備: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按小組,完成橡皮泥制作細胞器的準備工作; 2.課件制作
六、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圖
(二)教學進程 [課前準備]
本節課是細胞器的第二節課,上節課結束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用橡皮泥形象的捏出八種細胞器,并在課上用云教室的多媒體展示作業作品。 [師生互動]
1.細胞器之間的分工
教師:請各小組代表說出某一個細胞器在細胞中的分布位置、形態結構,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口述該細胞器的功能。
線粒體:
葉綠體是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有兩層膜,膜光滑透明,內部還有幾個到幾十個基粒,每個基粒是圓柱形,由一個個囊狀的結構堆疊而成,在囊狀結構的薄膜上,有進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這些色素可以吸收、傳遞和轉化光能,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他是植物細胞的“養料制造工廠”和“能量轉換站”。
內質網:
內質網是由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有光面內質網和糙面內質網兩種類型。內質網增大了細胞內的膜面積,膜上附著很多種酶,它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糖類、脂質合成的“車間”。
高爾基體:
高爾基體位于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它的形狀一般呈網狀。在不同的生理情況下,可以轉變為顆粒狀、桿狀或其它形狀。在電鏡下,高爾基體是一些緊密的重疊在一起的囊狀結構。有些膜緊密的折疊成片層狀的扁平囊,有些扁平囊的末端擴大成大小不等的泡狀或囊泡狀結構。
高爾基體的主要功能有三個方面。一是與分泌有關。早期根據光鏡的觀察,已有人提出高爾基體與細胞的分泌活動有關。近年來,運用電鏡、細胞化學以及放射自顯影技術更進一步證實和發展了這個觀點,放射自顯影技術證明,高爾基體自身還能合成某些物質,如多糖類。它還能使蛋白質與糖或脂結合成糖蛋白和脂蛋白的形式。在某些細胞(如肝細胞),高爾基體還與脂蛋白的合成、分泌有關。二是與溶酶體的形成有關。三是高爾基體還有其他功能,如在默寫原生動物中,高爾基體與調節細胞的液體平衡有關系。
八中細胞器的比較表 名稱
分布
形態 結構
成分
功能
線粒體 普遍存在與
動植物細胞中 大多數呈橢球形 外膜、內膜(雙層膜結構)、嵴、基粒、基質 蛋白質、磷脂、有氧呼吸酶,少量DNA和RNA 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動力車間” 葉綠體 主要存在于
葉肉細胞和幼莖皮層細胞內 球形、橢球形
外膜、內膜(雙層膜結構)
蛋白質、磷脂、光合作用的酶、色素少量DNA和RNA、
光合作用的場所、“養料制造工廠”、“能量轉換站” 內質網 絕大多數動
植物細胞中
網狀 單層膜結構
蛋白質、磷脂等 增大了細胞內的膜面積、與蛋
白質、脂質、糖類的合成有關;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有機物的合成加工車間” 高爾基體
普遍存在與動植物細胞中
囊狀 單層膜結構
蛋白質、磷脂等 動物細胞:與分泌物的形成有
關,表現在對蛋白質的加工和轉運。
植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蛋白質的“加工車間”和“發送站”
核糖體 普遍存在與
動植物細胞中
橢球形粒狀小體
游離于細胞質,附著在內質網、核外膜上(無膜結構)
蛋白質、rRNA 合成蛋白質的場所,“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中心體 動物細胞,
低等植物細胞
“十”形 兩個互相垂直
的中心粒以及周圍物質構成(無膜結構)
微管蛋白
動物細胞的中心體與有絲分裂有關
液泡 植物細胞 泡狀
液泡膜、細胞液(單層膜)
蛋白質、磷脂、有機酸、生物堿、糖類、無機鹽、色素等
調節細胞的內環境,使細胞保持一定的滲透壓,保持膨脹狀態
溶酶體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
囊狀
囊狀(單層膜) 內含多種水
解酶
“酶倉庫”和“消化車間”
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構建動物細胞或植物細胞,并分析比較他們兩者之間的不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積極思考并發言。
(活動目標及說明:讓學生自我探究,分析分泌蛋白的這一動態過程是各個細胞器之間協調配合才能完成的,為建立細胞是一個系統的概念奠定基礎。)
2. 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利思考細胞中的細胞器都是獨立工作,還是相互之間需要協調配合呢?
學生:小組討論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教師:進一步追問,為什么,這樣想的原因是什么? 請學生用課外制作的模型,在云教室的電子投影儀下,形象的在圖紙上描繪出細胞器之間是怎樣協調配合來完成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的。
學生進一步分析原因 [教師精講]
通過對細胞質各種成分的學習,我們知道,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兩大部分,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雖然不同,但他們是需要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
教師:請學生通過閱讀書上相關知識點,完成學案的相關問題。 學生:讀懂知識點,填好學案,并能將分泌蛋白相關過程表述清楚。 (活動目標及說明:讓學生自我探究,分析分泌蛋白的這一動態過程是各個細胞器之間協調配合才能完成的,為建立細胞是一個系統的概念奠定基礎。)
3.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教師:細胞中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等的膜化學組成相似,基本結構大致相同,統稱為生物膜。這些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1)組成成分:脂質、蛋白質、糖類 (2)結構上的聯系:
①直接聯系:核膜-內質網膜-細胞膜
②間接聯系:內質網-囊泡-高爾基體-囊泡-細胞膜 生物膜系統的功能:
①細胞膜使細胞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同時在細胞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②許多化學反應都在生物膜上進行,廣闊的膜面積為各種酶提供了大量的附著位點。 ③細胞內的生物膜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這樣就使細胞內能夠同時進行各種化學反應,而不會互相干擾,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
生物膜的應用:
1.醫學上:人工膜代替病變器官。如:人工腎中的“血液透析膜” 2.工業上:人工模擬生物膜功能。如:海水淡化、污水處理 3.農業上:改善作物品質。如:抗寒、抗旱、耐鹽機理的研究 學生:學會區分以下是否屬于生物膜系統的范疇: 1、 眼角膜、腹腔膜等不屬于生物膜系統 2、 原核生物不具有生物膜系統
(活動目標及說明:利用圖解,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歸納獲得知識。)
[課堂小結]
1. 請4~5位學生來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自己掌握的情況。
2. 請教師重新出示“八種細胞器的比較表”和“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比較表”對本節內容的知識點、重點、難點進行總結。
[鞏固練習]:通過云教室的相關設備,在課堂上鞏固知識點,用相關軟件做題,課堂上即可呈現出學生這部分知識點的學習掌握情況,并及時講解反饋,分析指出學生這部分知識的不足。
[布置作業]
七.教學反思
本節知識在講授前,我首先讓學生進行自學,關于每種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我是以講練結合,還加上學生動手制作細胞器模型等方法,化抽象為具體,來掌握本節重難點。
對習題的處理,本節課的內容相對較多特別是記憶的知識點,所以必須及時進行做題鞏固。我把習題進行歸類,精選幾個典型題目,當堂反饋,再加上課下鞏固,全方位掌握本節知識。
雖然這節課的整體效果還可以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細胞器的結構方面,應該強調學生的畫圖能力、識圖能力。對于中心體的講解不太豐富。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應該多一些。學生參與的人數還不夠多。這些都是我下一步應該努力解決的問題,新課改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的對教學風格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相信不斷的學習會使我的教學會更加適應新課改,我的課堂會更加豐富多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