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DNA,分子的結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2節《DNA分子的結構》海南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2節DNA分子的結構-海南省優課
《DNA分子的結構》教學設計
一、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結構》編寫在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2節,主要由DNA分子結構發現的歷程、DNA分子結構的特點以及制作DNA結構模型三部分內容組成。它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一方面,在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3節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時學習了DNA分子組成。另一方面,本節內容是從分子水平上進一步認識基因的本質;又為后面基因的表達、生物的變異和進化進行了必要的知識鋪墊。教材沒有直接講述DNA分子的結構特點,而是以科學家沃森、克里克構建DNA模型歷程為主線,逐步呈現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特點,同時涉及到了學科交叉。DNA分子結構的發現是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學科交叉是當今學術界一大熱點,因此學科交叉思想的滲透對學生具有積極意義。新課標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注意科學史的學習”以及”學科間的聯系”。這兩點在本節內容中都有充分的體現。
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掌握核酸的元素組成等相關知識,認識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細胞學基礎,懂得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所以學生通過查資料、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可輕松完成前期的預學習任務。
2.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師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要進行適當的引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概述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用文字和圖形表達觀點的能力 (2)正確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同與人合作及鍥而不舍的精神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2)體驗合作學習和交流在知識、技能學習中的重要性 (3)體驗模型構建的科學研究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自己動手制作DNA平面結構模型,體驗沃森克里克構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四、 教法和學法
教法: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DNA的分子結構。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法、探究法、問答法等教學方法。
學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嘗試自主構建模型概述DNA分子的結構特點,發現并體會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以合作學習、模擬探究方式通過討論來獲取新知。
五、設計思路
1.課前
布置上網查找沃森和克里克的生平以及DNA分子構建過程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能力。下發導學案完成預習內容。
2.課上
第一步 根據課前預習,小組討論合作構建DNA單鏈
第二步 小組分析資料,討論并一步步構建DNA分子平面模型結構。目的就是通過制作DNA平面結構模型,加深對DNA分子結構特點的認識和理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體驗科學探索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鍥而不舍的精神,認同與人合作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3.課后
思考沃森克里克構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對我們生活和生物科學發展有什么影響,使學生擴大知識面,對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有更深入地理解。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理論依據 體現核心素
養 一、問題導入:從一部電影引出被拐賣兒童的尋親之路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在學生回顧DNA功能的基礎上,導出了解DNA的結構是什么?
學生進行觀察、思考、討論
利用多媒體畫面,學生自主參與,導入新課,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興奮點,喚起學生強烈求知欲。
通過“結構與功能觀”相適應,體現“生命觀念”這一核心素養
二、DNA分子模型的構建
(一)基本單位→DNA單鏈
教師布置完成資料
收集和課前預習 教師做出肯定和鼓
勵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單鏈模型的構建
1.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課前上網收集、思考、討論完成并展示答案
2.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構建DNA一條鏈
1.回顧并整理已擁有知識
2.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能力和用文字、圖形表達觀點的能力
(二)DNA平面結構
1.DNA的結構由幾條脫氧核苷酸鏈構成?
2.DNA的2條鏈之間是如何連接的?
展示富蘭克林的DNA衍射圖和雙樓梯的俯視圖
教師提供資料
對提供的材料進行思考、分析
小組合作分析、
討論,得出結論
通過對照,聯想,理解DNA是由雙鏈構成的。
啟迪學生注重知識間的銜接,注重小組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通過證據(DNA衍射圖)運用歸納與概括DNA結構,體現“理性思維”這一核心素養
3.位于DNA內部的堿基怎么連接?
4.DNA 2 條鏈的方向是同向
還是反向的?
1.提供資料,引導分析
2.教師到學生當中去指導學生制作DNA結構模型
提出問題,引導思考
1.學生思考推論(多種堿基配對方式) 2.通過提供的材
料分析,討論出正確的配對方式 3.構建DNA分子
的平面結構
通過構建出的模
型,觀察,分析,討論
培養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引導學生嘗試科學的研究方法。
從直觀結構方面切入DNA分子結構,增加感性認識。
通過科學家證據運用歸納與概括DNA結構,體現“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這
兩點核心素養
(三)DNA立體
1.展示老師制作的兩個學生來展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
- 5 -
結構
含有10個堿基對的結構模型,并螺旋
2.展示實驗室的多個螺旋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螺旋,其他通過觀察,思考
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綜合思維能力。
三、課堂小結:DNA的化學組
成,DNA的結構和DNA的結構特點。
展示DNA構建過程中,科學家的發現
過程 學生回顧并回答 引導學生分析過程,總
結科學史中包含的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
通過科學家的發現歷程和模型構建過程,體現“科學探究”這一核心素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