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莞市,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黃武(附課件+教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大朗中學-黃武(附課件+教學設計)
參賽優課教學設計(設計人:黃武)
第四章:第二節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理解生物膜結構的探究歷程
⑵ 簡述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2、能力目標
⑴ 利用廢舊物制作生物膜模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⑵ 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前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⑴ 正確認識科學價值觀,理解假說的提出要有實驗和觀察的依據,需要有嚴謹的推理和大膽的想象,并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并認識的自然學科的發展需要實驗技術和實驗器材的支撐
⑵ 通過小組合作制作模型,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⑴ 科學家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⑵ 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學說的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
⑴ 對科學探究過程的分析,如何體現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像統一。
⑵ 生物膜的流動性特點。
教具準備
⑴與生物膜結構探索過程相關的科學家圖片及其實驗圖片。
⑵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多媒體演示課件。
(3)學生提前分組制作的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一、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
1、導入:簡要回顧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的一些特征(提示:①細胞膜的功能,②從物質跨膜運輸實例可得出) 2、展示已準備好的三種材料 塑料袋、普通布、彈力布 3、提出問題,彈力布能完全替代生物膜嗎? 彈力布具備生物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的功能嗎?從而引出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3、科學家的探究歷程: 19世紀末 歐文頓 20世紀初 分離得到哺乳紅細胞膜 1925年 荷蘭科學家 1959年 羅伯特森借助_____,大膽提出生物膜模型 1970年,采用熒光標記細胞,然后誘導融合的方法 1972年 桑格和尼克森 |
回答:生物膜薄、作為系統的邊界、控制物質進出、具有伸縮性等特定 回答:彈力布 回答:大多數很容易回答不能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結果,得出結論結論 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 _____ 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結論 |
流 動 鑲 嵌 模 型 的 內 容 |
1、學生展示小組制作的模型,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本小組制作的流動鑲嵌模型,總結流動鑲嵌模型的內容 、 討論本小組制作的模型的優缺點 2、巡視小組圍繞模型的探討情況,挑選部分制作較好的,有代表性的模型,鼓勵小組長上講臺演示并講解 3、總結流動鑲嵌模型的內容 引導學生思考導學案中補充的幾個問題,小組討論回答 |
小組討論,總結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內容 小組長代表小組介紹制作的模型,從而闡述流動鑲嵌模型的內容 記錄并理解 思考、討論導學案中的幾個問題并回答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