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莞市,植物生長素,一輪復習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一輪復習》杜海堅(附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一輪復習》東莞市石龍中學-杜海堅(附課件及設計)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一輪復習)教學設計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三:穩態與環境 第3章第1節
教師姓名 | 杜海堅 | 所在學校 | 東莞市石龍中學 |
聯系電話 | QQ郵箱 |
課標要求 |
1. 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2. 體驗發現生長素的過程和方法。 3. 評價實驗設計和結論,訓練邏輯思維的嚴密性。 |
教材分析 |
本章內容在本模塊中是相對獨立的,應該以植物體是一個生命系統的思路來理解本章的教學。本節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以科學探索的過程為脈絡安排教材內容,以科學家的探究發現折射出科學研究的嚴謹與科學的魅力。因此,本節內容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和煅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很好載體。 |
學情分析 |
1.學生的起點狀況分析: 學生通過預習,對于本節課科學家所做的實驗以及對實驗所得到的結論已有了較好的了解,同時高三學生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也已經較好的掌握了實驗中變量的分析。但對于實驗分析應從哪些角度入手,實驗結果和結論的區分,如何確定實驗的目的,如何找出實驗所依據的原理,以及如何分析問題提出問題和如何設計實驗,這些能力都比較薄弱。 2. 學生的潛在狀況分析: 學生對于實驗的分析可能無從入手,因此在教學必須告訴學生從哪些角度去分析,教師可以通過一次示范,然后引導學生對另一個實驗進行分析,從會分析實驗再進一步到要求設計實驗,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進行。對于實驗能力中分析問題提出問題,做出假設這些能力的要求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高的,教學中可以適當的給以提示,同時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討論時間。讓他們盡可能的進行考,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
教學重點、難點 |
教學重點:實驗的分析、實驗設計和嚴密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學難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 |
教學策略 |
1.問題導學:以問題形式啟發學生思考,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串引導學生從思維上進行探究性地學習。 2.概念獲得模式教學:通過分析實驗,得到相應的結論,最終讓學生對植物向光性做出合理的解釋。 |
教學目標 |
1.體驗生長素的發現歷程,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 2.評價實驗設計和結論,訓練邏輯思維的嚴密性。 3.初步學會實驗的設計方法。 |
教學環節 | 教學目的 | 教師行為 | 學生行為 |
(一)導入 (二)植物的向光性 (三)達爾文的實驗 (四)達爾文推測一的證明 (五)達爾文推測二的證明 (六)溫特的實驗 (七)植物向光性的解釋 (八)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 (九)練習反饋。 |
復習上一章內容,承上啟下 明確學習目。 觀察現象,激發探究欲望。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實驗能力。 反饋鞏固 鞏固、提高分析實驗的能力 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實驗。 承上啟下 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做出假設。 培養學生學會用圖形描述實驗設計。 培養歸納總結的能力。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作出假設的能力。 培養學生設計實驗 培養分析實驗,得出結論的能力。 |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復習了動物的生命活動的調節,調節方式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那作為植物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上來看,它沒有哪個層次? 答:系統 師:所以它調節生命活動的方式是? 答:激素調節 師:好,我們這節課先來復習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歷程。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復習三個方面的內容:1.認識植物向光性這種現象。2.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內因,也就是生長素的發現過程。通過分析這些科學家的實驗,我們一方面要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是提高我們對實驗的分析能力和實驗的設計能力。實驗能力的考查是現在高考的重點。在試題中一般都有20分的分值。所以這一塊知識的學習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了。3.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生長素的產生、分布部位以及是如何運輸的。 展示PPT: 師:這四幅圖的植物從生長方向上來說有什么樣的特點? 答:向光彎曲生長。 師:引起向光性的外因是什么? 答:單側光照射。 引起向光性的內因是什么呢?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科學家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 先讓我們來觀察一下達爾文的實驗。 展示PPT 師:引導學生描述達爾文的實驗操作以及觀察到的實驗結果。 師:接下來讓我們站在達爾文的角度上,來具體的分析一下達爾文的實驗。首先,我們比較①②組實驗。 師:這兩組實驗的自變量是什么? 答:有無尖端。 師:因變量是什么? 答:胚芽鞘的生長狀況。 師:從①②組這兩組實驗的設計來看,你認為達爾文做這個實驗的目的是什么?(教師提示:一般來說,實驗目的,通常說的就是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或因變量與自變量的關系) 師:實驗的結果和結論分別是什么? (教師提示:實驗結果即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實驗結論是依據結果,圍繞實驗目的,做出總結性的判斷。) 師:好的,通過剛才對①②組實驗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經知道分析一個實驗可以從那些角度入手進行分析,那么,按照剛才的分析思路,請分析③④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PPT展示問題 師:達爾文通過上述四組實驗所得到的結論,對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做了這樣的解釋:胚芽鞘尖端受單側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長區傳遞某種“影響”,造成伸長區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現向光性彎曲。 師:達爾文的這個解釋有哪些內容是沒有經過實驗證明的? 師:肯定學生的回答。 師:達爾文對向光性的解釋事實上是兩個推測: 推測一:尖端會向下部傳遞某種“影響”。 推測二:“影響”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引起彎曲生長。 師:那么,達爾文的推測是否正確呢?這需要實驗進行證明。 師:請分析小明的實驗能否證明達爾文的推測一是正確的。 PPT展示小明所做實驗: 師:①②組的自變量是什么? 答:尖端與下部的聯系是否被阻斷。 師:①組胚芽鞘不能向光彎曲生長的原因是什么? 答:猜測一:尖端產生的“影響”傳不到下部。猜測二:尖端和下部被隔開了。 師:②組結果能說明上述哪個猜測是錯的? 答:猜測二是錯誤的。 師:所以①組胚芽鞘的不能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傳不到下部引起的。那么②組實驗能彎曲生長,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瓊脂片引起的呢? 答:有 師:請分析③組實驗的作用。 答:驗證瓊脂片能否引起胚芽鞘彎曲生長。 師:通過以上分析,小明的實驗確實能夠驗證達爾文的推測一是正確的。而這個實驗事實上在100多年前是鮑森•詹森做的一個實驗。也就是說,鮑森•詹森的實驗證明了達爾文的推測一是正確的。 師:那么,達爾文的推測二是否正確呢?請利用下列材料設計實驗證明。 PPT展示實驗材料 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并出示正確的設計方案,如下圖: 師小結:事實上,這個實驗早在100年前拜爾就已經做了。也就是說,拜爾的實驗證明了達爾文的推測二是正確的。 師:鮑森•詹森和拜爾的實驗分別證明了達爾文的推測一和推測二是正確的。那么,達爾文提到的尖端產生的某種“影響”,這種“影響”到底是什么呢?科學家溫特為此做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 PPT展示溫特的實驗: 師:胚芽鞘下部彎曲生長的原因是什么?請說出你的推測。 答:推測一:瓊脂塊收集到尖端的化學物質引起了胚芽鞘下部的彎曲生長。推測二:瓊脂塊引起胚芽鞘下部彎曲生長。 師:請設計實驗驗證瓊脂塊是否能引起胚芽鞘下部彎曲生長。用圖形表示你的設計和預測結果。 答: 師:根據上述科學家的發現,請解釋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答:單側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師:對于這個解釋你是否還存在哪些疑問?請提出來? 學生提出問題:背光側的生長素為什么比向光側多? 師:那你們能否作出一些合理的猜測? 學生作出猜測: 猜測1:生長素從向光側向背光側轉移。 猜測2:向光側生長素被分解。 師:為了證明是猜測1還是猜測2正確,小明利用胚芽鞘、瓊脂塊為材料設計了如下實驗,請完善小明的設計。 PPT展示小明的實驗設計 師小結:科學家通過多次實驗證明,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尖端的生長素從向光側向背光側轉移。這是目前比較認可的解釋。20世紀80年代,也有學者提出了不同的關點,認為是向光側的生長抑制物質多于背光側。那么,到底真相是什么呢?有待我們的進一步探究。 師:生長素從尖端產生,運輸到下部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PPT展示科學家的探究實驗: 結論: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 師:那么,生長素產生的部位和分布部位主要在植物體的哪些部位呢?請同學閱讀教材找出答案。 課后練習(略) |
生:思考回答。 生:觀察 回答。 生:了解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 生:思考回答。 生:指出“解釋”中沒有經過實驗證明的內容。 生:思考回答。 生:設計實驗,說出設計思路。 生:作出合理的推測 生:設計實驗,以圖形形式表示實驗設計和預期的實驗結果。 生:認真研讀,嘗試提出問題。 生:積極思考,提出猜測。 生:完成實驗設計。 生:分析實驗,得出結論。 生:完成練習。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