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圖形的平移
所屬欄目:初中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一節《圖形的平移》(一)河南省 - 平頂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一節《圖形的平移》(一)河南省 - 平頂山
第三章 圖形的平移與旋轉
1.圖形的平移(一)
一 、教材分析
“圖形的平移”是北師大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三章圖形的平移與旋轉的第一節,它對圖形變換的學習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在前面已學習了軸對稱及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認識圖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難,而讓學生主動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質,認識平移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是學習本節內容的主要目標,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難點。 二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思維活躍,獨立思考、分析能力較強,并具備了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通過自主學習、交流,師生互動獲取知識.
學生在小學已經初步認識了平移,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學生在七年級下冊也已經進一步學習了平移的有關知識,因此本節課的設計利用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通過對學生已知生活中平移現象的觀察,抽象出平移的概念,進而研究平移的性質和應用.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具體實例認識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內涵,理解平移性質,會進行簡單的平移畫圖。 (二)過程與方法
2
經歷觀察、分析、操作、欣賞以及抽象、概括等過程,經歷探索圖形平移基本性質的過程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增強審美意識. (三)情感與態度
①通過自己身邊“平移”的實例,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欣賞生活中平移圖形,使學生感受數學美,體會美的價值所在,進而追求美并創造美.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圖形平移的概念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探索圖形平移的基本性質,會進行簡單的平移畫圖。 四、學法教法
教法:采用引導探究法:逐步呈現教學信息,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①創設問題情境,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
②講練結合、步步設疑、逐漸深入、引導猜想、歸納總結、實驗驗證的探究式思維訓練.
學法:主動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引出課題,出示目標: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探究新知;第三環節:活動探究,理解性質;
3
第四環節:例題講解,知識運用;第五環節:鏈接知識,自我檢測;第六環節:展示應用,回歸生活;第七環節:鏈接知識,歸納小結;第八環節:分層設計,作業布置,;第九環節:潛移默化,導入下節課內容。
第一環節: 引出課題,出示目標
1.直接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2.結合學習任務要求,出示目標(要求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活動一:引入運動場景,理解平移的定義
內容:屏幕演示生活中常見的幾種運動現象,引導學生觀察,運動過程中的物體變化。提出問題:
1.以上幾個場景的運動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 2.它們運動過程中方向改變了嗎? 3.它們的位置改變了嗎?
4.它們的形狀和大小改變了嗎?
引導學生說出“位置沿一定方向改變”“物體形狀、大小不變”,“等特征,總結出類似的現象屬于平移現象.
(設計意圖:通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感悟,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并使學生從感性上認識并能正確識別平移.)
活動二:讓學生發現和歸納平移的定義,并通過小組活動舉出并判別生活中平移的例子。
1.平移定義: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平移。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
注意:平移兩要素: 運動方向和運動距離 2.以搶答的形式讓學生判別平移的現象
4
5
、體操運動員在單杠上的轉動 6、出膛的子彈沿著水平直線的運動 7、電風扇葉片的轉動 第三環節:活動探究,理解性質
1.結合圖形運動,回答問題
2.小組競賽,總結平移的性質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活動,探索平移的性質,對學生有點難度,通過設置問題的回答,使學生直接觀察得出性質.) 3. 小試身手,現學現用
小組探究:
(1)ΔABC經過平移得到的ΔDEF,平移前后這兩個三角
形有什么關系? (2)找出圖中的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 (3)對應線段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對應角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4)線段AD,BE,CF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1).平移的兩個圖形全等;
2).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或共線)且相等; 3).對應線段平行(或共線)且相等; 4).對應角相等.
F
B A
C
D
E
1、電梯里人的升降 2、鐘表上指針的運動 3、生產線上的啤酒的傳輸
4、奧運會上張怡寧在領獎臺上手臂的擺動
5
第四環節:例題講解,知識運用;
2.小組活動,變式練習
3.學生觀察、思考、相互討論,然后讓學生回答總結作圖步驟。 (設計意圖:加深平移的定義和性質的理解和應用。)
注意事項: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尤其是基礎較弱的學生。 第五環節:鏈接知識,自我檢測
1、下面五幅圖案中,(2)(3)(4)(5)中的哪幅圖案可以通過平移圖案(1)得到 ?
1.例:如圖,經過平移,ΔABC的頂點A移到了點D,作出平移后的三角
6
2、如圖,你能平移△ABC使得AC與哪條線段重合?
3、 小明挪動課桌時,測得對應的四條腿移動的距離分別是:10.8cm,11.1cm,11.1cm,11.2cm.這樣的移動是平移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前兩題檢驗了學生對平移定義、性質的理解.第3題是一道實際應用的題目,這樣設計不僅有利于促使學生更加積極的思考,同時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應用的廣泛性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1)、如圖,一塊矩形草地,長為12米,寬為8米,其中有一條寬為
(2) (3) (4) (5)
(1) N G D A B
C
M
E
F
7
草地
草
草
小路
草
2米的小路,你能求出綠色部分表示的草地的面積嗎?說說你的理由.
2)、如圖,一塊矩形草地,長為12米,寬為8米,其中有一條寬為2米的小路,你能求出綠色部分表示的草地的面積嗎?說說你的理由.
3)、(變式訓練)如圖,一塊矩形草地,長為12米,寬為8米,其中有一條寬為2米的小路,你能求出綠色部分表示的草地的面積嗎?說說你的理由.
4)、在漢字中,有很多字可近似看作由一個漢字平移后組成,如漢字
草小路
草
8
“朋”就可以看做平移前后的兩個“月”字組成,你能再舉出幾個類似的漢字嗎?(可以學生名字為例,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六環節:展示應用,回歸生活; 1.平移展示
9
(設計意圖:本環節同學學生欣賞的過程,使學生感受數學美,體會美的價值所在,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2.圖形設計
父親節快要到了,為了慶祝父親節日,請你通過平移一些基本圖形設計出一幅作品,并附上一句對父親的感謝和祝福!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學生欣賞---設計---欣賞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簡單的作圖和學會感恩) 第七環節:鏈接知識 歸納小結 活動內容: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小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并作適當的補充。
(設計目的:完善知識,明確重點知識)
1、平移的定義.
2、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 3、平移的兩個要素.
4、平移的基本性質:
10
2、平移的性質:
(1)平移前后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
(2)對應線段平行(或在一條直線上)且相等;* (3)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或在一條直線上)且相等.*
第八環節:分層設計,作業布置
第九環節:潛移默化,導入下節課內容。
(設計目的:最后提出一個引入性的問題,,讓學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實新知識解決未解決的問題,從而使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環的學習模式。) 六、板書設計
在方格紙上利用格點設計出一個簡單圖形并
將它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兩格. 必做題:課本習題3.1第1、3題 選做題:某賓館準備在大廳的樓梯上鋪設某
種紅色地毯,已知地毯售價為30元/m2,樓
梯寬2米,其側面如圖所示,則購買地毯需
要多少元?
3m
5m
§3.1圖形的平移
1、圖形的平移(方向、距離)
11
(設計意圖:板書濃縮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直觀的教學方法,有提綱挈領的作用,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有利于學生知識的體系化。) 七、教學設計反思 1.注意學生活動的指導
教師應對小組討論給予適當的指導,包括知識的啟發引導、學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問題及對困難學生的幫助等,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具實效性。在小組討論之前,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要讓一些思維活躍的學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學生的思考,掩蓋了其他學生的疑問。 2.給學生空間
最后提出的一個挑戰性問題,讓學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實新知識解決未解決的問題,從而使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環的學習模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