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經濟體制改革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8課《經濟體制改革》黑龍江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8課《經濟體制改革》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了解城市
經濟體制改革;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
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研讀材料,分析問題、理解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通過講述、觀察等
手段,觸摸歷史,感知歷史的溫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立足我國國情,認只改革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認識改革只有進行時,
沒有完成時。
重點:農村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難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課件出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三位人物)20世紀中國有三大歷史性巨變,依據三位偉人說說是哪三大巨變?黨的歷史上哪次會議做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對內改革之經濟體制改革。 新課教學: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課件:鳳陽花鼓詞)在沒有廣播、電視、網絡的時代,鳳陽花鼓就已名揚天下。依據鳳陽花鼓詞,你認為是什么人讓鳳陽花鼓名揚天下?
(意圖:通過分析了解到是外出逃荒的農民,從而對鳳陽這一“乞丐之鄉”形成初步認識。) 鳳陽小崗村1978年前是有名的“三靠村”,小崗村的貧窮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意圖:通過講述小崗村的貧困狀況,讓學生有更深切的體會。)
(出示材料:人民公社時期流行于農村的順口溜)請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農村普遍貧窮的原因何在?
(意圖:通過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在人民公社高度集中的集體經營方式下,農民缺少生產自主權、分配上平均主義,“大鍋飯”,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是貧窮的主因,自然災害是次因。我國的經濟體制出了問題,所以改革勢在必行。小崗人被貧窮逼上梁山,“窮則思變”。) (課件:小崗村分田到戶的生產契約)這份契約內容給人怎樣的一種感受?不就是分田包干到戶嗎,至于那么悲壯嗎?
(意圖:使學生認識到文革的經歷讓人心有余悸,在“左”的思想統治中國人大腦的時代,
2
分田單干被認為是走資本主義道路)
依據這份生產契約分析:農民要承擔怎樣的生產責任?農民又會獲得怎樣的利益?這份契約稱之為“中國農民告別饑餓的宣言書”,小崗村告別饑餓了嗎? (意圖:初步了解包干到戶的“責”與“權”)
(課件:包干到戶、包產到戶)依據內容及順口溜,你認為哪個更簡單易行?
(意圖:進一步了解兩種生產責任制的具體做法,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名稱的由來) (課件:鳳陽縣農業生產三年三大步圖表)人還是原來的人、地還是原來的地,甚至老天都未眷顧鳳陽人,自然災害照常發生,為什么農業生產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意圖:進一步認識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責”與“權”,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認識到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等)
“包產到戶”及“包干到戶”等分田到戶的做法出現后,有人認為“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你認為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意圖:問題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生產關系這一難以理解的概念。設計上述表格,幫助學生理清分析方向,使學生認識到雙包到戶后,農民只擁有土地的經營權、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土地所有權仍是集體所有。聯產承包制采取了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的原則,所以本質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屬于社會主義生產經營方式)
在《三大改造》一課中我們探討了集體經營的優越性。本課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雖是集體經營與個體經營相結合,但個體經營的成份較突出,且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不由得讓人產生這樣的困惑:集體經營與個體經營這兩種經營方式到底哪個好?
(意圖:通過分析認識到,兩種經營方式各有所長。由于人民公社,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大部分農村對集體經濟喪失了信心,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適應那個時代生產發展需要的)
(課件:華西村)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但也有個案。如華西村立足本村實際、因地制宜堅持走合作化集體經營之路。
(意圖:通過教師講述華西村情況,感受華西村的繁榮,認識到改革不能千篇一律,改革要立足地方的實際。)
華西村是個案,不具有普遍性。中國大部分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農民僅僅解決了溫飽
生活水平 生產關系
生產經營方式 土地所有制
解放前
農民租地主土地,地主剝削農民
封建小農個體經營
1978年改革后
3
問題。請你出謀劃策:農民肚子“飽起來”了,如何“富起來”? (意圖:發揮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同時過渡到創辦鄉鎮企業這一教學內容)
(課件:小崗村改革后傳)小崗村“一夜跨過溫飽線,三十年沒進富裕門”,但它并未停止改革步伐,21世紀小崗村進行了二次改革。
(意圖:使學生認識到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要有利于發展,“好馬應吃回頭草”。) 建國后我國在農業政策上有哪些變化?對我們現在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哪些啟示? 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課件:三則材料)改革前國有企業存在著哪些弊端?針對這些弊端如何進行改革? (意圖:通過材料及一目了然的圖示,使學生了解城市改革之國有企業改革內容。) (課件:材料及圖示)依據材料分析單一公有制經濟下出現了什么問題?如何改革? (意圖:使學生直觀了解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改革:單一公有制經濟→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
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什么?(增強企業活力)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課件:票證時代)票證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那個時代“錢不是萬能的”。 什么是計劃經濟?教師結合漫畫講述并以布票為例介紹。你對計劃經濟有何評價? (意圖:盡一切可能讓抽象枯燥的計劃經濟的概念形象化,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認識到計劃經濟是一種完全不受市場影響的、死板、僵化的體制)
隨著城鄉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形如逐步被打破,改革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運用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某些手段、機制。什么是市場經濟?教師結合漫畫講述并以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為例介紹。你對市場經濟有何評價?
(意圖:結合學生所熟悉的智能手機、價格漲落的相關常識,初步了解市場經濟體制、價值規律等抽象的經濟學理論。認識到市場經濟體制充滿無限活力,是無形的看不見的手) 教師講述:改革開放初期,有人固執保守地認為,社會主義只能搞計劃經濟,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將二者對立起來。
(課件:鄧小平南方談話材料)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隨后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了怎樣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這一體制有怎樣的優勢?
(意圖:在師生互動中,使學生初步了解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將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結合起來,發揮二者優勢。這一體制是我國偉大的創舉,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突破超越了很多傳統經濟學理論。)
為什么將二者結合起來?教師講述:計劃經濟僵化,但并非一無是處,同理市場經濟充滿活
4
力,但并非完美無缺。舉例說明市場經濟體制的盲目性等。 當市場出現問題時,誰適合出手干預?什么是國家宏觀調控?
(意圖:通過生動的事例,讓學生認識到宏觀調控不是政府對經濟橫加干涉,而是為有效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宏觀調控是看得見的有形的手)
教師:有形的手,無形的手,手拉手一起大步向前走。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現在一些西方國家不認可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全課小結: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我國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讓改革為中國夢助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