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江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師簡介】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內容主旨】
和平往來帶來的文明交融,終將戰勝戰爭和野蠻驅逐帶來的擴疆霸土。西漢時期,漢武帝以戰爭為目的派張騫出使西域的軍事行為,卻最終促成了上千年以商業和文明交流為主的絲綢之路的形成。這一偉大的歷史成就,對今天中國與歐亞各國共同構建“一帶一路”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漢代對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實,思考和認識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
過程與方法:
識讀《敦煌壁畫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圖、《史記》《漢書》文獻等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培養史料實證素養。
識讀《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絲綢之路線路圖》、《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描繪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及絲綢之路線路,培養時空觀念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張騫、班超為報效祖國不畏艱險、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聯系“一帶一路”的時事熱點,初步理解歷史對現實的借鑒意義,認識文明交流取代戰爭的歷史趨勢,培養歷史價值觀素養。 【重點與難點】
重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 難點:絲綢之路的路線和意義。 【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環節一:導入新課
播放絲綢之路短視頻,營造文化氛圍。
結合“一帶一路”時事熱點,引出課題。
講述石榴傳入中國的故事。
1、以視頻、時事熱點、石榴多種教學手段,引發學生興趣,
營造學習氛圍。 2、聚焦文明史觀視角,抓住
本課學習抓手。 環節二:遠
交近攻,鑿空西域。
分析《敦煌壁畫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設置情境。結合詩歌及地圖,講述西域的地理概念。
分析《史記.大宛列傳》《漢書.張騫傳》文 1、通過《敦煌壁畫張騫拜別
漢武帝出使西域圖》及文獻材料,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背景及目的。 2、通過詩歌、繪制路線,理
解西域的地理概念,體會張騫出使西域的路線。
獻節選,分析通西域的目的及意義。
描繪張騫通西域的路線,問答經過。
對比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作用。 3、通過討論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感受張騫勇敢無畏、持節
不屈的精神。 4、通過問答,理解張騫通西
域對絲綢之路開辟的意義,感受戰爭向和平轉變的歷史趨勢。
環節三:化
干戈為玉帛,遠近文明。
講述蠶種西傳的故
事。 描繪絲綢之路的路線。
學生活動,講述中原與西域物質、文化交流的例子。
1、通過故事的講授,再次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理解“絲
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2、通過動手實踐,了解絲
綢之路的路線。 3、通過小組競爭,使學生參與課堂,理解絲綢之路對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意義。
環節四:文明的傳承,守望西域。
講述西域都戶的設置。 講述班超經營西域的故事。 1、通過歷史地圖,理解西域都
戶的設置使新疆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通過班超經營西域的故事,感受班超不畏艱險、守衛西域的精神,理解中國古代對東西方文明交流所作的貢獻。
環節五:筑夢未來,一帶一路。
展示地球之夜的圖片。 播放習近平關于一帶一路的音頻。
討論南昌應對”一帶一路的機遇”,談談自己對一帶一路的感想。
1、通過對比亞歐大陸的古今,理解“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和
必要性。 2、通過音頻,知道“一帶一路”
的提出及其含義,理解“絲綢之路”對現實的鋪墊及借鑒意義。 3、通過討論,樹立熱愛家鄉、報效祖國的價值觀。
參考資料
文獻:
【西漢】司馬遷:《史記》
【東漢】班固:《漢書》 王邦維:《東國公主與蠶種西傳:一個絲綢之路上的傳說》,載《文史知識》
2015年04期。
尹傳紅、駱玫:《李希霍芬:“絲綢之路”命名者的中國緣》,載《知識就是力
量》2014年12期。
馬莉莉、張亞斌、王瑞:《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個文獻綜述》,載《西安財經
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
吳澗生:《“一帶一路”戰略的幾個問題思考》,載《中國發展觀察》2015年
06期。
影像:
紀錄片《一帶一路》、《絲綢之路》、《新絲綢之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