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清朝君主專制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北京師范大學昌平附屬學校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20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教學 背景 分析
教材分析
本課位于第三單元“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的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本課內容分為: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閉關鎖國政策。
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閉關鎖國政策是不斷加劇社會矛盾的根源。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體現了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在君主專制統治下,貪腐之風在官場、軍隊蔓延,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社會危機重重。同時,社會矛
盾日益尖銳,也使統治者認識到只有強化君主專制制度,才能鞏固其統治。
清朝以內閣及軍機處為中央輔政機構,協助皇帝處理軍政要務。軍機處的設置,消除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對君權的分割,大大加強了君
主對中央的控制;地方督撫的設立,大大加強了皇帝對地方的控制;文字獄與文化專制加強了對人們思想文化的控制。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清朝脫離世界潮流,進一步導致了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這些表明,清朝時君主專制統治得到了極端強化。君權越來越尊,臣民越來越卑,這是君主專制演變的軌跡。
學情分析
通過課前調查,發現學生對康熙、乾隆知道的比較多,而對雍正的了解相對少一點,大部分學生沒聽說過軍機處,所以要交代好事件背景。他們對文字獄的案例很感興趣,教師可適當舉例說明。另,學生在學
習第18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時已經接觸過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斗爭,所以在交代文字獄的背景和解釋某些文字獄的案件的時候能夠進行知識的銜接,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
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
2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程導入】
課件顯示本班學生去年去故宮游學的照片和《軍機處外景》圖片,提問:故宮游學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這排小平房?這是什么機構?
教師講述:故宮里,靠近雍正帝的寢宮養心殿有一排簡陋的平房。與金碧輝煌的宮殿相比,它頗顯寒
酸,人們也大多會忽略它。然而,它卻是大清帝國180余年的中樞權力機關——軍機處。
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清朝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那么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一下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這節課老師把它整理為兩大板塊,即: 君主專制的強化: 一、政治:軍機處的設立 二、思想: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 社會危機的加深:
集體回答:軍機處。
在課本上做筆記。
以學生自己的親身游學經歷及照片吸引學生的
注意力。 為學生理清本節課
教法與學法
教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 學法:探究學習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和掌握清朝設置軍機處、制造文字獄與文化專制的史實,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會矛盾不斷加劇,了解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過程。 2.過程與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認識清朝軍機處的設立及影響;搜集有關清朝文字獄的故事,理解文化專制對清朝社會的影響,提高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過史料研讀、合作探究,理解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清朝專制統治的表現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發展;通過感悟、分析,認識開放有利于繁榮發展,閉關鎖國導致落后。
教學 重難點 1.教學重點: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 2.教學難點:軍機處的作用;閉關鎖國政策。
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
3
一:內部:社會矛盾不斷加劇 二、外部:閉關鎖國導致落后 【講授新課】 君主專制的強化 一、軍機處的設立 1、背景
提問:軍機處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設立的? 出示《清朝故宮地圖》
教師結合地圖標示出南書房、軍機處等位置,結合材料講述軍機處建立的背景。
雍正年間,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慮漏泄事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后名軍機處。 ——趙翼《檐曝雜記》 2、職能
軍機處有什么職能? 出示材料: 材料一: 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清·趙翼《檐曝雜記》 材料二:
諸臣(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shàn;zhuàn), 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 ——清·趙翼《檐曝雜記》 概括為八個字:跪受筆錄,上傳下達。 3、特點 (1)簡
出示《軍機處內景圖》,提問:看到這幅圖第一感覺是什么? (2)快(速)
出示《清朝故宮地圖》,標示出軍機處與養心殿的位置,出示文字:皇帝有旨,隨時承辦,且規定必須當日事當日畢。 (3)密
軍機處有非常嚴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窺視其活動及文件等。即便是王公大臣,沒有皇帝的特旨,也不準出入軍機處。
軍機處規定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見時,連太監都不得在側。 4、實質
閱讀教材與材料,回答問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軍機處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擬
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
行。
軍機處沒有決策權。 簡陋。 快速。 密。
的邏輯框架,更好地理解本課內容。 培養學生閱讀史料的能力。
提高學生的史料理解能力。
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
4
出示《歷朝君臣禮儀圖》,由漢朝的“坐而論道”到宋朝的“站議時政”再到清朝的“跪受筆錄”,體現了什么實質?
二、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 (一)文字獄 1、目的
閱讀教材102頁,回答:什么是文字獄?清朝統治者為什么要實行文字獄? 2、案例
用表格顯示一些文字獄的案例,小組討論:以下官員或文人如何“得罪”了皇帝?
3、后果 閱讀材料,思考:清朝大興文字獄產生了怎樣的后果?
材料一:今人之文,一涉筆惟恐觸礙于天下國家……消剛正之氣,長柔媚之風。 ——李祖陶《邁堂文略》 材料二: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龔自珍《詠史》
(二)文化專制政策
1、大力提倡尊孔讀經,整理文獻和編纂書籍。 出示《紀曉嵐》和《四庫全書》圖片,顯示魯迅的評價:
魯迅評價《四庫全書》說: “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 2、開展禁書、毀書活動。 社會危機的加深
君主專制的強化
定義:從知識分子的文章、詩詞中摘取只字片語,加以歪曲解
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批冤案。
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
分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后果1:造成社會恐怖,摧殘許多人才。 后果2:禁錮思想言論,阻礙思想學術進步。
培養學生理解事物本質的思辨能力。 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技能。 培養學生閱讀史料。
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
5
三、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
根據教材和材料概括:清朝有哪些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 出示材料: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清朝流傳的民謠
出示和珅圖片
得出結論: ①政治:官場腐敗
出示文字:嘉慶皇帝南巡杭州,目睹了旗兵表演騎馬射箭的尷尬場面:“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墜地。” 出示圖片《養鳥的旗人》 得出結論: ②軍事:軍備廢弛
出示文字:康熙、雍正兩朝精心管制,存銀高達7000萬兩;到了嘉慶十九年,存銀僅為1240萬兩,只相當于乾隆朝存銀最多時的六分之一。 得出結論: ③經濟:財政危機 出示圖片《清代賣身契》《清代農民賣兒賣女圖》 得出結論: ④民眾生活:困苦
四、閉關鎖國政策 1、原因 出示材料:
材料一:浙民習俗易囂,洋商錯處,必致滋事。 —
—《清高宗圣訓》
材料二: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國)貨物以通有無。
——乾隆帝致英國國王書(1793年) 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經濟的封閉穩定。 2、表現
順治時期:頒布“禁海令”“遷海令” 康熙時期:四口通商
乾隆時期:一口通商,“廣州十三行” 由此得出含義: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出示《廣州十三行》圖片
講述: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負責承銷外商進口貨物,代外商收購中國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國商人。 出示《防夷五事》 禁止外國商人在廣州過冬;
外商在廣州必須住在行商的商館內,由行商負責
依據教材和材料,回答問題。
依據材料,總結社會矛盾加深的表現。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管束稽查”;
中國人不得向外商借款和受雇于外商; 中國人不得代外商打聽商業行情; 外國商船停泊處,派人彈壓稽查。
3、影響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會帶來哪些影響? 出示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圖片、火車圖片。 18世紀西方工業革命,出現了蒸汽機、火車。 出示文字:1840年,中國人均糧食200公斤左右,美國接近1000公斤;中國年產鐵不及法國1/10,不及英國1/40。
出示材料: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至少在過去150年里,(中國)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
——馬戛爾尼
以史為鑒 學習完這課大家有什么感受?(可以從君主專制加強和閉關鎖國政策等為出發點考慮)
課堂小結: 利用框架圖進行總結
利: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保衛作用。 弊:使中國錯失了向
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
程。
閉關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改革開放才是強國之路。 專制導致腐敗,激化社會矛盾,必須實行民主的制度。
培養學生的價值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