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經濟體制改革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第8課《經濟體制改革》山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
知道我國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特點和作用;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四次農村生產關系調整的基本史實。知道城市中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目標和方式;知道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認識改革對于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8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關鍵的一課,是對前一課我黨提出的偉大決策實施的具體闡述,主要講述實行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和城市全面展開。本課包括三目:“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目,介紹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一目,著重敘述了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以及國有企業改革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實行政企分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目,著重敘述了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其意義。
通過本課的學習有利于學生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我黨制定的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決策的基本知識,認識到改革開放總方針的正確性,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繁榮昌盛的強國之路。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多較為系統的歷史學習,閱讀分析能力和對某些歷史問題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提高,初步具備了用歷史的眼光來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具備了與他人合作、拓寬知識的能力,能夠與同學合作完成一定的探究任務。
但改革的史實對學生來說相對久遠,他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卻對改革前后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缺乏親身體驗,對歷史問題的理解過于膚淺,難以把握改革的實質,難以理解教材中提到的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因此,在安排本課教學時,教師要盡量提供適量資料,設置問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淺出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學習。
【教學目標】
基礎 知識 了解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 掌握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國企的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能力訓練過 程 方 法 以史帶
論
理解原理
了解農民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擁護和農村面貌的改變,理解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 評價政
策
通過經濟體制改革以來經濟發展的業績,說明經濟體制改革政策是完全正確的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民族復
興
責任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發生巨變的事實,證明了這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有志
者應當學好本領,沿著這條道路完成民族復興大業
唯物史觀 我國目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體制,汲取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多樣
性的成果,符合國內外實際情況。青年學生必須具備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
識,才能肩負起實現偉大理想的重任
情感體調查了解國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變化,感受市場經濟帶來的好處,培養團隊合作
2
續 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城鄉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意義。
教學難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意義。
【教法學法】
教法:教師收集相關圖片、音頻視頻及文字材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啟發引導法、史料教學法、討論分析法、補充講授法)
學法:學生在課前搜集身邊的國有企業改革前后的變化及發展資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小組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觀看教師在自己家鄉(新農村)錄制的視頻,讓學生切身感受現在新農村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學習目標的出示
三、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出示材料,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可知當時農村人民生活極其的差,所以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第一個吃螃蟹的就是:安徽鳳陽小崗村。 材料:
學生觀看微課,注重知識的提取和信息的獲得。
結合課本知識和微課內容,師生共同完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知識點。(同時出示圖片加深理解。)
學生連一連:建國以來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變革。(時間和事件一一對應)
教師強調:在這四次生產關系的變革中,只有土地改革是土地私有,其它的全是土地公有,只有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其它全是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深特殊之處的記憶。
學生回答:農村生產關系變革帶來的啟示:實事求是,合乎經濟規律,生產關系的變革必須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 出示兩組圖片:
第一組:綠色蔬菜基地、花卉生產基地、水果生產基地。這組圖片反應的是農村農業如何的發展?
學生回答: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
第二組:紡織業、肉類加工、小食品加工。這組圖片反映的是農村出現了什么?
驗 適應環境
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3
學生回答:農村鄉鎮企業快速發展起來。
教師總結:所以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到一定階段有兩個重大作用:1、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2、鄉鎮企業的發展。
教師解釋:鄉鎮企業,同時舉幾個中國鄉鎮企業的列子:隆力奇、格蘭仕、森達、雅戈爾、美的。
學生解釋:中國這幾個鄉鎮企業(隆力奇、格蘭仕、森達、雅戈爾、美的)主打品牌。 出示圖片:鄉村新曲:漫畫“吃水不用擔、做飯不冒煙、看戲不出門、學校大改觀” 我們在努力踐行習主席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
中國要強, 農村必須強; 中國要美, 農村必須美; 中國要富, 農民必須富。
——習近平
(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出示表格:
1976年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
項目 內容 飲食 人均每天消費糧食將近1斤,肉、蛋、奶很少。
收入
職工工資比1966年平均降低4.9%
農民年終收入只有62.8元,全國尚有2.5億農村人口未解決溫飽問題。
學生回答:表格反映了城市人民的生活并不好。 出示圖片:美國紐約海爾集團大廈。
“上班八點鐘來,九點鐘走人,十點鐘時,隨便往廠區大院里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 學生回答:說明當時海爾集團職工工作積極性不高,不愿在工廠待著。 教師總結:農村改革之后,城市也特別有必要進行改革。
小組討論:每組分發一份材料,仔細分析材料,總結當時城市的實際狀況。 一組五組材料:《數字中的生產狀況與效益》
1978年我國每個職工創造的平均價值只有0.9萬元人民幣,而美國為6.5萬美元。1952年到1983年,國家向重工業投資4150億元,同期重工業給國家積累的資金只有8150億元。
二組六組材料:一幅圖片:《封閉的中國社會——外國記者鏡頭中的長安街頭》
4
三組七組材料:
1、《史學家筆下的中國城鎮》:
全民所有制單位職工的平均工資:1957年是637元,1978年是644元。 ——林蘊輝《國史札記》
天津市:1975年,工廠第一線工人70%是二級工,月薪41.5元。1950年人均住房面積3.8 平方米,1972年3平方米。 2、《國家領導人的決心》
陳云(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78年12月說:“建國快三十年了,現在還有要飯的,怎 么行呢”?
鄧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1980年4月說:“現在說我們窮還不夠,是太窮”。 ——林蘊輝《國史札記》 四組八組材料:《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5
小組派代表在全班回答討論結果。
師生共同總結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中心環節、意義。 教師強調:城市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的改革
教師分析:政企分開,擴大了企業經營自主權;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了職工的積極性。 (三)、概念鑒定
經濟體制改革: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其中: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是前提;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的環節是內容;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目的。
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從而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填一填:學生通過預習,完成填空題。 學生齊讀。 出示著名話語:
在中國,搬一張桌子都需要流血,實現現代化的轉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魯迅 這如同在一枚硬幣上讓一艘航空母艦進行一百八十度的轉向。然而,中國竟然奇跡般地做到了。 ---西方評論 教師總結:中國奇跡般的做到了,通過生產關系的變革解放了生產力,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五)、聯系家鄉
陽泉最重要的企業就是陽煤。
教師提問:陽煤要想快速發展,必須緊跟時代潮流,順利實現轉型,作為我們每一個愛家鄉的陽泉人,為陽煤提幾點有效建議。 學生1回答:注重科技的發展。 學生2回答:引入先進技術。
教師總結:總之,發展高科技才會進步,陽煤必須引入新型科技。陽煤正在朝這方面努力。 播放視頻:陽煤引入智能機器人。節省人力物力,高效發展。
教師總結:在促進陽泉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必須全力以赴。 (六)、課堂小結
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本節課主要學習的是對內改革,主要有農村經濟體制的變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經濟體制的變革——國有企業的變革;通過一系列改革,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大家要明白,我國目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體制,吸取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多樣性的成果,符合國內實際情況和世界發展趨勢。所以,大家要自覺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長大了才能肩負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四、作業布置
完成選擇題
主要是以圖片史料為主的題型,著重提高學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6
【信息技術應用策略】
【板書設計】
對內改革
農村 城市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國有企業改革
目標: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