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明朝的統治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七年級歷史下冊14課明朝的統治-黑龍江 - 伊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14課 明朝的統治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廢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處理朝政,設置錦衣衛,以
八股取士等加強君主專制的基本史實。了解明朝經濟的發展。
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重點由學生討論、研究、分析、歸納。同時進行縱向對比、聯系。通過讀書指導法,講授法,學生
自主學習、分組討論,合作探究來完成教學活動。教學中多采用多
媒體輔助教學、包括利用視頻軟件,對所需視頻進行剪切編輯,網絡平臺搜索材料等。
情感、態度與
價值觀
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明朝君權的加強,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同時它又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
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現。通過對科舉制度的評價,提髙學生運用辯
證的兩點論的方法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 課型 新授
課時 2課時
教學重點
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通過自主歸納、前引后聯、溫故知新、直觀圖片史料等一系列的活動與探究,達到切實理解君權加強的措施。) 教學難點 難點是八股取士。八股取士無論從內容還是影響
看都是很復雜的,加之學生對“八股文”缺乏感性認識,更不易理解。需
要教師設計直觀、通俗、有效并帶趣味性的教學方法。 教法分析 創境、設疑、活動探究法 學法分析 合作探究學習法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問題與情境 師生行為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播放<<鳳陽花鼓>>里最知名的唱段“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然后向學生提問:鳳陽花鼓里的朱皇帝指的是哪一位皇帝?引起學生的興趣。
在欣賞歌曲之后,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一)明朝的建立
出示自主學習任務:閱讀課本66頁,第一自然段,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學案第一部分——明朝的建立,并能簡單復述明朝的建立情況 。
學生復述出明朝的建立情況: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朱元璋 就是明太祖。
教師引導:在我國歷史上,像朱元璋這樣參加過農民起義的開國皇帝還有誰?
學生討論:像朱元璋這樣參加過農民起義的開國皇帝還有 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
認真聽取教師的介紹, 并說出明朝的建立情況,強化記憶。
講授新課 (二)朱元璋強化皇權
過渡:“一個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來鞏固統治?”通過學生回憶,引出“朱元璋強化皇權”這一內容。
出示自主學習任務:閱讀課本67、68頁,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學案第二部分,分別歸納明太祖、明成祖加強君權的措施。(課件展示)
給學生一定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討論歸納相關內容.
1.改革行政機構:
取消地方的行中書省,設立“三司”,直屬中央,
還先后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鞏固皇室。 在中央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職權,使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還分散兵權,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這樣皇帝就直接掌握了軍事大權。
多媒體出示中央和地方前后行政機構圖
教師引導:明朝初年對地方和中央機構的改革有何利弊? 學生討論:明朝政治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皇帝權力的加強,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簡化辦事流程,提髙行政效率的作用,但是造成皇帝權力過大,一旦失誤,無人敢問責的現象。 2.設立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廠衛特務機構。
明太祖設錦衣衛,明成祖設東廠,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的一種表現。
多媒體出示“宋濂請客”和展示錦衣衛圖片和錦衣衛主題 教師引導:結合材料,你們認為特務機構錦衣衛對社會造成了哪些影響?
學生討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有利于皇帝對臣民的監視 和偵查,加強了君權,對維護中央集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這種特務統治使得臣民們終日誠惶誠恐,唯命是從,凡事按部就班,不求進取;同時,這種做法也使法律受到嚴重破壞。司法機構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聯系現實,根據你們所了解的法律知識,你們認為特務機構錦衣衛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權利?對社會造成了哪些影響?
(侵犯了人民的平等權、人身自由權、政治權、名譽權、等等。
學生思維活躍,積極發言,各抒己見。
讓學生理解明朝為加強君權在各個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從中培養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
學生思維活躍,積極發言,各抒己見。
講授新課 (三)科舉考試的變化
多媒體出示
“看榜文”圖
出示自主學習任務:閱讀課本67、68頁,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學案第三部分,思考明朝科舉制有什么發展?有什么影響? 學生討論:命題特點:只能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經》《尚書》
學生相互討論、交流,積極思考分析,聯系自身實際大膽發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禮記》《周易》《春秋》;答題觀點: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題,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文體特點:只能分為八個部分。 材料:愚以為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顧炎武 根據上述材料,結合課本P68頁最后自然段和P69頁課后活動,談談你對明朝科舉"八股取士"的看法。 學生討論,教師就學生回答問題進行點撥和總結:
從考試制度來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試的辦法,是考試規范化的結果,增大了考試標準的客觀性,對于以后的考試制度也有借鑒意義。各種規定過于僵硬死板,以文體束縛了內容的發揮,加之命題內容的狹窄,束縛了思想。尤其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而不講求實際學問,最終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這對中國的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 造成嚴重阻礙。
(四)
經濟的
發展
出示自主學習任務:閱讀課本69頁,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學案第四部分,思考明朝農業、手工業、商業有什么發展? 學生結合書本討論,明確:
1.明朝從國外引進農作物新品種:玉米、甘薯、馬鈴薯、花
生、向日葵
等。
2.手工業的發展: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絲織業(蘇
州是明代絲織業的中心)、制瓷業(景德鎮的青花瓷器,暢銷
海內外)
3.商品經濟活躍:①北京、南京成為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另
有數十座較大的商業城市。②出現了有名的商幫,其中徽商、
晉商最為著名。
教師引導:為什么要引進這些作物品種?
因為它們的成熟周期短、產量高。解決了糧食緊張的問題 學生看書,歸納總結,回答問題.
本課小結
課件出示明朝強化君權的措施圖。強調明朝是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一個時期,但是明朝時期我國封建制度開始逐漸衰落。
建構新知體系的同時, 鞏固知識。
作 業 設 計
多媒體顯示練習題,獲取反饋,及時補缺
板 書 設 計
教學反思
通過共同探究讓學生認識到明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一個時期,但是明朝時期我國封建制度開始逐漸衰落這一結論。從其采取的措施看,是以強化君主專制為核心,將對全國的統治最大限度地置于皇帝一人之下,杜絕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預,它標明封建制度僅靠正常的統治措施已無法維持,從而只得依靠用強權,靠利用皇權的絕對化、特務,加強對人民的鎮壓和思想控制。統治者的特務統治,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等違背了歷史潮流,阻礙了歷史進步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