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科技文化成就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山西省 - 太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課時教學設計首頁
授課時間: 2019 年 6月 3日
課 題 科技文化成就
課型
新授
第 幾
課時
第1課時
課 時 教 學 目 標
1. 了解“兩彈一星”與載人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知道雜交水稻技術及青蒿素的發現對中國乃至世界的貢獻;了解“雙百”方針,知道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成就;認識錢學森、鄧稼先等優秀科學家對我國科技的發展作出的貢獻。
2. 研讀圖片、文獻、視頻等多種類型的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類型史料的能力,培養史料實證意識,學會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3.理解科技和文化發展的重要性,培養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勇于奉獻、開拓創新的意識;學習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嘔心瀝血、淡薄名利、奮力開拓的精神品質,樹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學習中國科技、文化事業的成就,堅定文
化自信,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 學 重 點 與 難 點
重點:“兩彈一星”研制的原因及意義
難點:通過雜交水稻、青蒿素認識科技的重要性。 教 學 方 法 與 手 段
方法:材料研讀法、小組討論法、問題引導法; 手段:教材、多媒體、板書、導學案等 使 用 教 材 的 構 想
整體構思:以“信中國”為主線,下設“一封求救信”、“一封感謝信”、“一封囑托信”,
三封信起到了引子的作用,形散而神不散,使整節課新穎而渾然一體。“信中國”有著深刻的內涵,可以是折射著時代精神的偉人故事,也可以是抒發普通人物的小小情懷;同時,“信中國”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更是文化自信,但不論是前者的情懷凸顯,還是后者的民族自信,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都必將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持!
教材使用構想:通過教材中正文大字部分,完成導學案上的自主學習部分,歸納出知識的整體框架脈絡;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物掃描”和頭像圖片,挖掘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體驗科學家在當時環境下面臨的困難,進而感悟科學家高尚的精神品質內涵;認真研讀教材中的“材料研讀”,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學習;通讀“相關史事”,明確黨和政府對科技的重視和規劃;通過課后活動題的完成,感悟我國近年來取得的巨大科技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三 維 )
課時教學流程
教 師 行 為
學 生 行 為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導入:看到“信中國”,大家想說什么,談談對“信”的認識 在學生回答基礎上,總結:大家各抒己見,從不同層面表達了對“信中國”
的看法,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一封別樣
的信,“一封求救信”!
第一環節:
多媒體播放視頻《一封求救信》 提問:1.錢學森為什么被美國軟禁?
2.從錢學森歸國的歷程中我們感
受到他那些高貴的品質(精神)? 過渡:錢學森的回國大大推進了我國
“兩彈一星”工程的進程。那么,“兩
彈一星”具體指哪些呢,它們的研發有
什么意義?
多媒體出示基礎知識填空題。(檢測自主學習情況) 過渡:自主學習的效果不錯。在掌握了
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我們思考一個問
題:當時的中國為什么要下決心研制
“兩彈一星”?多媒體出示材料:
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戰爭中,麥克阿瑟狂妄地建議,美國應投擲20至30顆原子彈轟炸中國,在中朝之間沿鴨綠江設置一條放射性地帶; 材料二:1954年,赫魯曉夫(蘇聯領導人)在回答是否能在制造核武器方面予以中國幫助時說,搞核武器是很費電的,現在就是把中國所有的電力都投入進去也不一定夠用,只要蘇聯有核武器就行。
舉手自由發言,……“信”是自信、信任,也是信件,用來表達溝通等等。
認真聆聽、觀賞。
舉手自由發言。
在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舉手回答填空題。
自主認真研讀材料(P92材料研讀),提取信息,后小組分享、交流,達成共識,然后以組為單位,派代表展示。其他組補充、完善,最后進行總結概括:
為了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壟斷,保衛我國的安全,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維護世界和平,我國做出了獨立自主研制“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
熟悉的事物導入,激發興趣,表達有效;
觀看視頻認真投入;
回答問題積極,視頻信息提取有效準確;
預習基礎上,檢測自主學習效果,能準確提取有效信息;
認真讀材料,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能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課時教學流程
教 師 行 為
學 生 行 為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材料三: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后還要比
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論十大關系》(1956年) 材料四: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鄧小平 思考問題二:
閱讀P91“人物掃描”第一部分,誰領導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工作?在研制過程中,科研人員們又遇到了怎樣的難題? 多媒體出示補充材料:
1960年,進入了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的中國處在饑餓的邊緣。有外國人嘲笑說,你們中國窮的五個人穿一條褲子,還想搞什么導彈、原子彈。
這些精神就是“兩彈一星精神”。
過渡:除了“兩彈一星”工程,我國在載人航天工程領域也有重大突破。多媒體出示圖片:
第二環節:
多媒體播放屠呦呦寫給《人民日報》的信。 問題:
1.屠呦呦在信中主要介紹了什么內容? 2.屠呦呦表達了對誰的謝意,為什么?
自主閱讀,提取信息,后小組分享、交流,達成共識,然后以組為單位,派代表展示。其他組補充、完善,最后進行總結概括: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等精神。
集體說出圖片所包含的信息:時間、人物、事件及標志意義,認識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認真聆聽,思考問題,自由發言。
抓關鍵詞,最大限度地提取信息。
讀材料,進行總結概括,形成重證據的意識。
從圖片中提取信息,信息準確有效。
專注力極高,能從信中有效提取信息。
課時教學流程
教 師 行 為
學 生 行 為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多媒體出示材料: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
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著于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2016年感動中國頒獎詞 提問:20世紀70年代初,青蒿素的發現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其意義有哪些?
過渡:除了屠呦呦,在中國,還有這么一位科學家也獲得了感動中國的至高榮譽,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多媒體播放袁隆平與屠呦呦在搞科研時的條件環境,思考他們遇到的困難及克服這些困難應具備的品質。
在完成上述問題后,結合屠呦呦的感謝信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過渡:正如同學們所言,科技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科技如此重要,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來看習主席的“信”。
舉手主動有感情地朗讀頒獎詞。
自由舉手回答問題。
集體朗讀,并說出袁隆平的貢獻。
認真閱讀材料,舉手自由發言。
小組合作討論,派代表展示。 優美的語言,至高的榮譽,體驗科學家的偉大貢獻和高尚的品格。
明確袁隆平的偉大貢獻。
通過拓展材料,充分認識到科學家取得成就需要付出的汗水和克服的困難,以及需要的毅力和高貴品質。
小組討論熱烈,代表展示語言組織到位,做到了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課時教學流程
教 師 行 為
學 生 行 為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第三環節:
多媒體出示習近平主席寫給青年的一段話:
最后,多媒體出示港珠澳大橋的總工程師林鳴的一句話:“只要你想怎么干,我們國家現在都有能力,能夠干成。” 提問: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過渡:是的,隨著我們綜合國力地增強,我們的自信心也在逐漸增強,習近平主席說
過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實現文化自信,必須取得更多的文化成就。那么,我國取得了哪些文化成就,文藝方針是什么?
集體朗讀主席的這段話,明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努力學習科技文化知識,這是主席的囑托,也是時代的使命!
集體回答:感受到了一種自信。
集體朗讀: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集體說出“雙百”方針,列舉出文化成就。
朗讀有氣勢,明確了國家對我們青年的寄托及我們應該怎么做。
自然地過渡到自信話題上。
明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回歸課本,梳理我國在文學藝術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取信息準確有效。
課時教學流程
教 師 行 為
學 生 行 為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最后,板書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結語:
同學們,我們今天通過三種不同的信完成了本節課內容。小信見大真知,每一封信里都流淌著我們濃濃的愛國之情,見證著祖國成長與壯大的印記。對于個人來說,科技文化知識掌握在我們手中,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對于社會來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能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對于祖國來說,科技能實現我們的中國夢,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習!
共同總結,聆聽。
師生共同總結回顧本節課所學,條理知識,升華認識。
課時教學設計尾
板 書 設 計
作 業 設 計
完成課后活動題1、2, 收集資料(文字、圖片、視頻等),
整理成歷史小短文。 要求: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教 學 后 記
本節課主題鮮明,線索清晰,材料新穎多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專注認真,回答問題積極有效,對科學家的高貴品質達成了一致的認同,在情感方面實現了共鳴,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了增強;
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導學案,課前進行了充分預習,基礎知識基本自主掌握;
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又發揮小組合作的功能,大家在交流中群策群力,表達、交流與共享,共同合作完成了本課重難點的學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