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深圳市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深圳市小學語文優質課部編版二年級下冊《阿利的紅斗篷 第二課時》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深圳市小學語文優質課部編版二年級下冊《阿利的紅斗篷 第二課時》
《阿利的紅斗篷》系列課例設計
所屬學科: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美術跨學科
教材版本: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
適用對象:小學二年級學生
教學背景:深圳市福田區福苑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均進行跨學科教學,班級采用包班制管理模式,兩位班主任老師教授全部學科內容,使得跨學科教學成為了可能。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千人糕》十分適合學習如何說清制作過程,并鼓勵學生珍惜食物,體會勞動光榮,而《阿利的紅斗篷》這本經典繪本,其編寫很有特色,將自制羊毛斗篷的過程清晰表述,并有暗藏的時間線和支線故事,與《千人糕》的主題正相契合,適合進行跨學科教學和拓展閱讀。
教學目標:
1. 有條理的復述故事,借助流程圖說清斗篷和千人糕等物品的制作流程,產生尊重自然、珍惜勞動成果的心。
2. 學習日記的寫法,并能從日記中獲取信息。學習轉述的方法。
3. 正確的認讀《阿利的紅斗篷》英文故事,學習詞匯Charlie 、Needs 、 Cloak、sheep、then。
4. 了解可以進行染色的植物,并制作草木扎染手帕,學習了解草木染的傳統文化。
5. 學習“兩個日期之間隔了幾天”的計算方法,并能夠運用。
6. 通過正確熟練的朗讀《千人糕》課文,培養學生關心自然,熱愛生活的熱情。會認、會寫本課生字。
教學方法:以讀促悟、直觀演示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閱讀
一、創設情境,引入繪本故事。
1. 講述故事,學生總結故事大意。
2. 有哪些地方是故事沒說清楚,可是你很想知道的?
3. 引出:配上圖畫進行閱讀,尋找答案。
二、閱讀繪本。
1. 細讀文本開頭,積累量詞,了解細節:為何要說可憐的阿利?為何需要新的斗篷?
2. 讀一讀春天開始,阿利做了哪些事,他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做什么事?用“先……再……然后……最后”的連接詞有序介紹。
3. 繼續故事,用連接詞介紹染色織布的過程。拓展了解草木染。
4. 介紹縫制的過程,了解什么是“別針”怎么“別住”。
5. 回顧整個過程需要的工具,運用的動作詞。
三、制作流程圖,有條理的介紹制作流程。
1. 提問引入:“千人糕”是什么?它真的是一千個人一起做的嗎?
2. 觀看“千人糕”流程圖,說一說過程。
3. 情境:其他村民也想做一件斗篷,于是阿利想將制作斗篷的過程繪制成一份簡單易懂的流程圖,然后講解給村民們聽。
4. 小組合作5分鐘:自備安全剪刀、膠水、三個顏色的粗彩筆,教師提供圖、文素材,小組合作制作流程圖。
5. 組員輪流當阿利,練習如何向“村民”們介紹斗篷的制作流程,講的不清晰的地方,其他組員可以舉手提問或補充。
6. 抽簽器,抽到的小組請代表上臺做阿利,向全體村民介紹:各位村民好,我是阿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怎么制作紅斗篷。首先——接著 ——然后——再——最后……
7. 村民們認真傾聽,聽完了流程,覺得哪里沒講明白的,請舉手提問。
8. 總結幾點“阿利”回答不出但是又很受關注的問題,課后請同學們查找資料,將流程圖進行補充說明。(學習單:聽完了流程圖,我覺得有的地方還不太明白,我想繼續探究的問題是——————)
9. 思考:斗篷是怎么變成紅色的?還有哪些東西可以讓物品上色?
了解草木染,哪些天然的植物可以為布匹上色。
第二課時:
一、繪本故事,往往不是簡單的配圖,還有更多的信息藏在圖畫之中。
1. 觀察圖畫,請同學說一說,阿利想要做什么,他可能在想什么?試著說一說。
2. 圖畫中還有另一位經常出現的角色:黑臉羊。它在干什么,可能在想什么?從頭閱讀繪本,關注黑臉羊的故事線。請同學幫黑臉羊的做法、想法進行介紹,引導學生關注阿利和羊的表情、動作以及背景猜猜情節以及人物心理。將故事串起來,先同桌互相講一講,再進行分享。
3. 這個繪本中,還有一個經常出現的角色,你留意到了嗎?
4. 引導出小老鼠的故事線,先看前四幅圖,說想法,再往后找依據。引起學生探討:小老鼠是在偷、還是借東西?說說你的看法,并找到線索和依據。
5. 鏈接《爺爺一定有辦法》,引導學生關注繪本中隱藏的故事線。
二、為故事補充日記
1. 老師出示情境:阿利將做斗篷的制作過程寫成了日記,但是有些內容有所缺失,你能幫阿利將日記補充完整嗎?
2. 試著轉述阿利的話:將“他”變成“我”。
3. 仔細觀察圖畫,補充阿利的想法。
4. 教師小結:發現日記的共同點,注意書寫格式。
5. 學生完成書寫日記學習單。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