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深圳市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深圳市小學語文優質課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在天晴了的時候》深圳市南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深圳市小學語文優質課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在天晴了的時候》深圳市南山
12 在天晴了的時候
【教材分析】
《在天晴了的時候》是戴望舒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體現了真實與想象的融合,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雨后天晴的景象。這首詩節奏舒緩,敘述緊湊有序,一次描寫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等景物,最后寫了雨后漫步小徑的獨特感受,將親近自然的愉悅表現得淋漓盡致。
【設計理念】
詩歌教學應在引導學生想象和指導學生朗讀中來帶領學生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情感。在本課教學中應體現對精讀課文所學知識及技能的綜合運用,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首先是要放手讓學生練讀詩歌,做到讀正確,讀出詩歌的韻味。接著,借助課件、平板出示的學習提示,讓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詩句,自主感悟交流。再次,借助本課營造的氛圍,借助“希沃授課助手”的軟件平臺,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所學的詩歌寫作技巧進行模仿創作,深入體會詩歌這種形式的文體。最后,在朗讀、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學情分析】
當學到這首詩歌時,學生已在前面接觸學習到了許多詩歌,對詩歌的情感表達、寫作手法等都有基本的體會,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有能力進行自學。通過老師指導、小組交流點評、全班共讀等方法,幫助學生完善朗讀技巧,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來感受詩歌的韻味。
【教學目標】
1. 通過組內輪讀、老師相機指導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會認“炫、垢、怯、曝、赤、涉、暈”及其詞語;用連一連的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炫耀、膽怯、塵垢、暈皺、閑游”5個詞語。
2. 采用老師范讀、小老師帶讀、小組展示讀等方法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體會詩中表達的自由愉悅的意境。
3.通過自主想象、自由表演、圖片理解等方法體會課文,通過聯想拓展模仿課文進行書面表達,學會描寫一種景物,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有感情朗讀,逐層次理解重點字詞,關鍵句子,體會詩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難點: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從中感悟自然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
2.教具準備:教學課件、平板、希沃授課助手軟件、多媒體音視頻。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演示法、讀書指導法、自主學習法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介紹作者
1.圖片導入:【出示一組春天和雨過天晴的圖片,配以音樂】(ppt1-4)
師:同學們,看著春日里美麗的景色,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你有什么感受?(學生發言交流)(ppt5)
2.導入課題:
師:多么美的景色啊!是呀,雨過天晴,正是我們出去走走的好時候,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戴望舒就有這樣的經歷,并由此寫下了詩歌——《在天晴了的時候》。這節課我們跟著詩人戴望舒一起去欣賞雨后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吧。╬pt6)請齊讀課題:在天晴了的時候。(ppt7)
3.介紹作者:
師:一首詩歌的內容往往與作者和時代背景有著極大的聯系,《在天晴了的時候》這首詩歌作者是?(生:戴望舒)有沒有哪位同學在預習的時候去了解過戴望舒呢?(學生自由發言,檢查預習,師相機點評)
展示詩人資料: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今杭州余杭區)人。是現代中國詩壇上負有盛名的“雨巷詩人”。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為中國現代象征派詩歌的代表。他的詩歌和詩論極富個性,雖然總量不多,卻“以少勝多”,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是一位現代派象征主義詩歌代表人物,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視的地位。他的《雨巷》《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等詩篇,堪稱中國新詩的杰作。(ppt8)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導入的方式,帶領學生迅速走進美好祥和的大自然的情境當中,引入新課。隨后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初步了解詩人的時代背景,對后面學習詩歌的內容情感做好鋪墊。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一)初讀,解決字詞。
1.自由朗讀詩歌。
師:通過前幾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朗讀現代詩歌的一些基本方法,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邊讀邊做到以下幾點:
(1)自由朗讀詩歌,讀準字音;
(2)不理解的詞句做好標記,多讀幾次嘗試理解它。認清字形,畫出生字新詞。(生自由朗讀)(ppt9)
2.師巡堂檢查自學情況。(ppt10)
3.課件展示帶拼音生字。(ppt11)(朗讀方式:小組輪讀,相機指導。)
師:請這個小組的同學來挑戰朗讀這些字詞。
易讀錯:“赤腳”“涉過”“膽怯”“曝著”(個別讀);
讀準翹舌音:“赤、涉”;
讀準易錯字:“怯(qiè)”;
多音字:“曝(pù)”、“暈(yùn)”。(ppt12)
(例句:在陽光下曝(pù)曬過久會有中暑的危險。/他有些不光彩的事情被曝(bào)光了。)
4. 指名讀詞語,相機解釋詞語意思。(ppt13)
師:同學們,這些詞語的意思你都理解嗎?請你來連一連!酒桨逭故驹~語,學生自主完成】(用連一連的方法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同步理解“炫耀、膽怯、塵垢、陰霾、暈皺、閑游”等詞語。)
師評:你們真是愛思考的孩子。
(二)再讀體會韻律。
1.老師范讀,指名點評。
師:剛才你們讀得太好了!老師也想試一試!請聽老師讀。(ppt14)(師范讀)讀完后你發現了從中發現了什么呢?(自由發言)
2.全班齊讀,發現韻律。
這一次我們配上音樂,一起再來讀一讀吧!【配音樂朗讀詩歌】(ppt15-20)讀完之后,同學們有沒有覺得這首詩越讀越朗朗上口,有同學知道為什么嗎?(出示標紅字體)是的,這首詩里藏著許多押韻的朋友呢!你能說說韻腳是什么嗎?(指名回答)(出示韻腳“ou”。)(ppt21)詩歌中有了押韻,就能為它增色添彩,更加地吸引讀者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初讀詩歌,讀準字音,同時幫助學生積累多音字“曝”,以及發現詩歌韻腳ou。
三、深入研讀,欣賞美景
(一)學習第1小節
1.自由朗讀詩歌的第一節。想一想文中描寫了哪些雨過天晴的景物?用圓圈把景物名稱圈出來。(指名回答)(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ppt22)
2.分組朗讀相關的詩句,相機指導朗讀。
①給雨潤過的泥路,一定是涼爽又溫柔;炫耀著新綠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凈了塵垢;
師:讀完這兩句詩給你什么感覺?想到了什么畫面?(小路:濕潤的、涼爽的、溫柔的;小草:新綠的、充滿生機的、活潑的)你走在這樣涼爽而又溫柔的小路上,呼吸著野外的新鮮空氣,欣賞著富有生機的小草,會有什么感受呢?我們可以讀出什么樣的心情?(舒服的、開心的、暢快的……)同學們,當把你的感受融入到你的朗讀中,輕輕地讀出這溫柔,這涼爽。(ppt23)
③不再膽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們的頭,試試寒,試試暖,然后一瓣瓣地綻透;抖去水珠的鳳蝶兒,在木葉間自在閑游,把它五彩的智慧書頁,曝著陽光一開一收。
師:讀完這兩句詩給你什么感覺?想到了什么畫面?(小白菊:美麗的、自信的、綻放的;鳳蝶兒:自由自在的、快樂的、五彩的)充滿自信的小白菊,享受著這個世界的溫暖,請你讀出小白菊的自信與滿足以及鳳蝶兒的悠閑。(ppt24)
3.理解“綻透”、“智慧書頁”。
師:同學們,老師有個疑問,我們應該怎么去理解“綻透”這個詞呢?【通過插入微課視頻,動態理解】
我們先來逐字理解看看:“綻”是指綻放、開放的意思,“透”在這里有極度、極致的含義,把它們結合起來理解就是說小白菊一瓣瓣綻放的樣子。在這里我們積累了一個理解字詞的方法:逐字理解是學習字詞的好方法。(ppt25)
師:那么在描寫鳳蝶兒的這些文字中,這個“智慧書頁”和鳳蝶兒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來看看鳳蝶兒和書頁的圖片,誰能來描述一下他們的特征。(書頁和鳳蝶兒的翅膀:一開一合、重量很輕……)書頁和翅膀都有相同的特征,那像這樣用與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的寫作手法就叫做——比喻。在這里是用翅膀比作書頁,你把這個寫作手法積累到書本了嗎?(ppt26)
小結:我們詩歌的過程中,除了朗讀,如果加上一定的想象,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詩句的意思。
4.小練筆。
師:在詩人生動的筆觸下,我們仿佛也處身于天晴了的小徑邊,除了可以看到濕潤的泥路、炫耀著新綠的小草、綻放的小白菊、自在閑游的鳳蝶兒,請你想象一下,還可以看到什么景象呢?請你模仿著詩歌的句式,也來當一回小詩人吧!【平板上呈現“學習單”,學生自主完成】(ppt27)
5.展示分享:【利用“希沃授課助手”在線展示學生習作】教師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深入指導學生學習第一小節,通過配樂朗讀、逐字理解、想象創編等方式幫助學生體會詩句情感,達到指導朗讀的目的。同時通過復習比喻的寫作手法,配合想象,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創作,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四、拓展思維,豐富畫面。
1.齊讀第2、3節
師:天晴之后,詩人還遇見了哪些景物呢?我們一起讀一讀第2、3小節。(指名回答)(ppt28)
2.小組合作學習(ppt29)
師:按照剛才的學習詩歌的方法,小組自學第2、3小節。不理解的詞句共同討論,想象畫面,再有感情地朗讀請和組員討論交流理解。(師巡堂指導)
師:現在是小組展示時間,有哪個小組愿意來分享你們的學習成果?(小組自由發言,師相機指導)
3.學習第2小節 (ppt30)
師:在第2小節,詩人第二次發出號召:“到小徑中去走走吧”,表現了作者全身心投入大自然,親密接觸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伴的美好。
師:詩人寫到 “赤著腳,攜著手,踏著新泥,涉過溪流”連續的四個動作,哪位同學愿意來演一演?誰來點評?(這位同學的動作顯得非常活潑、活躍……)就像同學們表演的那樣,這兩句詩借助跳躍的節奏和音韻的變化,將親近自然的愉悅表現得淋漓盡致。(ppt31)
3.學習第3小節
師:這一節出現了三個動作分別是:推、移動、閑游,這些都是人特有的動作,你們一定知道作者在這里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擬人。作者用擬人的手法給新陽、暗綠和云賦予了人特有的動作,仿佛它們都擁有著鮮活的生命,更體現出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 (ppt32)
4.拓展思維:
師:詩人用一個“推”字便將“新陽”擬人化,雨后天晴的明麗畫卷似乎也隨之舒展。從這些畫卷中你都想象到什么?你們有沒有像詩人在雨后出去走一走的經歷?有沒有留心觀察過雨后天晴時的景象呢?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天晴了,陰霾散去,新陽帶來了明朗的天空;小溪中的碧波在溫風的吹拂下蕩漾,林間樹影婆娑;就連白云也在閑游……)(生自由發言)(ppt33)
【設計意圖】深入指導學生學習第二、三小節,通過小組自學、朗讀體會的方式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音韻節奏,加深學生對詩歌文字的認識,鼓勵學生自由交流、表達想法,幫助學生體會詩人親近自然的愉悅之情。
五、品味詩句,總結全文
1.三讀詩歌,加深印象。
師:同學們,此時的你們一定和詩人一樣非常地悠閑自在,請你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全詩吧!(全班齊讀)
2.了解回環,體會情感。
師:同學們,你們看,詩人在詩歌中的第1小節和第2小節的第一句分別發出了“請到小徑中去走走”和“到小徑中去走走吧”的號召,它們意思相同,卻沒有完全地重章疊句,這是運用了回環的方式。通過對語句的循環往復的突出強調了詩人悠閑愉悅的情感。我們再來讀一讀感受它的情緒。
詩人除了利用語句的回環來表達情感外,詩中的事物比如:泥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新陽、溪水等形象其實也都在表情達意。比如自在閑游的鳳蝶兒和云,作者是怎么知道它們在閑游的呢?是因為作者的內心本身便是悠閑愉悅的,因此作者寫出來的文字也是悠閑自在的,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欣喜、熱愛,充滿了真摯的情感。(ppt34)
3.拓展創作背景。
師:經過前面幾首詩歌的學習,我們都知道詩歌的情感往往與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有極大的關系,那么誰愿意來分享一下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呢?(指名回答)(《在天晴了的時候》是詩人戴望舒于1944年6月創作的,此時正處抗日戰爭時期。)(ppt35)
4.歸納總結: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清新的雨過天晴的自然風光圖。圖中景物清新自然,詩中語言生動形象,令人遐想無邊。同學們,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老師希望大家能夠和詩人戴望舒一樣擁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去熱愛自然、擁抱生活,留心觀察身邊美好的事物。(ppt36)
5.理解象征意義。
師:我們在感受清新活潑的雨后村景時,結合背景后似乎還能感受到暗藏在詩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揣摩。你覺得“新陽、溫風、泥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分別象征什么?
這首詩用象征的手法,歌頌光明和解放,表達了詩人對抗戰必將勝利的堅定信念。“新陽”象征勝利的陽光;“溫風”象征解放的和風;“泥路”象征新生的國土;“小草”“小白菊”“鳳蝶兒”象征著解放的各階層人民。(ppt37)
師:是的,詩歌往往隱喻了時代背景、內藏了詩人的真摯情感,同學們課后可以再讀一讀,結合背景再次體會本詩的情感。
【設計意圖】在歸納總結中加深學生對全詩的整體感悟,同時拓展回環的寫作手法、詩歌背景和詩中意象的象征意義,為學生拓展學習詩歌的新方法,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本詩的情感體會。
六、課后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結合看到過的雨后天晴的景象,用自己的語言描寫一下。
3.利用網絡資源把戴望舒其他詩作找來讀一讀。
(ppt38)
【設計意圖】交流感受,鼓勵學生想象創作,加深學生對寫作手法的運用熟練度,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板書設計:
在天晴了的時候
在 在天晴了的時候 |
![]() ![]() |
![]() |
熱愛自然 擁抱生活 |
|
小草:新綠 | ||||
小白菊:綻透 | ||||
鳳蝶兒:閑游 | ||||
看看 |
新陽:推 |
|||
溪水:暈皺 | ||||
暗綠:移動 | ||||
云:閑游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