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三年級上冊第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四川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三年級上冊第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四川成都
三年級上冊第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第一課時
◇ 教材分析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統編教材編排的第一個閱讀策略單元,本單元的重點是: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嘗試續編故事。本單元的三篇課文都安排了與預測有關的內容。《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練習根據故事情節預測故事,總結預測的基本方法;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練習續編故事接下來的情節;《小狗學叫》練習預測故事的結局。
“閱讀預測”是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與文章內容相關的閱讀心理活動,需要學生在閱讀中一邊讀,一邊有興趣、有依據地進行猜想和推斷,是一種創造性的閱讀活動。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大多會有意無意地產生預測,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要引導學生將這種有意無意的閱讀行為轉變為完全有意識的閱讀行為,并能主動地進行預測,從而體驗閱讀的興趣和快樂。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教材進行閱讀策略教學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主要是講樂于助人的老屋,覺得自己到了該倒下了的時候了。這時,卻有小貓、老母雞、蜘蛛來請他幫忙,求他不要倒下。善良、慈祥的老屋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在編排上,本文與以往的課文有所不同,加上了旁批,意在點撥學生了解什么是“閱讀預測",讀書要有預測,初步學習怎樣預測。
基于這篇課文的特珠情況,把生字的教學放在了第二課時,同時,在第二課時中進一步感受老屋的人物形象,探索老屋總也倒不了的真正原因,感受老屋身上洋溢的人文關懷。第一課時則重點圍繞“預測”這一閱讀策略展開教學。
◇ 教學目標
1.在真實的閱讀語境中經歷預測過程,理解什么是預測。從自己的預測經驗和旁批及課后提示中感知預測的依據,學習有依據地預測。
2.在預測的過程中和文本、老師、同學、作者對話,補充作者的留白。在多次預測中體驗預測的樂趣,理解文章內涵,發現寫作的秘密。
◇ 教學重點
在真實的閱讀語境中經歷預測過程,理解什么是預測,體驗預測的樂趣。
◇ 教學難點
從自己的預測經驗和旁批及課后提示中感知預測的依據,總結預測的方法,學習有依據地預測。
◇ 教學準備
制作教學課件。
◇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出預測
1.讀題啟疑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請個同學讀一讀課題。
題目當中,有沒有什么地方,讓你感到有些好奇?
第一次讀到這個題目,大家一定還不清楚后邊發生的事,那時候,你覺得可能是什么原因讓老屋總也倒不了?
2.引出預測
像這樣,對于不明確的內容,我們腦子里通常會自然而然地做出一些猜想和推斷,這就是“預測”。【板書:預測】就像是我們看到烏云預測天氣一樣。
這一篇課文的旁邊,多出了一些思考批注,這是課本中的學習小伙伴在閱讀過程中的預測。我們來看看第一條。
【出示課文第一處旁批:老屋總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嗎?】
這是作者根據什么作出的預測?
文章題目,往往是引發我們預測的第一個地方。【板書:題目】看來,學習伙伴和我們一樣,閱讀一開始,預測就開始了。
3.比較預測
剛才你的預測和課本中的學習小伙伴一樣嗎?
無論是否一樣,都恭喜你,因為預測沒有對錯之分。
二、關注圖文,調整預測
1.感知老舊
出示閱讀提示:自由朗讀課文第 1~2自然段,邊讀邊想: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老屋的“老”?
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課文。
說一說,老屋的“老”你可以從哪些語句看出來?
正如同學們發現的那樣,這是一座很老、很破、很舊、很孤獨的老屋,帶著理解朗讀這兩段話。
2.補充插圖
我們接著往下讀故事,請個同學讀一讀第三自然段。
面對請求,你來預測一下,這么老的老屋會不會答應呢?理由是什么?
有沒有同學預測老屋會委宛地拒絕呢?理由是什么?
【出示老屋的圖片】仔細觀察圖片,增加了圖片的信息,你的預測會有變化嗎?理由又是什么呢?
看來,插圖也能幫助我們預測。【板書:插圖】
3.小結方法
隨著閱讀的推進,隨著新的信息的獲取,我們的預測也可能會有調整和變化,可能更加確定之前的預測,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新的想法。這也是一邊閱讀一邊預測很有意思的地方。
我們再來看看學習伙伴是怎樣預測的吧?
【出示課文第二處旁批: 圖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應該會答應吧!】
看來,學習伙伴也注意到了圖片,也根據圖片作出了預測。
三、推想補白,印證預測
1.空白推想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 4~6 自然段,看看老屋答應小貓了嗎?
在這個暴風雨來臨的晚上,老屋和小貓之間又有什么故事發生呢?作者沒有寫,請你猜想一下:夜里,它們可能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
2.小結補白
同學們真善于想象!在課文省略的地方想象,能讓故事更生動。被省去的地方我們把它叫做文章的“空白點”。【板書:空白點】利用文章的空白點展開推想,我們相當于與作者一起,參與了故事的共同創作。
3.再次預測
小貓走了,母雞來了。即將倒下的老屋又收到了母雞的請求。誰來讀一讀母雞的請求?
那么,老屋會答應母雞的請求嗎?假如你不知道后邊的故事,也暫時不看課文旁邊的預測批注,此時,你會有怎樣的預測?說說你的依據。
4.提煉方法
“二十幾天”,“主人想要拿走我的蛋”,“孵小雞”……類似的文章中的詞句,也是我們預測的重要線索。【板書:內容里的線索】
與學習伙伴的預測一樣嗎?【出示旁批三:我想老屋可能會不耐煩了。】
一樣不一樣都在預測,都是有根據的預測,都是有思考的閱讀!
5.印證預測
讓我們來印證一下我們的預測。 誰來讀讀第8自然段?
預測和文章內容一致,你的心情會怎么樣?
的確,預測成功,說明我們居然能與作者想到一塊兒去,閱讀變得更有意思了。
四、發現規律,尋同品異
1.發現規律
結果怎么樣了呢,讓我們繼續讀第 9~10 自然段。
讀到這里,我們再來預測一下吧,老屋會就此倒下了嗎?說說你預測的理由。
看來,你發現了這篇文章作者語言的規律。這也可以成為我們進行預測的重要方法。
【板書:語言規律】
2.依律預測
根據語言的規律、風格,我們不妨來多預測一下后邊角色的說話:
引讀:
小貓過來了,請求住一個晚上,老屋這樣說:
——“哦,是小貓啊!好吧,我就再站一個晚上。”
母雞過來了,請求住二十幾天,老屋這樣說:
——“哦,是老母雞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幾天。”
創設情境引導預測:
現在,我是小鴨子,嘎嘎嘎嘎過來了,請求住幾個星期,老屋會怎么說?小狗來了呢?小烏龜來了呢?
3.印證角色
那故事里,接下來到底是誰來了呢?我們看圖來預測。
【出示蜘蛛圖片】
小蜘蛛是怎么說的?請個同學來讀一讀。
4.作者套路
根據前邊老屋答應幫助小貓、母雞之后的寫法,作者會怎么寫呢?”
這是我們預測的,作者是不是這么寫的呢?
5.打破套路
咦,答應蜘蛛請求后,作者所寫的內容好像和之前的套路不一樣,哪些地方不一樣?
6.預測之趣
【出示課后提示截圖:我預測的內容有的跟故事的實際內容一樣,有的不一樣。】
像這樣, 我們的預測和文章內容不一致,心情又如何?
是呀,不一致,說明作者寫得出人意料,說明我們的想法也與眾不同。看來,與文章內容一不一樣,閱讀都會因預測而變得更有意思。
五、拓展延伸,應用方法
1.盤點方法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邊閱讀,一邊預測的讀書方法。【出示課后提示截圖】正如我們的學習伙伴在課后的交流中總結出來的一樣,我們發現,文章的題目、插圖,文章內容里的一些線索,此外,還有文章的空白點、語言規律等等,都可以幫助我們預測。接下來,我們試試在閱讀中來應用吧。
2.應用方法
【出示文本標題】
這里有個故事,題目叫《老鼠和老鼠夾》,根據題目來預測,你覺得會發生什么?依據是什么?
【出示第1-2段】
一個農場主在他的糧倉里放了老鼠夾子。
老發現了去告訴母雞。
交流:預測一下母雞會說什么?理由是什么?
【出示第3-5段】
母雞看了看老鼠說:“這和我有什么關系,你的事,自己小心吧。”
母雞說完走了。
老鼠又跑去告訴肥豬。
交流:肥豬可能怎么說?理由是什么?
【出示第6-8段】
肥豬淡淡地說:“這是你的事,還是自己小心為好。”
說完慢悠悠地走了。
老鼠又跑去告訴大黃牛。
交流:大黃牛的反應可能是怎樣的呢?
【出示第9-10】
大黃牛表情冷漠地說:“你見過老鼠夾子能夾死一頭牛的嗎?祝你好運。”
說完也驕傲地走了。
交流:作者會依照這樣的規律繼續寫故事呢,還是接下來會有變化?誰來預測?
【出示第11-12段】
后來老鼠夾子夾到了一條毒蛇。
晚上女主人到糧倉里取糧食時被這條毒蛇咬了一口并住進了醫院。男主人為了給女主人補身體把母雞殺了。
交流: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估計很多同學心中都有了答案,來說一說。
我們來印證一下預測。
【出示第11-12段】
女主人出院后親戚都來看望,男主人把肥豬宰了招待客人。
為了給女主人看病欠了很多錢,沒辦法男主人把大黃牛賣給了屠宰場宰了。
交流:你的預測一樣嗎?
這個簡單的故事中,作者留下了許多空白點,比如說:老鼠發現老鼠夾后,為什么要去告訴這些動物呢?它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誰來推測一下?
【出示第1-2段】
一個農場主在他的糧倉里放了老鼠夾子。
老發現了去告訴母雞。
六、課堂小結,展望后續
1.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個故事,重點學習了“預測”這一種閱讀方法。像這樣,一邊讀,一邊預測,主動思考,走在文章呈現的信息的前頭,閱讀的樂趣也會大大增加。
2.展望后續
老屋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老屋永遠倒不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這個故事還會留給我們哪些啟發和思考?下一節課,我們還將繼續走進故事,走進這座永遠也倒不了的老屋。
下課。
板書設計: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題目、插圖
預測 空白點
方法 內容中的線索
語言規律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