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六年級下冊第15課《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第二課時_寧夏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六年級下冊第15課《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第二課時_寧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課文是怎樣用事例來說明觀點的。
2.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嘗試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列提綱表述)。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上節課,我們知道作者的觀點是?還知道作者為了證明這個觀點,列舉了三個具體事例。(板書: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呢?
2.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體會作者是如何用這三個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
【設計意圖】導入即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體會作者是如何用這三個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
二、小組合作,探究寫法
(一)合作學習
1.出示合作學習任務:默讀3-5自然段,將三個事例同時進行比較,你發現三個事例有何共同之處?獨立思考有收獲后,再進行組內交流。(白板計時5分鐘)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內交流。(希沃白板手機傳屏)
3.全班交流。
預設:
(1)三個事例中真理的發現都來源于生活中的細微小事,但三位科學家發現的真理(即研究成果)卻都具有無比重大的意義;
(2)三個事例都緊扣觀點,真實典型;
(3)三個事例中的科學家都具有善于發現、善于思考、鍥而不舍的科學探究精神;
(4)三個事例都是按照“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不斷探索——發現真理”的順序寫的;
(5)三個事例都重點寫了發現現象和研究成果這兩方面,而研究過程則一筆帶過;
……
(二)深入探究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深入探討剛才同學們的一些發現。
1.選擇的事例緊扣觀點,真實典型。(板書:緊扣觀點 真實典型)
(1)剛才你們小組發現三個事例都能緊扣觀點,而且真實典型。能具體根大家說說嗎?
預設:文中選取的三個事例都能體現科學發現中的“見微知著,善于發現并不斷探索”,緊扣課文的觀點。
這三個事例都選用了名人名事,事例1是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義耳的事,事例2是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的事,事例3是美國睡眠研究專家阿瑟林斯基的事,都非常真實典型。
(2)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發現這三個事例之間是如何連接在一起的呢?
預設:(板書:過渡語銜接)“無獨有偶”“更有趣的是”這兩處承上啟下的過渡語,更突出了三個事例的相似性,使三個事例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整體,說明作者緊扣課文的觀點選取事例,能更好地證明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3)出示資料一《愛迪生發明電燈》、資料二《洗澡水的漩渦》,默讀思考:這兩則事例是否緊扣本文的觀點,可以用來證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個觀點呢?請說明理由。
預設:《洗澡水的漩渦》這個事例緊扣本文觀點,能更好地證明本課觀點。它和文中的三個事例特別像,都是寫科學家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了問題,不斷發問,不斷探索,最后有了重大發現。
《愛迪生發明電燈》這個事例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個觀點不一致。
2.敘述順序相同:發現現象——提出問題——不斷探索——發現真理。(板書:敘述順序)
(1)你們小組發現三個事例都是按照“發現現象——提出問題——不斷探索——發現真理”的順序寫的。你們是怎么發現的,能給大家說說理由嗎?(比如第一個事例先寫科學家發現了什么現象?再寫由此提出了哪些問題?接著寫?最后寫?)
(2)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用不同顏色的筆在白板課文中進行勾畫批注。
(3)如果我們把這三個事例整理成表格,敘述順序就更加一目了然了。
三個事例都是先寫科學家發現了細微的、司空見慣的現象,再寫由此產生的疑問,接著寫不斷探索,最后寫找到真理。
(4)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順序來介紹三個事例?這樣的敘述順序與作者的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有什么關聯?
預設:三個事例的敘述順序與真理誕生的過程——完全一致!課文第2自然段作者在解釋觀點的時候,認為鎮里誕生的過程就是:發現現象——提出問題——不斷探索——找到真理。而他寫三個事例的時候,也是按照“發現現象——提出問題——不斷探索——發現真理”這個順序寫。這樣的表達更嚴謹,更能說明真理確實是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更有說服力。
3.探索真理的精神相同。
(1)剛才你們小組發現三個事例中的科學家都具有一樣的科學探索精神。仔細觀察表格第3列“發現現象”這一列,我們不難看出這些真理的發現,都是源于一些細微的、司空見慣的現象。由此可以看出,三位科學家都具有怎樣的發現能力?(見微知著 善于觀察)
(2)從“提出問題”這一列,你又體會到三位科學家還具有的科學探究精神?(善于發問 善于思考)
(3)讀一讀“不斷探索”這一列,結合關鍵詞,誰來談一談你從中體會到三位科學家怎樣的科學探究精神?(鍥而不舍)
4.每個事例的角度不同。
仔細觀察表格第2列“發現者”這一列,你發現這3個事例又有什么不同之處?(板書:不同角度 不同領域)
預設: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研究領域,不同的科學家,眾多的不同更說明作者的觀點是站得住腳的,是讓人信服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將三個事例對比閱讀,在讀中發現相同點,目的在于使學生在比較中發現規律,發現“用具體事例來說明觀點”這一寫法在選擇事例上緊扣觀點、真實典型的特點,寫的時候也要圍繞觀點按一定順序去寫,并用上恰當的過渡語將事例連接起來,使事例之間形成一個整體,這樣能更好地證明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三、拓展閱讀,遷移寫法
(一)拓展閱讀
1.本課閱讀鏈接《詹天佑》是一篇記敘文,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思考:從詹天佑身上你體會到了怎樣的科學精神?
預設:我們感受到了詹天佑嚴謹負責、不斷探索、鍥而不舍的工作精神。
嚴謹負責、不斷探索、鍥而不舍的工作精神,這正是每一項科學發現背后所蘊含的科學精神,也正是我們干好每件事應具有的態度和精神。
2.學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又閱讀了《詹天佑》,請同學們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受到的啟發。
預設:學習中,我碰到難題,總是不愿意去深入思考,學習了這課,我認識到善于思考是多么重要。
以往,我對周圍的事物總是習以為常,不善于觀察,學習了這課,我決心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觀察生活,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
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發問,這還不夠,還有有不斷探索的能力,要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國家每年都組織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我想,目的也是鼓勵青少年有了好的想法,一定要付諸于行動,不斷去探索,未來的科學家可能就是你,就是他。
(二)回顧寫法,仿寫練筆
1.點撥結構:作者在證明自己的觀點時,是按照什么結構來寫的?
預設:提出觀點——證明觀點——總結觀點。
2.提示方法:在證明觀點時,用了什么方法?(預設: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
3.仿寫:仿照課文的寫法,試著用一個或幾個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提示:先列出提綱,組內與同學交流,看看選擇的事例是否緊扣觀點,能支持觀點。
4.學生列提綱,組內交流,全班研討。
【設計意圖】“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采用拓展閱讀和小練筆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科學精神,并把在閱讀中學到的“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運用到寫作中,學以致用,起到訓練、培養學生習作能力的目的。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將三個事例進行比較閱讀,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在比較閱讀中我們發現,寫議論文的時候,(板書:選)所選擇的事例一定要緊扣觀點、真實典型,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去選材。選好了事例,(板書:寫)寫的時候,要圍繞觀點按一定順序去寫,并用上恰當的過渡語將事例連接起來,使事例之間形成一個整體,這樣能更好地證明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今后在閱讀中我們還會遇到更多的議論文,大家再去進一步體會“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這一寫法。
五、作業布置
1.根據課上所列提綱,仿照課文的寫法,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2.推薦閱讀:《科學家故事100個》。
【設計意圖】擴大閱讀量,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弘揚科學精神。
六、板書設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