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六年級下冊10《古詩三首》包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六年級下冊10《古詩三首》包頭市東河區工業路第二小學李海秀
【課題】
六年級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
【正文】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理想和信念”。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側面展現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節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本節課是由三首絕句組成,三首古詩都是詠物詩,立意深遠,表情達意含蓄,三位詩人借詠嘆馬、石灰、竹石表達自己的人生志向。《馬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賀,通過詠嘆馬的命運,表達詩人的遠大抱負和不遇于時的感慨。《石灰吟》表面描寫了石灰的制作過程,實際上是在說詩人的高尚品質。《竹石》是清代詩人鄭燮的作品,表達自己的剛正不阿、鐵骨錚錚的品格。
教學目標:
1、練讀古詩,在情境中讀出古詩的節奏并背誦古詩。
2、圈劃出古詩中“物”的境遇和態度的關鍵詞語,概括物的特點并明白詩人的志向。
3、借助收集的資料進一步解讀詩人的志向,發現三首詩相似的寫作手法。
教學準備:學生讀通三首古詩,搜集三位詩人的相關資料。教師準備PPT整合詩人的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圖片導入
齊讀單元導語,說說想到哪些人?本單元我們繼續認識一些有理想信念的人。
設計意圖:單元整體設計感知單元人文主題
板塊一:讀詩尋物
1.指名朗讀《馬詩》《石灰吟》《竹石》三首詩,糾正讀音。
2.從三首詩題目整體入手,說說你的發現。回顧學習過的詠物詩。
設計意圖:發現三首古詩的特點——詠物詩
3.初讀古詩,疏通大意。
一讀:自由練習讀《石灰吟》讀出節奏。
二讀:借助注釋,讀懂古詩大意,同桌互相說一說。
4.讀懂“煉就石灰”的經歷
師:詩人用了幾個詞語介紹了石灰的經歷,你們發現了嗎?
設計意圖:通過圈畫經歷的關鍵詞感受石灰的經歷和特點
品讀“千錘萬遭”“烈火焚燒”“粉骨碎身”
石灰這樣的經歷為了什么?——要留清白在人間。板書“清白”
5.讀出石灰的態度
石灰面對這樣的經歷又是什么態度?
設計意圖:通過圈畫石灰的態度找到托物言志詩物與人之間的關系。感受“物品”到“人品”之間的聯系。
“渾不怕”面對粉骨碎身石灰的態度是全然不怕,無所畏懼。
“若等閑”對于烈火的焚燒石灰就像平常的事一樣。
“要”字包含著一種堅定的態度。
6.感受“吟”的意思。《石灰吟》這個“吟”字你們讀懂了嗎?
預設1:吟有贊美的意思,詩人在贊美石灰。
預設2:吟是吟誦,贊美石灰的勇敢無畏。
7.師生配合誦讀:把贊美化為誦讀。
設計意圖:師生配合誦讀,在反復讀中感受石灰的態度和品質
板塊二:感物明志
1.與詩人對話生疑問。
師:讀詩就是跨越時空和詩人對話。如果時空隧道被打開,你有什么話想對詩人說?
預設1:詩人為什么要寫這首詩?
預設2: 詩人是有什么和石灰有什么相似的經歷嗎?
預設3:世間有許多美好的事物,詩人為什么偏偏選擇贊美石灰?
2. 借助資料解讀“立志守志”。
提問可以幫助我們深入思考,讀出詩人的內心!請閱讀資料一到資料三,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資料1
于謙年少的時候,在書齋中掛了一幅畫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視著畫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問他這是何故。于謙應聲答道:“將來,我要做像他那樣的人。”畫像上的人是誰?這個人在南宋滅亡時,面對元世祖給他的高官厚祿,他卻寧死不屈。一首《過零丁洋》,便是他臨終前以詩明志的絕筆,這個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
資料2
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每逢朝會期間,進見王振者,必須獻納白銀百兩;若能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而于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于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說:"只有清風。"還特意寫詩《入京》以明志。"兩袖清風"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閭閻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說長道短。此詩寫成后遠近傳誦,為一時佳話。
資料3
1449年,瓦剌入侵,明朝的英宗皇帝朱祁鎮在土木堡被俘。國不可一日無主,當時太子年幼,于謙就擁立了明代宗朱祁鈺。他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的統治。公元1457年, 明英宗復辟。英宗復位成功后,他把于謙等人送進了大牢。不久后聽信奸臣的進言處死了于謙和大學士王文。曾經在國家危難關頭救國家于水火之中的于謙就這樣被處死,死后還被抄了家。石亨等人去抄他的家,發現他家什么值錢的東西都沒有,只有一間正室鎖得緊緊的,以為他的寶貝都鎖在里面,打開一看,原來是皇上所賜的蟒衣、劍器。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提問交流,走進詩人。借助資料理解詩人的志向,初步感受托物言志的寫法
預設1:我讀資料一,明白了詩人從小喜歡文天祥。他寫這首詩可能在向文天祥致敬!
預設2:我讀資料二發現詩人于謙和石灰有相似之處,石灰清白,于謙也清白。
預設3:我讀資料三發現詩人也很勇敢,像石灰一樣無所懼怕。
3.在這里“清白”怎么理解?
生:詩人也是說自己
師:這種寫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
4.創設情景讀。想象自己就是于謙面對文天祥的畫像和走上刑場時怎樣讀?
5.積累背誦古詩
板塊三:學法遷移
1. 遷移學法,合作學習《竹石》
我們通過圈畫石灰的經歷和態度的關鍵詞理解石灰“清白”的特點,借助資料解讀了詩人的志向。運用學習《石灰吟》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竹石》。
出示要求:1.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借助注釋說說古詩大意。
3.圈畫關鍵詞填寫表格。
詩歌 |
吟詠之物 |
精神品質 |
境遇關鍵詞 |
態度關鍵詞 |
《竹石》 |
|
|
|
|
詩人鄭燮“揚州八怪”之一,一生只畫“蘭,石,竹”這首詩就是“竹石圖”題畫詩。欣賞詩人的畫作。“四季不懈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年不變之人”他究竟是怎樣的人?怪在哪里?他是否像竹子一樣堅韌挺拔?解決這些問題課下你準備搜集哪些資料?
師:其人,其事,其詩,其世……
設計意圖:小結搜集資料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搜集資料。
2.回扣單元插圖,感悟氣節
師:文人墨客愛竹者甚多,蘇軾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回到單元首頁觀察圖中還有什么?
生1:竹,梅,松 生2:歲寒三友
生3:松挺霜而立,梅迎寒而放,都是有氣節的。
設計意圖:傳統文化的滲透,進一步感受物的特點
3.為己尋“代言”之物
如果讓你寫一首詠物詩,你會選擇哪一種事物為自己發聲?
生1:小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生2: 河流。奔騰不息,滔滔不絕。
生3: 向日葵。積極向上,永遠向陽而生!
師: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詠物詩還有哪些秘密,我們下節課繼續探尋。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由學詩到為自己發聲。
板書設計 10《古詩三首》
石灰吟 托 竹石
清白 物 堅勁
言
志
作業: 補充搜集《竹石》《馬詩》的資料。
【上課教師簡介】
李海秀,女,1984年,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工業路第二小學,中級教師。榮獲全國首屆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優秀論文;內蒙古自治區論文比賽二等獎;包頭市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第一名;包頭市“教學評一致性”教學設計比賽一等獎;“十三五”包頭市市級課題主持人;東河區教學能手;東河區優秀教師。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六年級下冊10《古詩三首》包頭”,所屬分類為“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六年級下冊10《古詩三首》包頭”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