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芙蓉樓送辛漸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人教版《芙蓉樓送辛漸》杭州市景華小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語文人教版《芙蓉樓送辛漸》杭州市景華小學
教學目標
1.在已有誦讀經驗的基礎上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背誦、書寫等活動積累送別詩。
2.通過回顧已學送別詩,提煉送別詩借景抒情的寫作特點,并抓住“夜”、“ 平明”等詞感受友人之間深厚的情誼。
3.通過小組合作、補充資料、討論交流等形式深入理解“寒雨”和“楚山孤”的意象表征,并抓住關鍵詞“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4.通過拓展各類藝術作品形式,進一步明確本詩的重要性和受重視程度。
2學情分析
《芙蓉樓送辛漸》是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單元中的第三首古詩,其教材安排具有以下兩個作用:一是增加學生對送別詩的積累,二是對小學階段所學送別詩的歸納和總結。
高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詩歌學習的能力。在誦讀上,學生已掌握運用一定的節奏和停頓的方法讀出古詩的韻味。在詩歌學習中,學生已能夠獨立地結合注釋來理解詩句的意思。課堂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詩句中的關鍵詞,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了解、聯系詩人的生平,從而深入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情感。
同時,學生在前幾年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送別詩。因此,《芙蓉樓送辛漸》的學習不再囿于一首詩的積累和理解,更是由一首詩擴展到一組詩,如回顧《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等送別詩,進行比較、歸納和總結,對“這一首”與“這一組”送別詩的共同點與不同點進行一定的整體感知和把握,從而實現由一首詩帶一組詩,一組詩促一首詩的學習。
3重點難點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進一步積累送別詩。
2.感知、總結送別詩“借景抒情”的寫作特點,并體悟《芙蓉樓送辛漸》一詩與其他送別詩的不同之處。
3.深刻理解“寒雨”、“楚山孤”、“冰心”、“玉壺”的意象表征,充分感受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以及他不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讀對讀好整首詩
1.出示單元目錄:今天我們要學習古詩詞背誦單元的第三首詩,已經讀過這首詩的同學請舉手。
2.讀正確:你能正確地朗讀這首古詩么?
指名讀,以正確為標準進行評價。
3.讀出節奏
(1)指名讀,根據學生的朗讀節奏,隨機評價指導。
(2)學生按一定的節奏齊讀古詩。
4.小結:同學們已能夠按一定的節奏來讀古詩,但要把這首詩得有滋有味入情入境還要走進這首詩,走進詩人的心里。
活動2【講授】二、一比送別詩,提煉相同點
1.教師:很顯然,這是一首送別詩。[板書:送別詩]
2.引導學生回憶,并說出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并隨機出示三首課內送別詩,請三位學生讀。
3. 讀著這幾首詩,我們發現送別詩一般都寫了——
預設學生的回答:
送什么人、怎么送、到哪里去、看到什么景物、抒發詩人的情感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提煉送別詩的一般特點:送別詩一般都包括人、景、情。[板書:人、景、情]
4.聚焦《芙蓉樓送辛漸》
(1)誰送誰?[聯系課題、作者可以明確是王昌齡送辛漸]
(2)出示前兩句詩:什么時候送的?又是什么時候送的?請好好讀讀這兩句詩。
抓住“夜”“平明”兩詞,理解從前一天開始相送到第二天清晨。
出示線路示意圖,簡單介紹王昌齡送別辛漸的過程。
(3)聽到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說的么?
預設:王、辛二人情意深厚;送別時間很長……
(4)再讀讀這兩句詩,還能從哪里體會到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由學生自讀自悟,交流感受,重點關注以下兩個意象。
“寒雨”
預設:秋天的雨會帶給人冰涼、凄清的感覺。
“楚山孤”
預設:楚山并不會覺得孤獨,之所以“孤獨寂寞”,正是詩人內心孤獨。
小結:景景皆有情,借景抒情正是送別詩的一大特點。
(5)深情朗讀古詩的1、2句。
活動3【活動】三、再比送別詩,體悟不同處
1.古詩學到這兒,按照以往的送別詩接下來會寫些什么呢?再次出示以前學過的三首送別詩,全班回顧后兩句詩的內容:目送朋友;喝酒餞別朋友;直接表達內心的情感。
2.出示《芙蓉樓送辛漸》后兩句詩: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1)這兩句詩不是很好理解,請好好讀,借助注釋正確解釋這兩句詩的意思。
(2)小組討論:出示學習要求——
1.借助注釋,正確解釋詩意。
2.小組交流,推選同學匯報。
(3)集體交流,根據學生的小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指導。
(4)看視頻,進一步了解冰心玉壺的含義。
(5)在與好友分離的時刻為什么詩人要這樣比喻自己,而不再表達依依惜別之情呢?
出示寫作背景:王昌齡 29歲時在朝廷做官,后遭一些同僚誹謗,多次被貶。51歲在江寧做官時,依然遭受誹謗與議論。
看了這段文字,你讀懂了什么?
(6)誰能更準確地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7)小結:當我們明白了關鍵詞語的意思,了解了詩人的生平,就能更準確地理解詩句的含義了。
3.現在我們已經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便能讀好這兩句詩。
(1)自由讀,指名讀,隨機評價。
(2)讓我們再一起來聆詩人的心聲,感受詩人玉潔冰清的高尚節操。
辛漸啊,辛漸,如果我的親人問起我,你一定要轉告我的心志——一片冰心在玉壺
辛漸啊,辛漸,如果我的朋友問起我,你一定要轉告我的心志——一片冰心在玉壺
辛漸啊,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4.師生共同小結:王昌齡的這首詩與其他送別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請學生說自己的體會與發現。[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志]
活動4【活動】四、積累鞏固送別詩
1.多種形式讀:自由讀;指名讀;領讀;小組讀——匯報讀。
2.多種層次背:背正確——有感情地背——上臺背——合作背。
3.歌詠古詩:師生用《渭城曲》的調子吟唱《芙蓉樓送辛漸》。
4.欣賞書法家的作品及老師的毛筆作品。
5.學生認真抄默千古名句:《芙蓉樓送辛漸》的后兩句。
6.反饋學生的作品,師生共同評議。
活動5【作業】五、適度拓展送別詩
1.流傳程度拓展:簡介冰心筆名的由來,出示一些文學作品的取名,感受《芙蓉樓送辛漸》一詩的影響力。
2.同類拓展:送別詩中的名篇名句還有很多,如《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學生齊讀詩的后兩句。
3.送別詩中的經典名句總是這樣直入人心,代代流傳。學生齊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