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植物媽媽有辦法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3課《植物媽媽有辦法》第二課時_吉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3課《植物媽媽有辦法》第二課時_吉林省優課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擬人化的詞語讀出情趣。 2、理解“四海為家”“紛紛出發”等詞語的意思。 3、了解蒲公英、蒼耳、豌豆等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會寫“觀”字,用“拆字法”理解字義,并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觀察”的意思。
4、激發探索植物奧秘的興趣,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
1、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引導學生對觀察大自然產生興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導入: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植物媽媽有辦法》,還記得學習過的詞語朋友嗎?開火車檢驗生字詞。(我們來開火車,大聲的叫出它們的名字。聽清老師的要求如果這個同學讀得正確,你們就大聲的跟讀,如果不正確就不要跟讀,把你們的小手高高的舉起來,幫他糾正,聽清要求了嗎?我們試一下。)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小詩歌中介紹的三位植物媽媽,它們分別是: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
媽。
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首兒童詩,一起來看一看植物媽媽到底有哪些好辦法?板書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學生跟著書空)
師:【課件出示第一節】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牛馬有腳,鳥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是啥辦法?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植物媽媽到底用的是啥辦法? 二、自學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讀第2、3、4小節,一邊讀一邊想:三種植物的媽媽到底用的什么辦法?完成你手中的自學單。(課件出示)
植物媽媽
辦法
(用最感興趣的詞表示)
蒲公英媽媽 蒼耳媽媽 豌豆媽媽
三、導學 (一)蒲公英
過渡:蒲公英媽媽的辦法是什么呢?你填寫的是什么? 師:蒲公英媽媽給孩子準備了什么?是啊,她把它送給
自己的娃娃。
1、(課件出示插圖)師:只要有風輕輕吹過,(課件播放動畫)一顆蒲公英種子飛走啦,又一顆蒲公英種子也飛走了。(課件出示“只要有風輕輕吹過,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誰愿意來讀一讀這兩句。指名讀,重點讀出“輕輕”的感覺。(再次播放動畫)師:蒲公英種子一個接著一個的飛走了,書中有一個詞告訴我們它們是怎么飛走的,(你發現了嗎?、快用你火眼金睛的小眼睛找一找)誰知道它是什么?——“紛紛出發”。師:讀一讀這個詞,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發,再讀一讀。誰愿意再讀一讀這兩句。指名讀,重點讀出“紛紛”,稍快的感覺。
2、此時的蒲公英寶寶心里非常高興。他們已經長大可以離開媽媽生活了,它們可能會飛去哪里呢?(城市、田野、森林)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動,落在了田野,山洼、平原,它們停在哪里就在哪兒安家。那也就是第一小節中的一個詞——“四海為家”。(課件出示第一小節)誰來讀一讀這個詞?指名讀、齊讀“四海為家”。(體會四海為家的意思。) 師引讀: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
3、師:讓我們跟著蒲公英娃娃一起去旅行吧!全班齊讀。
師:多么聰明的蒲公英媽媽,多么快樂的蒲公英寶寶!我們再來讀一遍(全班齊讀)
(二)蒼耳媽媽的辦法
1、蒼耳媽媽給孩子準備了什么?(出示鎧甲圖片)古代士兵打仗所穿的鎧甲,能保護自己。
2、身穿鎧甲的蒼耳是什么樣呢?(課件出示書中插圖)【出示蒼耳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它是什么樣的。(殼上有刺,而且每個小刺都有一個小勾子)。師:這個小勾子用來干什么的?(掛住動物的皮毛)師:蒼耳媽媽多聰明? 快來讀一讀吧。▽W生齊讀。)師:男同學讀一讀,讀出小蒼耳穿上鎧甲的氣勢。師:女同學能不能讀一讀,也讀出這種氣勢,可以嗎?(重點指導朗讀:穿上帶刺的鎧甲)
4、課件出示插圖,小蒼耳掛在了誰的身上?(小兔子)還可能掛在誰的身上?(小狗……)就這樣,蒼耳跟著這些小動物到田野、山洼,小動物把它們帶到哪,哪里就是它們的家。它們也以四海為家。正如第一節所說(學生齊讀)——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 師:蒼耳媽媽的辦法更奇妙!誰還想再讀一讀?(指名讀、學生齊讀) (三)豌豆媽媽的辦法
過渡:豌豆媽媽的辦法和其他兩位媽媽的辦法都不一樣,誰的火眼金睛發現了呢?生:太陽曬 師:太陽一曬就怎樣了?生:小豌豆們就蹦著跳著離開了媽媽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蹦蹦跳跳嗎?現在我們就是小豌豆,來一起“蹦著跳著”離開媽媽。(引導學生原地“雙腳離地”蹦)師:真是一群快樂的小豌豆。請同學們帶著這種快樂的心情同桌互相讀一讀這小節。師:誰愿意給同學們讀一讀?師引讀,學生齊讀。
它們蹦到哪里,哪里就是它們的家,豌豆寶寶長大了也要離開媽媽,也是——四海為家(學生齊讀: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
師:你們看,蒲公英寶寶、蒼耳寶寶、豌豆寶寶長大后都要離開媽媽,四海為家。其實我們也是一樣的,終有一天會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獨立生活。希望你們也能像這些植物寶寶一樣,勇敢堅強。▽W生齊讀: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指導朗讀把“四海為家”讀得堅定些。) (四)學習第五節
1、植物媽媽的辦法還有很多很多,你都知道什么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呢?【課件出示柳樹、椰子、草莓等圖片】拓展其他植物種子傳播的方法。
你能仿照這首兒童詩,自己寫一寫小詩歌嗎? 【課件出示】: 有辦法, 她給孩子準備了——。 只要——————,
孩子們——————。
師:只要我們去認真觀察,你看我們也能當小詩人,也能寫出這個優美有趣的詩歌;丶液笠部梢詫懸粚戇@樣的小詩歌,老師很期待你們的小作品。
(課件出示第5小節,學生齊讀)
師:這首兒童詩的的作者是戴巴棣,他能發現植物媽媽的辦法,是因為作者仔細“觀察”的結果。
師:他觀察蒲公英,發現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咦,真的有降落傘嗎?(不是,是他想的)哦,是啊,一顆顆蒲公英的種子多像降落傘!蒼耳媽媽給孩子穿上了帶刺的鎧甲,豌豆寶寶蹦著跳著離開了媽媽。這些都是作者一邊看,一邊想才寫出來的。觀察啊,不僅僅是用眼睛看,還要一邊看,一邊想,這樣才是觀察。(課件出示“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細觀察”)學生齊讀,師:觀察要一邊看,一邊想。讓我們留出想象的時間,要稍微拖長點兒讀。指名讀,指導朗讀。學生齊讀。
2、學習“觀”(強調左窄右寬,“又”作偏旁的時候,撇變成長點)
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呢?看。我們把這個字拆分開,你們看成了兩個什么字?
“又”+“見”,又見,就是見了一次,再見一次,這就是“觀”,那也就是告訴我們看的時候要看一遍,再看一遍,
要反反復復得看,只有這樣你才能發現其中的奧秘。
(課件出示第5小節)學生齊讀。為什么“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他”?(學生回答,觀察不仔細,不用心思考。)教師引讀:植物的辦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學生接讀……(課件出示插圖)師:要想得到更多的知識,就要像圖中的小朋友一樣,仔細觀察。)學生齊讀。 四、測學
詩歌已經讀過了,現在這三位植物媽媽想考一考你們,你們有信心答對它們的問題嗎?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蒲公英、蒼耳、豆莢分別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我們愛科學” ,有的孩子可能覺得科學離我們很遠,其實不是,你們喜歡蒲公英嗎?喜歡蒼耳和小豌豆嗎?如果喜歡,那么你們就已經走進了科學的大門,其實觀察就是一種走進科學的方法
讓我帶著對植物朋友的熱愛,對科學的向往,嘗試著背一背這個小詩歌吧。背不下來的,可以看看書。
總結:植物王國千姿百態,植物王國趣事多多,希望你做細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會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發現更有趣的事物和現象,得到更多的樂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