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觀察物體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觀察物體(一)漳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觀察物體(一)漳州南太武實驗小學
觀察物體
漳州南太武實驗小學 吳伊藝
教學設計思考和提出的問題
1.如何使低年級的操作活動更有效?
2.如何指導學生從立體圖形抽象出平面圖形,溝通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
磨課要點
1.起點
知識起點:學生能夠分辨自己的前、后、左、右,并會應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間的相對位置。
已有生活認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物體的觀察已經積累了一部分的經驗,對于處于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該物體的形狀可能不同這一事 實基本能夠理解。只是在這節課學習以前學生的認識有的還比較模糊,有的還不準確,需要教師引導,來幫助學生建立比較清楚的數學認識。 思維特點:低年級的認知特點是“動作、感知—表象—概念、符號”要能正確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圖,則需要根據人物與觀察者對象間的相對位置,進行空間想象、推理和判斷等活動。
⒉終點。從不同的位置全面的觀察,讓學生初步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 ⒊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能夠運用“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觀察方法”辨認物體,體驗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獲得不同觀察結果的過程,發展直觀思想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68頁例1及
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際操作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看到的不同的形狀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確地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識。
學具、教具:熊貓玩偶,練習卡一張,課件。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認識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
能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自我介紹)老師最喜歡的就是畫畫,同學們喜歡畫畫嗎?今天老師想畫一幅畫送給大家!
簡筆畫出示: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會畫什么呢? 生:一個時鐘.
師:老師再畫畫它的前面、上面…… 生:原來是熊貓鐘表呀!
師:同學們為什么沒有一下子猜對呢?同學剛剛只看到畫的一部分,沒有看到畫的全部,所以,不能正確的判斷。在我們生活中,想要了解一個物體的樣子,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全面的觀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師:今天我想和同學們一起上一節觀察課——觀察物體。(隨機板書:觀察物體)同學們只要仔細、認真的觀察,每個人都會成為小小觀察家的,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學生喜歡感興趣的猜畫引入新課,引發學生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解什么是觀察。從而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征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明確對象,固定位置
師:(出示玩具熊貓)今天老師把熊貓胖胖請來了,它要和我們一起學習,同學們歡迎嗎?誰來跟胖胖打聲招呼。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熊貓。看看老師的手中的熊貓長什么樣子?(大大的眼睛、手腳都是黑的,肚皮是白的,身上還帶著一支竹葉,很可愛!)
2.本位觀察,初步感知
師:老師把熊貓放在桌子的正中間擺正,請四個同學分別站在熊貓的四周,目光正對著熊貓,把熊貓的樣子看清楚,還可以給熊貓拍個照,把拍到的熊貓的樣子“印”在腦子里。
(課件出示不同位置拍攝的熊貓照片)
師:同學們,拍到的照片是這樣的。誰來說一說他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子的?和屏幕上的哪一張照片是一樣的?他猜對了嗎? 學生交流,揭曉答案。 3.換位觀察、建立表象
師:請這四位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繼續觀察。你們現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在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子?(從照片中找出看到的哪一張)謝謝你!老師把你看到的這張照片貼在黑板上。
師:為什么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這是怎么回事呀?(學生討論、交流)
師:對!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教師小結: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4.重點觀察、深化表象 (1)對比觀察
師:剛才有兩個位置觀察到的熊貓的樣子好像差不多,我們再到這個位置分別看一看,重點看看有什么不同。 (2)質疑辨析
師:XXX和XXX觀察到的側面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3)明確認識
師:從這個位置看到的熊貓的臉、四肢朝左邊的,從那個位置看到的熊貓看到的熊貓的臉、四肢朝右邊的,手上拿著一枝竹葉。 5.運用表象、自主遷移
出示從頭頂拍到的照片,找一找這又是從哪個位置拍到的。
【設計意圖:采用學生喜愛的玩具熊貓為素材,通過多個層次的觀察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交流,親身體驗到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熊貓的樣子是不同的。由實物到照片,形象直觀,遵循了兒童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認知規律】
三、拓展運用、激勵創新 1.判一判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大家都知道了怎樣去觀察物體,而且還能判斷出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分別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們準備好√、×牌,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眼力大比拼,用√、×牌來判斷一下大屏幕上這句話說得對不對? (逐一出示圖片,學生進行評判,指名說理由)。
師:同學們,我發現大家的都是眼力不凡的孩子!用掌聲鼓勵一下自己剛才出色的表現。 2.做一做
師:只要大家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你就會發現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熟悉的物體,比如說:書本、鉛筆盒、書桌……都可以作為我們觀察的對象。瞧!小明它們也在觀察物體呢!(課件出示摞書的圖片。)
師:看一看,你知道他們分別看到數學書的哪一面嗎? 師:請小朋友拿出練習卡,自己動筆來連連線吧! 課件同步出示圖片,展示連線的正確答案,集體反饋。
師:你們都是這么連的嗎?全部連對的小朋友向老師揮揮手吧!祝賀你們! 3.連一連
師:看到大家今天學習這么認真,表現這么出色。熊貓胖胖收獲也不少呢!瞧!它還給咱們班的小朋友帶來了三個禮盒,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你想先來打開幾號禮盒呢?
禮盒一:(四位小朋友在觀察大卡車,他們所站的位置都不相同,在他們的位置上分別看到的是卡車的哪個面呢?)
學生自由判斷,多讓幾個學生說說,鼓勵說得完整的學生。
禮盒二:(天安門城樓是中國古代最壯麗的城樓之一,這三幅照片分別是在哪個位置拍的?)
禮盒三:(小小攝影師:給老師拍照,你應該站在哪個位置)
師:你們真是太棒了!看來大家都是觀察物體的小能手!)
【設計意圖:創作性的使用了教材,以熊貓為主線展開,巧妙地把練習穿插在一起,激發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興趣,同時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4.賞一賞
師:今天大家學得都特別的認真。老師想帶同學們去一個地方,想知道去哪嗎?那就跟著我們的大屏幕出發吧!
課件播放當地的風光視頻,畫面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拍攝,學生在音樂和畫面中欣賞休息。
師:景色美嗎?其實啊,在這些視頻中的畫面也是從不同的位置進行拍攝的,可以說這也是我們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身邊熟悉的景色,產生共鳴。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四、暢談收獲、評價總結
師:今天趙老師老師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學到了很多的新知識,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課后能夠處處留心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觀察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狀不同
執教者簡介
趙小花,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現任教于漳州南太武實驗小學。長期從事小學第一學段數學教學工作,教學風格輕松、活潑、嚴謹。2013年4月在漳
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的小學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榮獲教學展示二等獎,2014年10月參加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小學數學現場優質課比賽榮獲一等獎,2015年6月參加漳州市小學數學優質課(錄像課)評選榮獲二等獎。撰寫論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踐行生活化》、《科學“理答”是課堂師生互動的基石》在CN級刊物上發表。
所用教材內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