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詩經,采薇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高一語文必修二1.《詩經》二首《采薇》貴州省 - 安順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采薇》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 采薇
科 目 語 文
年 級
高一年級
教學時間 一課時(40分鐘)
學
情 分
析
本文選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是這個單元《詩經兩首》中的一首,屬于古代詩
歌。授課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有了初中學習古文的基礎,以及在初中時學過
《詩經˙蒹葭》《詩經˙關雎》,對《詩經》的內容和表現手法已有一定的了解,略懂詩歌節奏的劃分,但詩歌朗誦要領掌握不好,對古詩詞鑒賞的能力也較弱。 教
學 目 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文本分析中把握戍邊戰士對家鄉的思念及豐富復雜的內心情感,通過情感分析,感知戍邊戰士的形象及情懷。
二、過程與方法
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教學。整
堂課預設從音樂中開始,在音樂中結束學習的模式。主要是通過工具書輔助查閱、課前預習案、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教師自制ppt,利用希沃白板5進行教學。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比較鑒賞、語言表達能力上來有效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三、知識與技能
1、誦讀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2、探討詩歌中戍邊戰士對家鄉的思念及豐富復雜的內心情感。 3、從詩歌的章法特點、表現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教
學 重
重點: 1、探討詩歌中戍邊戰士對家鄉的思念及豐富復雜的內心情感。 2、從詩歌的章法特點、表現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難點:通過情感分析,感知戍邊戰士的形象及情懷
- 2 -
難 點 教學方法
1、自主學習法。 2、合作探究法。 3、比較鑒賞法 4、展示交流法。
教
學 資 源 1、教材 2、工具書 3、PPT
4、課前預習案(附后)
教 學 過 程 描 述
教 學 活 動 內 容
活動設計說明
教學活動 1
一、導入
課前播放音樂,學習從音樂開始,利用音樂唱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引出其是《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由此自然引入課題。
設計從歌聲中開始學習,在歌聲中
結束學習的效果。 教學活動 2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字音
2、詩歌誦讀 3、詩意及課文思路
針對課前預習案的內容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檢查。誦讀先學生讀,引領他們掌握誦讀要領,然后播放誦讀音頻1、2小節,讓其進一步感知,最后進行師生交叉誦讀。 目的:突出自主學習法、比較鑒賞法。把握誦讀要領,熟悉文章內容,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活動
三、問題探究
1、每一層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每一層表達了什么情感? 3、每一層的情感是如何表達的?
目的:突出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法。引領學生對文本進行分析、鑒賞,掌握詩歌重章疊句、比興、借景抒情(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等表現手法的技巧。通過情感分析,感知戍邊戰士的思鄉、
- 3 -
3
愛國情懷。并且在分析完每一層后都播放預設動畫,讓學生像看電影一樣地直觀感知戍邊戰士的形象及情懷。
教學活動 4
四、課外拓展
找出下列詩詞中使用“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的詩句并分析。
春 望
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天凈沙·秋思
【作者】馬致遠 【朝代】元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自己錄制微課視頻,給學生介
紹文中出現的“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這一表現手法。然后,給出兩首詩,讓學生馬上進行課外拓展。
目的:突出合作探究法、比較鑒賞法、展示交流法。讓學生把握這一表現手法,真正理解為什么“昔
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會成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
教學活
動 5 五、走進音樂 播放動畫及音樂,讓學生一起吟唱歌曲,在歌聲中結束本文的學習
整堂課是在歌聲中開始,在歌
聲中結束的模式,讓學生感知詩經中的“雅”,是宮廷樂歌,可以合樂而唱,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詩經的魅力。
教學
活動 6 六、課堂小結
通過吟唱,今天,我們又再次領略了詩經中經典篇章的魅力,從前文寫愛情生活的《氓》,到寫思鄉愛國的《采薇》,詩經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寓意也是博大精深的,
希望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多閱讀詩經,去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懷吧! 以吟唱作結,總結詩經的內容
是豐富多彩的,寓意也是博大精深
的,引領學生多閱讀詩經。
教學活動
七、作業
給戍邊戰士寫一段話,表達你對他們的崇敬之情。
戍邊戰士有著豐富復雜的內心情感,學習完本文,相信學生都能感知他們的形象。
設題目的:想了解學生如何表
- 4 -
課前預習案
一、教學目標
1、 利用工具書梳理課文內容,掌握生字詞,課文意思及相關文學常識。 2、 熟讀文章,掌握誦讀技巧,理清文章思路。
3、 從詩歌的章法特點、表現手法等方面探究戍邊戰士對家鄉的思念及豐富復雜的內心情感。 二、課前預習
1、誦讀課文,初步感知 2、讀準字音
玁狁(xiǎnyǔn)之故 不遑(huáng)啟居 王事靡盬(gǔ ) 四牡(mǔ)業業 四牡骙骙( kuí )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魚服 雨(yù)雪霏(fēi)霏 載(zài)渴載饑 通假字
歲亦莫止 莫——暮 mù,年末 玁狁孔棘 棘——急jí,緊急
3、熟讀詩文,掌握誦讀要領 4、翻譯課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微菜剛剛冒出地面。說回家啊說回家,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實現。沒有妻室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狁打仗。沒有時間安居休息,都是為了和狁打仗。
采薇菜啊采薇菜,微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啊說回家,心里憂愁又煩悶。心中憂愁像火燒,饑渴交加真難熬。我的駐防無定處,沒法托人稍家書。
采薇菜啊采薇菜,微菜已經長老了。說回家啊說回家,十月已是小陽春。戰事頻繁無止息,沒有空閑歇下來。心中憂愁積成病,回家只怕難上難。
那盛開著的是什么華?是棠棣花。那又高又大的是什么車?是將帥乘坐的戰車。兵車早已
7 達他們對保家衛國的戍邊戰士的崇敬之情。
教學活動 8
八、板書
采薇
《詩經》
采薇---思鄉之情---悲傷 思鄉、愛國 戰事---豪邁之情---喜悅 歸途---悲傷之情---悲痛
設計簡易思維導圖,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 5 -
駕好了,匹匹雄馬真強壯。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駕馭拉車四雄馬,匹匹雄馬高又大。乘坐這車是將帥,兵士用它作屏障。匹匹雄馬排整齊,魚皮箭袋象牙弭。怎不天天嚴防范,狁猖狂情勢急。 當初離家出征時,楊柳低垂枝依依。如今戰罷回家來,雨雪紛紛滿天下。行路艱難走得慢,饑餓交加真難熬。我的心中多傷悲,沒人知道我悲哀。 5、文本常識積累 (一)作品簡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只稱《詩》,漢代時被尊為經典,始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由不同地區的人民口頭創作的歌謠,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其中有不少篇章揭露了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表現了民歌的特色。“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歌;“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二)背景展示
《采薇》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歷代注者關于它的寫作年代說法不一。但根據它的內容和其他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的可能性較大。周代北方的狁(即后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的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狁的記載。從《采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了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三)文學知識
《詩經》
所謂《詩經》“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是就其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其表現手法而言的。
(1)風: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魏、唐、秦、陳、檜、曹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3)頌: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的。 (4)賦: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陳其事,鋪陳,排比。 (5)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作比喻。
(6)興: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
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詩經》是中
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在內容、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三、問題探究
1、每一層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每一層表達了什么情感? 3、每一層的情感是如何表達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