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采薇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采薇》荊門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采薇》荊門市龍泉中學
《采薇》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詩經》本是極美及深厚的詩歌集子,我們可以窺見祖輩們耕作,婚嫁,賞游的生活情景,又可以在他們的詠嘆中感知人類情感的深邃細膩,博厚又動人的《詩經》真是愈久彌香的佳釀,讓人在小酌中也能癡醉不已。然而,對于高中生而言,想要品詩酒之醇香還須下番功夫。《采薇》篇中大量的生僻字詞已讓人產生畏難情緒,音義的古今變化更讓學生混沌迷惘。字詞的解讀不僅要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掃清字詞障礙讓學生對字的解讀產生興趣,更可以幫助學生記牢字義,閱讀順暢。其次是對《采薇》中“比興”手法的運用應該再深入些。學生們在初中已經學習過重章疊句,一詠三嘆的寫法,也知道“賦比興”的手法,我們高中階段應該在解讀時更細膩,探究《采薇》中草木鳥獸中蘊含的情感和深意,在讀品中涵養性情,滋長詩情。在教學中找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切入點是教學的關鍵,所以本文的教學我把重點放在《詩經》里的草木情懷上,希望以物體情,因情感義。
【教學目標】點撥重點字詞,抓住意象探尋情感內容,加深對文章手法和思想內容的認識,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找尋詩意詩情。 【教學重點】鑒賞課文的思想內容,誦讀中體悟詩情。 【教學難點】疏通詩句,體會抒情主人公復雜的情感 【教學方法】點撥法,誦讀法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自學
讀通句子,看清注釋,初步把握文章內容。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作家韓育生在他的《詩經里的植物》一書中曾說:“在古典詩詞中感受萬物鮮活靈動的身姿,在美,性靈與感動中寄放現實之外的人生。”“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情懷。”草木的世界,也是人情的世界。我們中國人最會用自然之物----草木蟲獸----來展現情思。《詩經》不僅為我們展示了豐富細膩的人的情感,而且把一個充滿靈性的草木世界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些草木,這些
深情。看到“關雎”,就會想到愛慕和相思;看到“木瓜”,就會想到愛人投送瓜桃李時的甜蜜;看到桑葚,就會想到女子容顏的衰落和對婚姻的悵悔„„《詩經》里的“物”遞出了深情,我們看看《采薇》這一篇里又有著怎樣的草木深情。 二、整體感知
(1)齊讀,找比興之物。
(2)解字,“止”“曰”語氣詞,體會詩的抒情性。 三、文本探究
詩歌是一種最古老的文學形式,它用語言在我們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傳達一種內在的情感而中國古典詩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練的語言激發讀者無限的想象力。《采薇》這首詩一共六章,這六章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鏡頭和畫面,下面我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三個畫面——我們把1—3段寫成一個鏡頭,4和5段寫成一個鏡頭,第6段單獨寫一個鏡頭——并注意體會原詩所采用的藝術技巧。 【教學預設】 鏡頭一:嶶菜
薇,菜名,又名野豌豆; 豌豆尖,豆苗,可以采食,大家都吃過,秋冬季節,可以炒食可以下火鍋,你體會一下嶶菜傳遞得是什么情思呢?請同學讀出你的體會。 【學生賞讀】 【學生品評】
【老師點撥】由“薇亦作止”采薇剛剛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長出柔軟的莖葉到“薇亦剛止”,薇菜長得高大堅硬“采薇采薇”三次比興,有一種時光流逝,戍期漫長、歸家無期之悲,又有對家人思念掛牽之意,同時還有對保家衛國,心系危機的愛國之情。
【學生再讀】要求學生誦讀時將戍卒的鄉情,親情,敵情都能展現出來,嶶菜采摘時憂傷,悲苦,有些微埋怨卻又有衛國抗敵之戰斗情,苦的是自己,思的是家園親人,恨得是玁狁,這些思念痛苦和憤恨交織在采摘嶶菜的過程中,所以讀出著細膩復雜的情感來是這一章節的重點 散文品賞:。
鮮嫩的薇菜怎能不讓人想起妻子那輕盈的玉手,母親那滄桑的臉龐,每一次采摘都是對親人的相思呀!
歲初而暮,物換星移,從冬天到夏天,薇菜也葉老枝硬,時間在流逝和戍役扔漫長.我想回歸的心啦,在心里一遍遍回旋。
饑渴難耐的邊地,我采摘薇菜的嫩芽,我食下薇菜的葉子,我咀嚼這老澀的根莖,艱苦的生活,每一口薇菜都讓我對故土的思戀更深一層!
在散文化得解讀文字里進一步體悟詩情。《詩經》與音樂曲調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重章疊唱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鏡頭二:“常” “牡” 【老師點撥】
“常”即“棠棣花”。在疆場征戰時突然提到鮮艷的花朵,這著實讓人感到奇怪。我們要了解棠棣之花的花語。看圖解意,棠棣花花團緊促,一枝數朵,緊密相連,借花傳遞團結協作,齊心作戰的斗爭精神。在《詩經》中還有一首“棠棣”的詩也同樣傳達了這種情感。在現代,作家郭沫若的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也是借此花傳兄妹深情。
馬在古代詩文中多有出現,借馬來抒情的句子有哪些呢。請學生講或老師引導讀。拓展對馬的認識。
“牡”是雄性的鳥或獸,也指植物的雄株。與“牝”相對,“牝雞司晨”就是指母雞報曉。四牡就是四只雄馬,更確切的說是“戰馬”。《詩經》中多達50次,使用次數最多。馬代表強大的軍事力量,一人一馬就是一騎,一馬一車為一乘,馬的數量關系到國家的實力,“萬乘”“千乘”來形容國之大小,本段用戰馬和棠棣花來傳遞斗爭中的激昂豪邁之情。 【學生品讀】
軍旗十月的風中獵獵飄揚,戰場上煙塵滾滾將帥乘著四匹高大雄壯的馬駕著的馬車,昂首而來,士兵們向著軍旗的方向,吶喊著,奮勇殺敵看!英勇的戰馬,整齊的軍隊,精良的武器,無不讓獫狁人膽戰心驚敵營人叫馬嘶,我們所向披靡!
“四牡業業”,“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疊詞寫戰馬的高大強壯,步伐整齊,加以精良的裝備,顯示出赫赫軍威,“一日三捷”是用數字的對比,表現了戰爭的捷報頻傳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勝的信念和飽滿的愛國熱情。“象弭魚服”這種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獫狁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簡陋的彎弓,而我們卻有“象牙鑲飾的弓和鯊魚皮作的箭袋”,這是農
耕文明的驕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戰馬和棠棣花的描寫和點帶對這種豪情的傳達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鏡頭三:“柳”“雪”
經歷了邊地的鄉愁,體會了戰場的豪壯斗爭。這么一位戍卒走在了回家的路上。如果你是導演,你會把鏡頭對準什么?為什么? 【學生暢談】 【老師總結】
清人方玉潤評此詩時說“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言可喻 。”
1.借景抒情:詩含著兩個畫面,一是春天里微風吹拂柳枝依依惜別的畫面,一是寒冬季節雨雪紛飛的畫面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2.以哀情寫樂景。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以春風楊柳燦爛春光反襯離家之悲,以風雪交交嚴酷寒冬襯凱旋之樂。
3.對比:將時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典型畫面短短四句詩,看似平淡,娓娓道來,卻充滿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內斂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個溫柔地婀娜,一個飛揚著冰冷。
正是這份不言不語,正是這種融入悲情的漫天飛雪,正是離別時青青的楊柳,正是那漸行漸遠的孤獨背影,將戍卒回歸途中的悲哀凄涼的心境言說殆盡。借“柳”來寫青春歲月,寫家園風光,借“雪”寫戍役之后的蒼老和悲哀,一無所有的戍卒獨行的背影,在漫天飛雪之中更顯悲哀孤苦。感人至深的文字竟是如此含蓄簡單,意象選好了讓情感的表達更深厚美妙!
【聽音悟情】《采薇歌》 四、課堂小結:
《采薇》不像一般的戰爭詩那樣簡單地表現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現出人的深層的內心矛盾和痛苦,細微真實地寫出了人性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說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詩人對侵略者充滿了仇恨,詩篇中洋溢著戰勝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時,“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又對久戰不休充滿厭倦總之,戰士們的情感深處,交織著重重矛盾:對敵人的痛恨與對家鄉的思念,保家衛國的豪邁與歷盡艱辛的苦澀„„然而復雜的情感卻用最日常的糧食蔬菜家畜生靈來傳遞,這正是《采薇》的魅力,也正是詩歌的魅力,如果我們也能借日常之物來抒發內心,我們是否就有了份詩情,領了份詩心呢!希望大家善待生活,關心糧食和蔬菜,做一個幸福的牧馬人!
【課外拓展】
1 《詩經里的植物》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韓育生,著名作家,20世紀70年代生于甘肅,從小熟悉山野田間的花草樹木。漸長后出游深圳,在古典詩詞中感受萬物鮮活靈動,在美、性靈與感動中寄放現實之外的人生。出版有《香草美人志》《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情懷》等作品。
2 《草木有本心:詩經植物札記》 這是一本關于敘述《詩經》中各種植物的草木札記,有多首詠嘆草木的歌謠„„作者選取《詩經》中的植物,找到它們,親臨它們,解釋它們在詩經當中的美好寓意,很是用心。全書圖文并茂,優雅有趣,古韻十足。讀來親切醉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正像作者說的那樣“這種久遠而寧靜的生活方式的存在,會讓你覺得,未來種種事情,是一點都不用擔心的,只要踏實安穩,一步一步,順著這天地萬物的秩序走下去。”讀者不僅可以體會到古今之人對草木的鐘愛之情,亦能從中領會到古往今來各種植物的情態與性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