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表達交流,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2表達交流-演講《我有一個夢想》新疆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2表達交流-演講《我有一個夢想》新疆
自主建構知識以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摘要:在具體的一堂課內,只有強化目標意識,只有從教學設計到課堂教學再到課堂擴展,始終注重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整合,才能實現語文課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我有一個夢想》是一篇演講詞,誦讀性很強,課文內容也比較簡單。引導同學們來看課文,解決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什么、文章用什么方法表達這個夢想。讓學生感知當時現場的那種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的磅礴氣勢,讓學生體會作者情感的分配、語調的緩急、語言的輕重。趁勢給同學們一個題目根據演講詞的特點,以“我有一個夢想”為話題,寫一段優美的打動人心的話。要求同學即刻動手寫出來并在班上宣讀,以此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夢想”內涵,演講詞特點,仿寫,評析。
主題:
《我有一個夢想》是高一語文必修(2)第四單元的文章,該單元主要學習演講詞。演講詞是為準備演講而寫成的文稿,它除了具有議論文論點鮮明、邏輯性強的特點外,語言上還要求具有鼓動性。對于高中階段初次涉及演講詞的學生而言,通過學習這類文章掌握一些寫作演講詞的技巧是有必要的。這是一篇政治演講詞,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種族平等的夢想。學習本文有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因此為了通過對本課的講授,讓學生對這些技巧有一個初步了解,我設定了以品位本文鼓動性的語言為教學目標。
所以在教學時我以誦讀為主,通過誦讀讓學生體會作者文句中蘊含的感情,領會演講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講中的獨特效果。然后在誦讀的基礎上設計探究性問題,以深入理解作品,培養學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最后完成仿寫的練習,巧妙地把學生引到寫作上,體現新課標中“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情境描述(細節): 一,導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懷才不遇的文人,能夠人盡其才,大展其能是他們的夢想:精忠報國的武將,能夠馳騁疆場保家衛國是他們的夢想,老師的夢想是能夠培養出德藝雙馨,厚德載物的代代桃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在上個世紀的美國,被稱為最偉大的夢想是什么。請大家在熟讀預習的情況下,指出文中的哪些段落是作者滿懷深情的夢想,并用自己的語言作簡要概括。
(學生踴躍舉手發言) 生1:文章18——26段是作者對自己夢想的具體描述。
生2:就是渴望實現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平等,消除種族歧視。 生3:還有實現自由與正義,大家情同手足。
二,明確“夢想”內涵,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師:作者呼吁,想要消除對誰的歧視? 生:對黑人。
師:看來此文主要是正對黑人發表的演說。不同的演講會針對不同的聽眾。 梁啟超先生的演講點燃了清華數代學子對中華文化的激情,蔡元培先生的演說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北大的辦學宗旨。那么在這樣一個多膚色,多民族的國家里,這番演講為何偏偏主要針對黑人?作者演講的緣由在文章的哪里體現出的呢?
生1:在課文的頭兩段。(誦讀出)
生2:無論是16世紀被賣到美洲大陸,還是經過長達四個世紀的漫長斗爭,如今,黑人的生活仍不盡如人意。
師:這又在文中表現在哪里? 生:文章的10——13段。(誦讀出)
師:可見,種族歧視已成為美國“人權紀錄”中最不光彩的一頁。通過上網查詢,關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的種族歧視狀況,你們還了解到什么?
生1:二戰之后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它用占世界不足三十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占世界三分之一強的財富。然而黑人生活貧困,大量的黑人青年失業,靠領取救濟金生活。
生2:黑人受不到良好教育,不能進入高層機構。白人極端種族主義分子叫囂“讓第一個來白人學校讀書的孩子早晨到校,晚上躺在棺材里回家”。為了讓第一個黑人大學生順利進入密西西比大學學習,美國聯邦政府甚至動用軍隊保障他的安全。
生3:黑人不能參加投票和選舉,黑人沒有人格自由和活動自由。在南方許多公共場所掛著“有色人種和狗不得入內”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車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車廂。
生4:據美國司法政策學會調查,嚴重的種族歧視使美國大約每五個黑人中就有一個人坐過牢,黑人每年被關進監獄的人數比能上大學的人數還多。 生5:法律代表公正,然而,據聯合國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在美國犯同樣的罪,黑人及有色人種往往受到比白人重2-3倍的懲罰,殺害白人被判死刑的黑人是殺害黑人被判死刑的白人的4倍。白人警察經常任意毆打、槍擊黑人,但是沒有一個警察受到過法律追究。
生6:美國政壇的風云人物首位黑人國務卿鮑威爾在回憶錄《我的美國歷程》中說:“我是一名美國軍官,但不能與白人在同一飯店吃飯,不能用同一廁所,甚至走在大街上連看一眼白人婦女也犯法。結婚旅行時,就因為我是黑人,在城市里找不到一間象樣的旅館住宿。”美國國家安全助理賴斯的家庭教給孩子們這樣一條嚴峻的真理:只有當你們做得比白人孩子高出兩倍,你們才能平等;高出三倍,才能超過對方。
師:同學們上網查詢的收獲真不少,從經濟地位、教育程度、政治待遇、法律保障等角度了解了美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種族歧視情況。請大家看大屏幕,通過圖片加深這一認識。(播放多媒體:黑人受到種族歧視的圖片) 評析:
背景資料是文本解讀的重要依據,讓學生自己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去搜集資料,自主地建構知識,了解那駭人聽聞的事實,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多媒體展示一幅幅記錄黑人血淚歷史的圖片,配之以低沉憂傷的音樂,帶給學生直觀的視聽感受。一改過去單調的講述、板書,注重情境的創設,形象、生動地呈現知識,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讓學生真正融入課文,仿佛身臨其境、熱血沸騰,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辯解思想分歧,認知馬丁.路德.金精神的崇高。
師:基于以上的種種不公平,為是黑人獲得更多的自由平等權利,在1963年的8月28日,這位被譽為“黑人之音”的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廣場發表了這一著名演說。同學們,在短短的十幾分鐘時間內,就擁有25萬名現場聽眾,這是怎樣的一個領導者?你對他的生平了解多少?
生1: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有金牧師之稱。促成了 1964 年民權法案的通過。
生2:一位名叫做羅沙·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位,因而被蒙哥馬利節警察當局的當地警員以違反公共汽車座位隔離條令為由逮捕了她。馬丁·路德·金立即組織了蒙哥馬利罷車運動,號召全市近5萬名黑人對公共法與公司進行長達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決取消地方運輸工具上的座位隔離。
生3:一生受到無數次的恐嚇,曾被十次以各種名義監禁,三次入獄,三次被行刺,第一次被精神病人捅了一刀,第二次在教堂被扔進了炸彈。第三次1968年4月4日,他在旅館的陽臺被一名種族分子刺客開槍正中喉嚨致死。
生4:每年一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為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 (播放多媒體:《我有一個夢想》演講錄音) 評析:
播放一聲聲飽含深情的演講片段,夾雜著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帶給學生真實的情境體驗。摒棄傳統的說教方式,讓學生自我教育,深層次地優化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深入地思考、積極地表達,既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又發展了思維能力,還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四,品析演講詞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躍遷能力。
師:這位擁有偉大人格魅力的演說家想人民之所想,講人民之所講,一次次把演講推向高潮。他用正義的吶喊,時代的呼聲征服了在場所有聽眾。請你在文中找出你比較欣賞的句子,朗讀出來。 (學生踴躍舉手發言) 師: 演講詞的語言應該是極富激情和號召力的,什么樣的句式最煽情? 生: (齊聲答)排比句。
師: 這篇演講詞通篇采用排比的句群,猶如滔滔江水,把人們的理想、信念、決心表達得淋漓盡致。朗讀文中你最喜歡的段落,并說明原因。
生1:應該有針對性,不能無的放失。
生2:應該有思想性和鼓動性,具備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生3:應該口語化,明白易懂。師:此文富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富有如此強大的感召力,能夠運用如此激情四射的語言,請大家討論總結一下,你們認為他語言方面的秘訣是什么?
生:修辭手法的運用。
師:那么本文使用頻率最高的修辭有哪些? 生1:排比、比喻。 生2:反復。 生3:對比。
五,完成仿寫的練習,巧妙地把學生引到寫作上,體現新課標中“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師:本文通過富含修辭的手法,使文句內涵豐富了,表意含蓄了,語言華美了,對我們的遣詞造句有很大的啟發性。咱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請你根據演講詞的特點,以“我有一個夢想”為話題,寫一段優美的打動人心的話。
師:老師也寫下了自己的夢想,權且作為拋磚引玉吧。 我夢想有一天,你們的生命在經歷平凡自然的真實后,開拓出屬于自己的風采。
我夢想有一天,你們的笑靨能閃出耀眼奪目的光輝,從中說出艱苦卓絕的蛻變。
我夢想有一天,你們能如“騰蛇起霧”般在天際飛翔,如“千里游魚”般在海洋搏擊,如“騏驥一躍”般在大地馳騁。
生1:
我有一個夢想,天空已然湛藍干凈,晚上有滿空的星星。 我有一個夢想,中國所有孩子在健康的生長。
我有一個夢想,空氣變的清新,汽車尾氣不再發出。 我有一個夢想,高樓越來越少, 更多的綠色映入眼簾。 生2:
我有一個夢想,終有一天,奧運精神將得到升華,真正實現這一教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自明:人人生而平等。
我有一個夢想,終有一天,奧運不再那樣搖不可及.每個人都能身披戰袍,馳騁賽場。
我有一個夢想,終有一天,在奧運的賽場上,將會用歡笑來取代所有的不和諧。
我有一個夢想,終有一天,所有的選手都能情同手足,攜手并進,共創輝煌。 我有一個夢想,終有一天,全世界的人共同來籌辦一次奧運會,共同祈禱世界的和平、繁榮與昌盛,共同追逐同樣的夢想。
評析:
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口頭演講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要求學生從個人的小圈子里跳出來,關注國計民生,關注國際社會。生借助提示,聯系現實,展開想象,思維活躍,智慧的火花在撞擊中閃現,對現實關注的廣度讓人折服,既培養了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思維和語言互為
表里的訓練,真正達到人文浸潤、品質提升的目的。
七,總結:本文以回顧歷史為開端,揭示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以展望美好未來作結,不僅體現了美好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和不屈的精神。愿同學們都能早日成才,達成自己的夢想。
案例評析:
在《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演講詞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去搜集和處理信息,自主地建構知識;通過辯論形式讓學生積極合作交流,進行自我教育;通過口頭演講激發學生強烈的表現欲,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活動為主,把學習變成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點撥者、幫助者、激勵者、促進者,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
對于講授本課的感受我只能說是自信與遺憾并存:
一方面對本課教學目標的設定和課堂切入點我是比較自信的。因為一堂好課應該是讓學生有所得,本課以品味語言為目標是符合《大綱》要求的。高考語文科《考試大綱》中有關“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的要求是“能識記基本的語言知識,掌握一定的語言表達技能。”在“表達應用”中明確表示能“造用、仿用、變換句式”、“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
1、優化教材:
此案例大膽地打亂了課文的結構思路,抓住“作者的夢想是什么”這個核心問題,以它為切入點,然后從“探究作者夢想的原因”“作者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兩個問題展開。既能突出重點,又脈落分明。
2、角色轉換:
根據課文內容和單元要求,教學中我力求把讀放首位,通過自讀、評讀、合作讀、個人展示讀等方式,使學生喜歡讀書,并把課文從讀流利,到有感情。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領悟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還學生真正“讀者”的地位。從誦讀中理解作者對平等、自由、和平的渴望,避免了繁瑣的分析,提高了教學效益。
3、讀寫聯袂:
通過學習本文的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當堂寫一段排比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為寫提供了范本,寫作加深了閱讀的體驗。
另一方面,“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盡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但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還是存在許多不足與紕漏:對學生實際估計不足、無法牢牢抓住學生、教學機智仍然欠缺。這些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的強弱、教師語文素養的高低、專業知識的扎實與否都是能否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