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表達交流版塊,直面挫折,學習描寫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表達交流版塊直面挫折學習描寫教學-天津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表達交流版塊直面挫折學習描寫教學-天津市 - 濱海新區
人教版必修二 表達交流版塊
直面挫折 學習描寫 教學設計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第一中學 張俊華
【教材分析】
本課書系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表達交流版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高一年級第一學期寫作教學的主要目標還是在初中基礎上進行記敘文的升格訓練。所以,必修一的表達交流版塊主要圍繞記敘這一表達方式進行訓練,必修二主要圍繞描寫和抒情這兩種表達方式進行訓練。本課書就承載了學會描寫這一教學目標。同時,文以載道,以“直面挫折”為主題,在寫作指導和訓練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生態度的教育和抗挫折能力的培養。
【學情分析】
課前,布置學生以“惡劣環境中頑強生長的生命”為話題,完成一個描寫片段,發現不少學生描寫的概念不清。很多同學描寫的也欠生動,且目的不明。針對學生的問題,本節課做如下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描寫與其它表達方式的不同,掌握描寫生動形象的基本方法,明確描寫應該注意的問題。
2、讀寫結合,引導學生感受經典的藝術魅力,激發學生賞讀經典的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3、培養學生面對挫折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引導學生做生活的強者。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描寫的表達方式,熟練運用相關知識和方法突出描寫對象的特征,為表現一定的主題服務。
2、修改升格訓練 【教學方法】
讀寫結合、典例剖析、比較研究、小組合作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辨析比較,了解表達方式 1、投影顯示:
下列句子都以“太陽”為表述對象,在表達方式上各有什么不同? 太陽升起來了。
火紅的太陽噴薄而出,灑下萬道金光。 太陽光熱無窮,只是付出,不求獲得。
太陽喲!你請永遠照在我的面前,不使退轉! (郭沫若《太陽禮贊》)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2、師問生答,明確:
(1)第一個是敘述,第二個是描寫,第三個是議論,第四個是抒情。第五個是說明。 (2)五種表達方式的基本特點:議論是對陳述對象進行評價,表達觀點見解;抒情是對陳述對象表達愛憎褒貶的情感;說明是對表述對象進行知識性的介紹;敘述是對表述對象進行客觀的陳述,交代發生了什么,是平面的,不動聲色的;描寫就是給敘述進行添枝加葉,使敘述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可感,是立體的,帶著一定的感情色彩。
3、師結:以上是五種基本的表達方式,每種表達方式各有其特點,服務于表達的不同需要。
2
高一上學期還是以寫記敘文為主,要想把記敘文寫好,離不開精彩的描寫。很多同學都說自己不擅長描寫,從大家的作文中也看出來了,今天我們就描寫作一專項訓練。
二、典例研究,總結描寫方法 (一)學生失敗習作分析
1、師問:挫折是一個人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當遇到挫折時,怎么辦?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勇敢的面對,要么就脆弱的倒下。倒下的結果你永遠是失敗者,是弱者。勇敢的面對了,就終會有云開霧散、雨過天晴、柳暗花明的時候,那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更強大了!前兩天我布置大家以“惡劣環境中頑強生長的生命”為話題,完成一個描寫片段,這是同學的片段,大家看看寫得怎么樣?
投影分別顯示以下三段學生習作: 片段1:
她是校園皇后,她是社交名媛,亦是綻放了幾剎那的煙火,繁華過后盡是冷清。
可命運終究殘忍。她以命相爭,卻只與愛人廝守五載,待那人離去,她的人生似乎已過了大半,余下幾十載的無波無瀾。她給得起傾國之色,擔得了落魄無依。她無懼世俗的目光,閉門謝客,整理了諸多珍貴文獻使之得以流傳于世間。
即使生活讓她承受凄風冷雨,她仍是不改初心,她嘗過多少紅塵的酒,早已千杯不醉。她只傲然屹立于世間,笑看萬千波瀾。 她是民國的陸小曼。 片段2:
有人說:“打敗你的不是苦難,而是你的心靈。”誠然,生活中磕磕絆絆太多,而有人就會止步不前,被小石子嚇倒;有的人則選擇沖破障礙,一次次涅槃走向成功。選擇一條什么樣的路,決定了你過怎樣的人生。 巴爾扎克并不是天生的文豪,他歷經過種種失敗甚至放棄了這條路。但最后他不忘初心重新執筆,寫下了《人間喜劇》等震撼心靈的作品。他說:“只有清楚自身弱點,并不讓其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泰戈爾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想要獲得解放的迫切渴望,“只有經過了地獄般的磨練才能創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界的絕唱。”印度人民也如他所說,獲得了自由平等的人生。 片段3:
每一種成長、每一種蛻變都是痛苦過后的輝煌。雄鷹是天空的王者,銳利的雙眼,驚人的飛行速度,種種技能均讓人羨慕不已。可是又有誰知道,它的每次成長都是血與淚的凝聚。它需要拔光指甲,拔得血淋淋的只為以后更加鋒利,它要自己把喙在堅硬的巖石上弄斷,等待更尖利的重新長出。
王者是榮耀的代表,但背后同時是無限苦痛造就成無上的輝煌。 2、學生分別對以上習作進行評價
3、明確:以上三段文字都不是描寫,第一段是人物評論,后兩段都是議論說理。 (二)感受經典魅力,總結描寫方法。 1、師問:這次寫作發現有的同學在表達方式上把握不是很準確。那么描寫應該是什么樣的?描寫需要用什么樣的手段方法?大家想想你學過的文章你讀過的文字,描寫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學生回答
3、教師示例,從經典作品中進一步感知描寫的方法
(1)寫人的例子:投影顯示王洛賓《在那遙遠的地方》歌詞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了她的帳房 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 好像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拋棄了財產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著她動人的眼睛 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她去放羊
我愿她拿著細細的皮鞭 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①師:這是首經典老歌,是西部歌王王洛賓創作于1938年到1939年之間的一首作品。自誕生來,成為世界范圍內傳唱最廣的華人歌曲之一,也是王洛賓所有創作歌曲中藝術評價最高的,被贊為“藝術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除了曲調旋律優美外,這首歌最吸引人的就是歌詞的美,把姑娘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僅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她無比的愛戀,也引發聽眾對她的喜愛。歌詞第一句是敘述,接下來,作者是怎么表現這個姑娘的好的? ②生答 ③明確:通過正面的肖像描寫、動作描寫、比喻修辭還有側面烘托表現這個姑娘的美麗動人,還有抒情主人公對她的愛戀。(教師可聯系《陌上桑》、《荷馬史詩》中海倫的描寫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側面描寫的魅力)
(2)寫物的例子:投影顯示《火燒云》片段
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爺爺在墻根靠著,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頭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他剛想說:“你們也變了”,旁邊走來個乘涼的人對他說:“你老人家必要高壽,你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過了兩三秒鐘,那匹馬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可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馬變模糊了。 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那狗十分兇猛,在向前跑,后邊似乎還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見了。
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跟廟門前的石頭獅子一模一樣,也那么大,也那樣蹲著,很威武很鎮靜地蹲著.可是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著了。
——《火燒云》 ①師生一起總結描寫的方法:除了側面描寫,還有正面描寫,用了一些色彩詞、繪形擬聲摹態的詞語。
4、師小結:這就是描寫的魅力,它通過一定的方法,比如運用繪形擬聲摹態的詞語(像孔
4
乙己排出九文大錢的炫耀、摸出四文錢的尷尬)、借助修辭手段(比喻、通感、擬人、對比、襯托等),可以從正面去表現,也可以從側面去烘托。總之,多方法多角度(遠近高低俯仰動靜視覺嗅覺聽覺等感官調動)地去突出描寫對象的特征,使敘述的文字更富有感染力,使描寫對象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可感。而且描寫是帶著溫度的,不管是寫人也好,寫物也好,還是寫景物環境也好,我們能感覺到作者的情。一句話,好的描寫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如感其情。
三、對比分析,發現描寫問題
1、師問:要想做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如感其情”,我們需要一定的手段方法,除了用這些方法以外,還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2、對比分析,發現問題
(1)投影顯示“我的荷塘月色”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比較
荷塘上面,都是葉子。葉子出水很高。葉子中間,點綴著些白花,微風過處,送來縷縷花香。 ——我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①學生進行對比,討論,發現問題
②明確:除了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段還有疊詞描寫景物很細致外,最重要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寫出了景物的特征,寫出了月色的存在。而我的寫得太簡單,特征不鮮明,“月色”也看不出來,把精彩的描寫變成敘述了,美感、畫面感大打折扣。
(2)投影顯示學生的人物描寫片段與《名人傳》中貝多芬的描寫片段比較
我認真地打量著新同學,高高的個子,不胖也不瘦,剪著小平頭;往下看,兩道濃眉下一雙大眼,鼻直口闊,臉色略微有些發黑;上身穿一件白色運動衫,下身一條灰色西褲,腳穿一雙運動鞋;他左手拎著書包,右手拎一網兜,網兜里有一只足球。
他短小臃腫,外表結實,生就運動家般的骨骼。一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發,異乎尋常的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賽似“梅杜薩頭上的亂蛇”。眼中燃燒著一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獷野的光……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獅子的相貌…… ①學生進行對比,討論,發現問題
②明確:同學這段文字把人從頭寫到腳,但是這個同學的個性精神我們還是感覺不到。而對貝多芬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他強悍、叛逆的性格和剛毅、頑強的生命力。描寫人物外貌時無需像畫臉譜式的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根據寫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主旨,抓住人或物的主要特征,把描寫對象的個性神韻寫出來。 ③對學生的這一片段進行口頭修改訓練 修改示例:
我認真地打量著新同學,高高的個子,有些偏瘦;剪著棱角分明的小平頭;兩道濃眉下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一眨一眨的,眼神中透出聰穎,還帶有些堅毅;臉色紅中略微有些發黑,一看就是陽光的作用;上穿一件成人款式的白色運動衫,已經舊得發黃;下穿一條有些肥大的灰色西褲,褲邊被踩得卷成了卷兒;腳穿一雙破舊的老款運動鞋。他左手拎著書包,那書包一看用的時間就不短了,拉鏈壞了,帶子被縫補過;右手拎一網兜,里面有一只都快禿了皮的足球,一看就知道是個球場虎將。
5
(3)投影顯示魯迅《故鄉》中楊二嫂的描寫片段、《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嚴妝片段,進一步體會。
“凸顴骨”“薄嘴唇”“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明確:魯迅先生在《故鄉》中所刻畫的楊二嫂形象沒有面面俱到,僅抓住“凸顴骨”“薄嘴唇”“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等特征,寥寥幾筆就刻畫出一個尖酸刻薄的生動形象。作者對人物的情感也自然流露。褒貶愛憎,都在字里行間。
《孔雀東南飛》里的劉蘭芝被遣歸前嚴妝的描寫,是從頭寫到腳,但是有目的的,充分表現蘭芝的美,美得細致入微,體現婆婆的蠻橫獨斷,封建家長制的淫威,也在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雖然無辜被遣內心悲痛但也要精心打扮自己,展現自己的價值和美好,維護自己的尊嚴。人物的自尊、堅強、反抗精神由此可見。
(4)投影顯示教材中關于陳景潤和保爾的描寫片段分析體會(略) (5)投影顯示《小狗包弟》中的環境描寫片段分析體會
整整十三年零五個月過去了。我仍然住在這所樓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腳下是一片衰草,竹籬笆換成了無縫的磚墻。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幾戶新主人,高高墻壁上多開了兩堵窗,有時倒下一點垃圾。當初剛搭起的葡萄架給蟲蛀后早已塌下來掃掉,連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卻添了一個大化糞池,是從緊靠著的五層樓公寓里遷過來的。少掉了好幾株花,多了幾棵不開花的樹。我想念過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綠草如茵的時節,她常常彎著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雜草,在午飯前后她有時逗著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場大夢。滿身的創傷使我的心仿佛又給放在油鍋里熬煎。
——巴金《小狗包弟》
①師問:這段描寫寫出了院子什么特點?有何作用? 明確:作者借 “衰草”“垃圾”“倒塌的葡萄架”“化糞池”渲染了院子的荒涼、破敗和寂靜。融情于景,借衰敗之景抒哀傷之情。
②師問:作者為什么特意寫“竹籬笆換成了無縫的磚墻”? 明確:“竹籬笆”是透明的,“無縫的磚墻”是隔絕的,這種生活場景的變化其實也是那個時代人們心靈的變化——文化大革命使人們的心靈彼此隔絕,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這是以小見大的寫法。寫景物、寫環境也是如此,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是有目的的,為表現主題需要而設置的。就像《荷塘月色》,景物也是在表現作者的心情,所以那淡淡的色彩格調也是與作者的心情相呼應的。
3、師小結: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分析,咱們感覺到不管是寫人、寫物還是寫環境,描寫要想生動立體,除了要用一定的手法外,還要注意,用這些手法不是目的,而是為了突出描寫對象的特征,還要為表現中心主題服務。這樣,你就能做到讓讀者看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如感其情”。
四、修改互評,社內研討
師:下面就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你文章中的問題。把你的寫作片段拿出來再修改,大家以文學社為單位互相討論,一會兒交流,各社至少推薦一篇你們認為改過后的精品。 生:以文學社(學生自發組成的學習小組)為單位,研討互評,對推薦作品進行集中修改。 師:巡視指導。
6
五、社間交流,展示共享
各文學社分別派代表上臺展示,教師相機指導。
六、課堂小結,作業延伸
1、教師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感受了一種精神,掌握了一種寫法,提升了精神境界,提高了寫作水平。 2、作業:(1)繼續修改自己的描寫片段,然后上交。(2)以文學社為單位,搜集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描寫片段,閱讀課上交流共享。(為避免內容撞車,各社分工,分別搜集寫人、寫物、寫環境場面的)
板書:
語、外、動、神、心、細節
正
手法 修辭+繪形、擬聲、摹態詞語 如見其人
側 如聞其聲
描
寫 如臨其境
特征
如感其情 中心 教學反思:
一、了解學情,教學才能有的放矢
剛接觸這個課題時,覺得這有什么好講的,描寫這種表達方式,學生小學就接觸了,初中寫作文更是離不開描寫。可是看了學生的習作,發現這節寫作課還真大有上的必要。所以,了解學情很重要,教師不能主觀臆想學生的水平和能力,要充分調查、了解情況,這樣教學才能有針對性。
二、教法得當,學生才能茅塞頓開 認識到上這節課的必要性了,可怎么上呢,教材的內容很簡約,照本宣科肯定是不行的。如何解決學生寫作中的問題,讓學生能找到可上手的方法,確實使他們的作文面貌發生變化,經過反復思考,我確定了讀寫結合、典例剖析、比較研究相結合的教法。我覺得,寫作教學不能空講理論,要善于從優秀的作品中挖掘經典的例子供學生學習、研究、模仿。要將對經典作品的閱讀和寫作緊密結合,讓學生充分感受經典的藝術魅力和實用價值,相信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的道理。另外,把學生習作、教師下水作(當然都是有問題的)與經典作品對比,在直觀的比對中,問題一下子就突顯出來,經典作品的優點更鮮明了,其中的寫作之道也便于學生領悟了。實踐證明,這樣的設計學生學得有滋有味,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
三、學法多樣,課堂才能生動高效
要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需要學生多研究多實踐,但傳統作文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布置題——學生寫——教師批改講評,老師很辛苦,學生的主動性卻沒有得到發揮,這種方法周期長,效能低。為此,我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做了調整。由學生自發結成文學社團,以社團為單位學生合作互助,把學生的自評、社團的互評和教師的講評相結合,彌補了傳統作文評改方式的不足,提高了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同時,由單一的評價方式變為多元評價,也更多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參與熱情。不足之處是受課堂時間限制,給學生討論、評改、展示的時間還不夠充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