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1《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重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1《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重慶市兼善中學校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重慶市兼善中學 靳春紅 【教學設想】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一篇生動風趣而又飽含深情的寫人記事的回憶性散文,借一次演講來表現梁任公崇高的品質,并表達對老師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實秋擷取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如同攝像,只選取幾個精彩的鏡頭,集中表現人物獨特魅力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的全面、完整和連續。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中。要引導學生注意文中的細節描寫及白描手法的運用,認識到梁啟超先生的率真性情、愛國精神。因此,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導學生通過文章中的有關細節來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國情操。 【單元目標與課文目標】
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學習寫人記事的散文,該單元教學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細節描寫,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據此,我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透過對人與事的細節描寫,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
方法與過程目標: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雋永樸實的語言特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意識, 學會在生活中仰望名士風采,珍惜每一次“相遇”。 【教學重難點安排】
重點放在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情的。對先生所講的《箜篌引》、《桃花扇》和杜甫的詩可適當挖掘、引導,領會任公的愛國情懷。讓學生于深刻的評價、精彩的描寫及典型的材料中體會寫人記事散文的技巧。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預習】
1、 搜集梁啟超、梁實秋背景材料。
2、 閱讀補充材料《中國韻文里所表現的情感》
2、找出描寫梁啟超的精彩生動語句,仿照課后練習1,作些旁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從某種程度上說,世間的一切,都是相遇。冷遇見了暖,就有了雨;冬遇見了春,便有了歲月;天遇見了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見了人,便有了生命。梁實秋遇見梁任公先生,會是怎樣的情狀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梁實秋,一起走進梁任公,感受他作為一位學者的獨特魅力,感悟這場動人的相遇。 二、初識任公先生
請分享你的預習批注,共賞文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任公魅力。
預設:1、一個幽默、謙虛、博學多才的學者。表現在第四自然段(請一生現場重慶話演示) 2、有感情、有熱情,有感染力的魅力學者(第8、9自然段) 3、嚴謹認真(第二段)
4、率真,有親和力(7段:用手敲他的禿頭。) 補充:胡適評價:“一團孩子氣,毫無城府”; 任公曾言:“做人可有幾分孩子氣,切勿耍孩子氣”) 【一個細節,寫活了一個人的平凡與不平凡! 三、深悟“熱心腸”
同學們剛剛從梁實秋的字里行間感受任公先生幽默謙虛,認真嚴謹而又率真親切的獨特魅
力,那么,梁實秋眼中的任公是什么樣的呢?請找出文中直接概括梁任公人格魅力的句子。 明確:“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
在梁實秋的筆下,有學問,有文采,都很好理解,那么熱心腸呢?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深刻的內涵?請小組討論,思維碰撞,交流分享。
預設:1、真性情(率真真實,不矯揉造作,性情中人) 師:任公博聞強記,果然學界泰斗 任公平易親切,仿佛鄰家老者 2、赤子情
師:在同學們的思考中,梁任公的熱心腸我們初步看到的是這樣的一些部分:自謙、自信、有激情、真性情。那,這一篇,對于梁實秋來說他記了一輩子啊,一個老師的演講讓他記了一輩子,幾十年后想起來,如數家珍,這個演講當中到底講了什么內容?讓他有這么深刻的印象呢?我們一起再來看書當中,梁任公先生的演講中最主要,最集中的是什么? 【難點釋疑】:A、關于《箜篌引》 :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師:首先看到這首詩的時候,可能不知道他到底在講什么,
出示: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發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聲甚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語麗玉。麗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麗玉以其曲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
這是《箜篌引》的背景,“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同學們,你們在這首詩當中讀出了什么呢? 預設:無奈 凄涼 悲哀
師:僅僅如此嗎?我們讀出了一種無奈,悲涼,那梁實秋先生讀出了什么呢? (首先是一個悲。┻@悲劇的背后是任公先生怎樣的情思? 追問:大家對這個白首狂夫有什么評價?(生作答)
師小結:譚嗣同,戊戌變法之后,所有的人,明明可以逃亡到日本,可譚嗣同怎么說呢,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請從嗣同始”,這直面死亡的勇氣,多么悲壯,多么高貴。于是他在監獄的墻壁上寫下了這兩句,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我自橫刀„„”起!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譚嗣同留下了這一句,然后慷慨就義。而梁任公呢?梁任公聽聞這件事之后心中又是如何感想呢?先生賦予了詩歌新情感,為變法中犧牲的同志大慟,但是任公先生又何嘗不是那個執著的“白首狂夫”呢,時代險象環生,他用行動去實踐真理,歷經滄桑依然執著信念。 我們再來讀一下這首詩,起„„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出示:王國維先生對這首詩有這樣的評價,“這十六字構成中國詩壇最悲壯凄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 。”
古今的勇士大多如此,“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魯迅先生也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那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血鑄成的動人故事不止這一個,梁任公又講到了一個讓梁實秋先生記憶猶新的故事是什么? 【難點釋疑】:B、《桃花扇》
師:也許同學們《桃花扇》不是很熟悉,《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創作的以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其實言的是國家興亡之事。梁任公先生講到桃花扇的時侯,他沒有看到
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愛情,他看到的是這一段:
出示:材料一、《哭主》一出寫左良玉在黃鶴樓開宴,正飲得熱鬧時,忽然接到崇禎帝殉國的急報,唱道: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十七年憂國如病,呼不應天靈祖靈,調不來親兵救兵。白練無情,送君王一命!獨殉了社稷蒼生!獨殉了社稷蒼生! ——《桃花扇》
追問1:任公講到這一段時他是什么樣的反應?我們看書上
他悲從中來,痛哭流涕,竟不能自已,拿出手巾拭淚。這一段是《桃花扇》中明朝提兵鎮守武昌的左良玉將軍,聽到崇禎皇帝駕崩的消息后,跪著對北方高聲大哭的唱詞。 追問2:同學們,這段唱詞中真的讓梁任公先生悲從中來的是哪一句? 獨殉了社稷蒼生,獨殉了社稷蒼生。
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起。獨殉了社稷蒼生,獨殉了社稷蒼生。
追問3:梁任公先生和左良玉將軍生活的年代相差了幾百年,那何故他讀到這段唱詞時也如此悲痛欲絕呢?
師小結:任公先生也許他是在悲嘆戊戌變法的失敗,也許是在悲嘆年輕時夢想的破滅,也許他是在為光緒帝的被囚而痛苦,僅僅如此嗎?肯定不止如此,晚清,清末明初的時候,中國處于軍閥混戰的時期,國家處于什么樣的情況?(水深火熱)
人民處于水深火熱,國家呢?江河日下,內憂外患,國將不國呀!戊戌變法失敗,梁任公先生逃到日本,難道他真的就安心了嗎?真的逃離亂世就安心了嗎?沒有,他給自己的書齋起了個名字是什么? “飲冰室”,
給自己起了個號叫什么? 飲冰室主人
師:同學們,什么時候想飲冰? 天熱的時候。
熱,很熱的時候,梁任公先生說我要飲冰,他的這個飲冰出自《莊子•人間世》。 出示:‘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 我為什么飲冰?
是因為內心狂熱啊,是因為憂心忡忡,憂國憂民,憂心如焚啊。 【難點釋疑】《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憂心如焚的梁任公先生此時怎么能夠不讓他痛苦流涕呢?于是他又講到了杜甫的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起„„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聞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追問1:梁任公先生在讀到此詩的時候,他是什么樣的反應?
涕泗交流之后又張口大笑,杜甫,我們太熟了,憂國憂民的杜甫經歷了八年的“安史之亂”,在成都聽到了“收薊北”的消息,他第一反應是什么? 喜極而泣
追問2:但是,同學們,梁任公此時聽到戰亂平復的消息了嗎? 那他為什么也是先是涕泗交流中張口大笑呢? 我認為他跟杜甫一樣,是聽到這個好消息以后„„嗯„„心中也有那個夢想,希望有天祖國
能夠恢復一片祥和的氣息,大家都團結起來。
小結:杜甫和梁任公已經隔了很多年,但是他和杜甫一樣都有著這樣的心情,我們之前也分析了,為國家憂心如焚啊,此時,他似乎也看到了希望,剛剛說的,也許他也覺得有一天終有一天國家的安定富強一定會到來的。所以他張口大笑了„„ 同學們在把這首詩讀一遍,《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起„„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聞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師總結:這就是任公啊,一個眼里常含憂時傷世的熱淚,心中總懷強國新民之夢想的赤子! 一個苦笑因情,內外皆熱的學者。 3、 引領情、啟迪力
率直的真性情、熾烈的赤子情是已經讓我們深深感動著這份“熱心腸”,這位“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的先生,熱心腸還體現在哪里呢?
明確:對青年的關切、啟迪和引領。他是一代代青年學生的精神導師啊。 先生是想培養我中國之少年來圓我少年中國的夢想啊。 四、繪摹你的“相遇”
梁起超先生講到的這幾首詩,給我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二十多年過去了,梁實秋先生依然記憶猶新如數家珍,到底是怎樣的一位老師,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東西讓梁實秋記了這么多年,這么刻骨銘心呢?(找一生總結)
明確:能夠讓一個學生記了幾十年,除了他的演講內容,我們剛剛去看了,它能夠讓我們心有戚戚之外,還因為這個老師本身的特點:他的自謙自信,他的激情飛揚,他的真性情,他對待革命的那種無奈、悲壯,他對待國家命運的憂心如焚,以及對未來的堅定希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還有一個原因,為什么梁實秋記了這么多年? 他也是一位愛國者。
因為他自己和老師一樣,有著一份濃濃的情感啊。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場大師與大師的相遇,因骨子里流淌的赤子之情而刻骨銘心。
這樣的相遇無獨有偶,一如汪曾祺遇見沈從文,因為人性本身的真實樸素而受益終生;
出示:【課后練筆】在你如花的生命里,是否曾擁有這般相遇,他們也曾讓你仰慕,讓你自省,給你力量,請回憶細節,用飽含情調的筆呈現屬于你的相遇。(100字左右) 要求:以細節動人,以真情入文。 梁實秋:“表個性之言動,非小細必敘”
五、課堂結語——緬懷梁任公先生 梁實秋先生的文章讀明白了,但是我們對任公先生的了解才剛剛開始,先生就是這樣一個接近完美的人,一本常讀常新的大書,讓我們伴隨著音樂,一起緬懷這位偉人。 出示:梁任公相關資料(自動播放)
讓我們再次朗讀這篇集先生思想和情懷一體的《少年中國說》,做最美的中國少年。 (靳春紅 2017年5月于重慶北碚)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