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記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講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1《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甘肅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1《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甘肅省 - 武威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武威六中 張菁
【教材分析】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高中語文必修1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梁實秋從學者身份的角度形象地描繪了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表現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脫的真性情和愛國主義熱情。雖然是略讀課文,但是,這一篇偏重于記述講演的課文,突出了講演者的形象,語言風趣而帶感情,能夠給人以強烈的感染,有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學情分析】
1.在心理上,青年初期的學生正是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教學中應當注意給學生樹立榜樣,用文學中的美好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來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我所執教的高一六班的孩子們,詞匯儲備量少,表達能力弱,但是都比較開朗,喜歡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所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學習文中以事寫人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掌握作旁批的閱讀方法。
2.通過“聽、說、讀、寫、演”循環進行的方式,促使學生將知
識轉化為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梁任公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懷,體會作者對先生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
運用旁批法,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以課文三處詩文為依托,深度挖掘梁任公先生的愛國情懷。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啟發引導、合作探究、示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圖片展示清華大學校徽,引入梁啟超)
1914年,一位學者在清華大學做了一場題為《君子》的演講,他引用《周易》中的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以此勉勵青年學子要崇德修學,來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砥柱,在他演講之后,精華大學便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定為校訓,并且刻在校徽上。你們知道這位做演講的學者是誰嗎?
二、看圖說話,簡介梁任公先生
三、把握情感
1.瀏覽文章,從文中找到一個詞語代表當時聽演講的學子如今著文章的大師——梁實秋先生對梁任公先生懷有怎樣的情感?
明確:景仰。
2.這種景仰之情在字里行間是如何具體表現的? 舉例:①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
②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術文章對于青年確有啟迪領導的作用。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四、合作探究
主要解決的問題:
1.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描寫梁任公先生?
2.這些描寫表現了梁任公先生怎樣的性格、氣質和修養? 明確:
描寫人物的方法: ①正面描寫
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都屬于正面描寫。
②側面描寫 梁任公的形象: 認真嚴謹 修養極高
風神瀟灑 幽默風趣 謙遜自信 博聞強記 自由灑脫 率真可愛 主要掌握的方法:旁批法
明確:旁批法三步驟:勾畫圈點,概括分析,評價感悟 五、深度感悟
通過分析《箜篌引》、《桃花扇》、杜詩等三處詩文,深入理解文中的“熱心腸”,體會梁任公先生的愛國情懷。
補充資料:
1.“古樂府里頭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據說是有一個白發狂夫,冬天早上,在河邊‘披發亂流而渡’。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選自《中國韻文里表現的情感》
“這十六字構成中國詩壇最悲壯凄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 ——王國維 2.“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十七年憂國如病,呼不應天靈祖靈,調不來親兵救兵;白練無情,送君王一命。傷心煞煤山私幸,獨殉了社稷蒼生,獨殉了社稷蒼生!”
——選自《桃花扇》 3.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寫作背景:公元762年,安史之亂結束,正流落梓州,過著飄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不禁喜極而泣,不能自抑,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 六、認識作者
梁實秋(1902~1987),中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浙江余杭人。1915年就讀于清華大學。1923年留學美國。回國后曾先后任教于東南大學、濟南大學、青島大學、北京大學等校。創作以散文小品著稱,風格樸實雋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 七、布置作業
請你以身邊的同學或老師為描寫對象,隱去姓名,抓住人物主要特點,以《他(她)》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