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祖國頌歌,我和我的祖國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十節《祖國頌歌我和我的祖國》高中音樂人音版-南昌大學附屬中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三十節《祖國頌歌我和我的祖國》高中音樂人音版-南昌大學附屬中學
祖國頌歌—《我和我的祖國》
教學理念:
1、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愛國意識
本課將以我國當代優秀的群眾歌曲《我和我的祖國》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2、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鑒賞我國的優秀聲樂作品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對音樂作品的結構、音樂形象、情緒、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3、豐富情感體驗,重視音樂實踐
本著“普遍參與與發展個性”的教學原則,重視音樂的實踐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藝術創造意識,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創造意識,從而獲得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相結合的基本方法。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來發展個性化的特點,增強學生表現音樂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小組合作精神。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鑒賞教材第十七單元第三十課, 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我的這節課對本課內容做了一個衍生:通過欣賞《我和我的祖國》,讓學生了解如何用音樂要素去分析歌曲,挖掘其思想內涵,并從聲樂的多種演唱方法的體驗和比較上,讓學生感受和體驗聲樂作品的美。
教學方法:
示范法、發現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分組討論法、比較法、講授法、感受體驗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鋼琴 黑板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聲樂作品的基本鑒賞方法和步驟,以及用不同唱法和不同表演形式來表現同一聲樂作品。
2.能力目標:用本課所學知識抒發愛國主義情感。
3.情感目標:激發愛國主義熱情,樹立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欣賞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引導學生從旋律和歌詞中去把握音樂形象,感受、體驗聲樂作品的魅力。
2.用不同演唱方法的對比欣賞,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3.學生參與演唱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進一步升華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唱歌么?喜歡唱些什么歌?(學生隨意哼唱幾首自己喜歡的歌,多為流行歌曲)既然大家這么愛唱歌,老師也給大家唱一首如何?(教師演唱《紅旗飄飄》高潮部分)
提問:這是一首什么歌?老師在演唱時是用什么樣的情感在表現呢?
(激情飛揚、熱情澎湃、愛國熱情)
同學們講得很好。
老師在演唱這首歌曲的時候因為我能夠理解歌曲傳遞給我們的情感內涵,所以才能夠將這種感情用歌聲表現出來。
那么我們將從哪些方面用我們所學的音樂知識去分析、理解作品思想和體會音樂情感,從而獲得音樂形象,更好地表現歌曲呢?今天,老師就和大家欣賞一首愛國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共同探討鑒賞聲樂作品的方法,好嗎?
新課教學:
(分析作品,發現作品的美)
1.初聽全曲(教師范唱)
學生欣賞討論得出
設:這首歌曲表現的是什么樣的情感?從哪個方面直接表現的?
-------歌詞(每一首歌詞就是一首詩,直抒情感)
2、感受歌詞的美:
教師朗誦歌詞第一段,(配樂)
提問:朗誦時有些什么變化?怎么變化的?在哪里變化的?(語氣、力度、音調的高低變化)
學生模仿教師朗讀第二段歌詞,
學生討論分析,教師小結:
歌曲創作于1984年,是一首先有曲再有詞的填詞歌曲,詞作者張藜(創作了《亞洲雄風》《籬笆墻的影子》等)和曲作者秦詠誠(聲樂協奏曲《海燕》等)是當代著名的詞曲作家。
(分三個小組完成三個不同的任務,討論音樂形象、節奏特點和音樂結構的特點等環節)
板書學生討論內容,教師介紹相關內容:
整首歌是以第一人稱的手法訴說了“我和祖國”息息相連、一刻也不能分離的心情,作者運用了兩個具象化的比喻:其一是,“我和我的祖國”是子女和母親之間的關系,其二是,“我的祖國和我”是大海與浪花之間的關系。前者抒發的是母與子拳拳之情,后者感受的是大海與浪花的依托與憂樂之據。這是兩個層面上的敘述,但共同塑造了一個整體形象,傳遞給我們的是一份難以分割的真摯情感。
這首歌的感染力還在于不是口號般的號召力,而是通過歌詠祖國懷抱的美麗景象和浪花與大海等如詩意象動人心弦。歌中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豪言壯語的表白,而是通過河流、高山、炊煙、大海、浪花、清波等詩一樣意境,借助一些美好意象表達人們對祖國之愛,既具有藝術的感染力,又將人們的共性激情優美融入,達到思想和藝術性相結合。因此,《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首具有永久魅力的深受人們喜愛的抒情歌曲。
3、感受旋律的美:
這首歌有一些特別的創作手法:
(1)、節拍 節拍是3拍子的,并且是采用了八六和八九的變換三拍子節奏,旋律哼唱起來會有什么樣感受呢?(選一個學生和教師一起用舞蹈的起伏感讓學生體會音樂的韻律感和起伏感)
歌曲采用舒展流暢的旋律,6/8、9/8的三拍子,有主歌有副歌的并列二部曲式結構,不強調裝飾性,而讓其自然流露,這樣既樸實大方,又親切感人,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每一個人和生他養他的祖國的血肉聯系,可以這樣說,在詞曲結合的領域中,已經達到了相當程度上的“恰到好處”。
(2)、音樂的結構是:AB兩個部分組成的并列二部曲式。(聽第一段音樂,高潮部分學生起立,分辨作品結構)
A部分用我和祖國兩個形象完美演繹相互依托、不可分割的關系
B部分表現的是什么?(提示學生回答:從音區的變化,音高的變化和旋律的上行級進中體驗熱愛祖國的激情在升華)
感受不同演唱方法所展現的美:
連接部分:歌曲有很多的表現方式,那就是由于演唱方法和技巧的不同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
下面老師給大家帶來這首歌的3種不同音響資料,你最喜歡哪種?能告訴我為什么嗎?
(播放三段不同唱法的對比演唱,學生分組討論并思考:從聽覺上有些什么不同的感受?)
第一種:音色圓潤豐滿,優美流利,發聲自如,注重聲音的效果,在歌唱時力求發揮嗓子的最大能量,真假聲混合共鳴豐富渾厚,歌唱氣息持久連貫。
第二種:聲音靠前,歌聲宏亮、圓潤、清脆、明亮, “字正腔圓”、“以情帶聲,聲情并茂”。
第三種:聲音自然,近似說話,中聲區使用真聲,高聲區一般使用假聲。很少使用共鳴,故音量較小。演唱時必須借助電聲擴音器,演出形式以獨唱為主,常配以舞蹈動作、追求聲音自然甜美,感情細膩真實。
提示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談談這幾種音色特點大概可歸為哪種唱法?(美聲、民族、流行),并說說各種唱法在表演時的表現特點(服飾、形體、動作等),可以模仿演唱幾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簡單講解幾種唱法不能單一的歸類,還有技術上的各種要求:比如共鳴腔體的運用、氣息的控制能力以及咬字吐字的講究等。
連接部分:我們通過分析理解了這首歌曲,下面我們用我們的歌唱把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展現出來好嗎?
表現作品的美:同學們共同演唱作品。
1、第一段老師演唱歌曲前半部分,學生在高潮處進入。可哼唱,學生用身體語言表現音樂的起伏。
2、第二段分兩小組唱,高潮時全體齊唱。
課堂小結:
聲樂作品的鑒賞我們首先要學會分析歌詞和旋律的完美結合所塑造出的音樂形象,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演唱方式來表現作品,不管用哪種演唱方法,只要聲情并茂都將獲得美的享受。
拓展與探究:
你還知道哪些愛國歌曲?搜集相關的音響資料及譜例,并選一首用今天我們學到的方法加以分析。試著用不同的演唱方法練習,小組交流。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構思新穎,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課堂上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注重調動學生的激情和主動參與性,并更新了小組討論模式,以不同小組同時研究不同任務來引導學生完成學習、比較、探究、合作的全部過程。
課件操作時略顯限制思維的流暢性,故有待改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