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高亢的西北腔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高亢的西北腔》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高亢的西北腔》
《高亢的西北腔》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
本課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鑒賞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第二節《高亢的西北腔》。
教材分析:
(一)、本課在本單元的地位。 教材第二單元中有五節課來介紹中國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是第一節。是打開中國民歌之門的第一課。讓學生從西北民歌開始了解中國民歌為下面幾節課打下基礎。所以教師要讓學生這節課就認識到民歌的藝術價值,培養熱愛民歌的情感。民歌是人民表達自己感情的口頭創作,反映的是最底層、最普通的人民的心聲,因此在內容上有鮮明的人民性。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樣化的體裁、歌唱形式和內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歷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傳統。民歌的起源和音樂的歷史一樣久遠。早在原始社會就伴隨著人類的狩獵、搬運、祭祀、儀式等活動而萌生。它與人類一切生活實踐始終保持著密切的關系。那些反映生產和生活的民歌卻流傳至今,成為寶貴的歷史資料和藝術珍品。因此,馬克思說“民歌是唯一的歷史傳說和編年史”。民歌的創作和演唱以即興性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調因不同的唱詞,可以隨興所至地發揮,有所創新,有所變化。
(二)作品分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兒”的代表曲目,在全國各地頗具影響,聲譽極高。這首歌的歌詞采用“民間格律詩”的形式和手法寫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雙句雙字尾”的格式。這首歌的旋律高亢開闊、自由舒緩,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點。
學情分析:
目前學生因多渠道接受快餐音樂文化,普遍存在盲目追星、崇拜、排斥民族民間音樂等不良的傾向,但學生在大西北的生長環境中,對“花兒”和“信天游”這兩種民歌體裁有一定的了解,由于高一年級學生處于對青春期,對流行音樂非常喜歡,民歌相對他們會陌生,而且會覺得民歌很土、學習興趣不濃厚。所以學校成立了“花兒與少年”民歌社。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有部分學生對民歌有了一定的興趣,并且會演唱一些耳熟能詳的民歌了。在這些學生帶動下,學生對民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學習與展現的欲望更強了。
頁2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鑒賞水平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也有良好的聆聽習慣。識譜能力有一定的基礎,有助于更好的分析作品,完成教學。
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
(一)、使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更好的完成教學。
教師用希沃3交互式白板教學軟件與PowerPoint(PPT)2010配合使用。充分利用白板中的各種教學工具來輔助完成教學環節。如:學生用平板電腦與互聯網相聯,完成現場收集所學內容。課后作業教師發送網址學生通過上網學習完成。 (二)、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學生自我探究方法的使用貫穿課堂始終。 教師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1.小組收集整理花兒相關知識。 2.推薦自己喜愛的“花兒”。
3.提出自己想要了解想要感受的內容。
4.自選題目學習和分享等。5.通過感受體驗分析獲得最終深刻認識。
媒體選擇:
資源、技術說明:
1.課件用PowerPoint(PPT)2010制做完成,與希沃3交互式白板配合使用。 2.學生10臺平板電腦與互聯網相結合,并使用其中的畫圖工具等。
3.多媒體素材包括文字(百度文庫、教學用書等)圖片、音頻、視頻(來自網絡下載視頻并截取內容)、自己錄制微課視頻。
安裝字體說明.txt
4.請將所有字體復制,粘貼到C盤(系統盤)的Windows的Fonts文件夾下即可。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對西北民歌的學習與探究,激發學生喜愛民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質樸美。
2.學唱自己家鄉的“花兒”,激發學生對本民族地區民歌的熱愛和自豪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聆聽、演唱、比較、探究、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風格特點,重點認識了解“花兒”這種民歌體裁。 【知識與技能】
(1)跟著琴聲完整的演唱一遍歌詞,體會歌詞的情感等。
(2)引導分析歌詞表達的情感及深刻體會花兒的歌詞創作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動情演唱,再次感受回族花兒魅力。
學生全體站起來,放開歌喉盡情表現這首“花兒”。
[設計意圖]:
1.通過微課的方式,讓學生與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族山花兒的傳承人學習地道的寧夏花兒,親切樸實的唱法更能近距離的感受特色鮮明的寧夏花兒。 2.拓展教材,感受家鄉“花兒”的韻律。
為了增強學生對本民族地區民歌的熱愛和提高他們的興趣。這是本課的情感目標也是傳承和發揚一個地區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舉措。寧夏花兒《綠韭菜》旋律瑯瑯上口,很有寧夏花兒的典型特點,易于學習。所以教師以教材內容和目標為前提,大膽的加入本地方的花兒與學生學習和探究。并分為教師唱、學生唱譜、唱詞、完整體會等教學層次。讓學生逐一體會并分析寧夏花兒的特點,來總結“花兒”這種體裁的共性。為下面的教學環節作鋪墊。
五、學生自己推薦喜愛的花兒并一起來學習和探究。
前期教學預設和對策。(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
教師在課下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收集一首自己最喜愛的、最具代表性的花兒,學生會推薦出不同的“花兒”,教師會在課下準備最具代表性“花兒”的視頻歌譜庫。當學生推薦的作品是音樂庫里的,教師就引導學生欣賞歌曲視頻,對比和寧夏花兒咬字方面的特點等,用平板電腦和白板畫圖工具畫旋律線等感受、體驗、分析花兒的特點。充分鼓勵學生自我探究意識。如:我想了解這首花兒的旋律有什么特點?我想知道這首花兒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等。教師和學生一起唱歌譜畫旋律線,唱歌詞等,體驗、分析,最終獲得想要了解的知識。
如果學生推薦的“花兒”是教師音樂庫里沒有準備的,教師就會要求學生課下收集它的相關資料,下節課一起來欣賞體驗并分享。
本節課學生推薦了《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學習和探究。
(一)、播放《上去高山望平川》的視頻對比與寧夏花兒咬字方面的不同,感受花兒的方言特點。
1.聽辯與寧夏花兒在咬字方面的區別。
頁7
2.分析對比和寧夏花兒咬字的不同,具有方言特點,從而分析感受到形成因素與當地生活的語言特點有關。 (二)、學生提出想要了解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習和體驗分析。 1.畫歌曲的旋律線,感受歌曲旋律特點并分析形成原因。
分小組在平板上用畫圖工具邊唱譜邊畫旋律線,一位學生在白板上利用畫圖工具畫出。通過畫旋律線分析旋律特點并談談形成的因素,最后感受到與當地的生活環境還有地形有關。
(教師演唱兩句,陜北的民歌《淚蛋蛋泡在沙蒿蒿里》片斷,讓學生感受到地形特點對民歌的創作的影響。
2.分析《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曲式。
帶學生唱譜畫旋律線再來感受一遍,并分析曲式。 3.學生提出想了解歌詞表達怎樣的情感。
教師為學生伴奏,讀詞并一起演唱感受歌詞表達的情感,讓推薦人再做更深入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歌詞所包含的哲理。
[設計意圖]:聽辯對比,教師設疑,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培養自我探究的意識。教師
頁8
會準備許多代表性的“花兒”的視頻和歌譜。并讓學生自己提出想探究的內容。如:我想了解這首歌的旋律和歌詞等方面都有怎樣的特點。教師也提出更深層的問題,如:歌曲的曲式分段,它包含了怎樣的人生哲理等。在自我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做學習的主人,有一種自我求知并獲得最終的認知的快樂。
通過小組唱譜畫旋律線和教師帶領一起唱譜畫旋律線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了西北民歌高亢、起伏大等特點與當地的地形和生長環境有很大的關系。教師再演唱《淚蛋蛋泡在沙蒿蒿里》的片段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這一創作因素。本課的教學難點也在逐步的體驗和分析中獲得了答案。
六、復習本課所學內容總結西北民歌特點,并分享學習本課后的收獲。
1.學生分小組用平板自選題目學習,教師進行平板操作的指導。
在平板電腦上打開西北民歌知識問答題,自選題目,分小組進行討論學習。 2.聽辯并體會,根據本節課的學習來討論完成自選題目。 3.學生進行分享,讀本組選題并與全班同學分享。教師再逐一播放每組的視聽音樂片斷,全班一起來分享體會。
教師進行板書并總結
4.談一談對本節課的收獲:學生暢所欲言,教師評價并總結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設計了四個題目供學生自選答題。有知識問答、選擇題、填空題還有視聽題。讓學生利用平板電腦分小組自主學習,通過答題復習這節課所學內容。視聽題里“花兒”也有“信天游”的歌曲片段,是對本課的內容的拓展和延伸。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西北民歌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老百姓才是民歌的締造者。民歌是珍貴的藝術瑰寶,從而由衷的敬重民歌,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質樸美。
七、布置作業,補充完成教學內容。
把作業發到平板電腦上,學生可復制網址到班里的電腦上,或收藏在自己的郵箱里,通過網絡視頻音頻和教材內容相結合,再次學習和感受西北民歌的特點,為下節課打下基 礎。
頁9
[設計意圖]:本課設計中主要了解“花兒”這種民歌體裁,通過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課下學習欣賞這兩首教材中的西北民歌,更加完善學習了教材中的內容。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兩首民歌及經典西北民歌的網址,并結合教材內容為本課做進一步的鞏固和復習。
http://baidu.iqiyi.com/watch/2856808855246785685.html?page=videoMultiNeed 山西民歌《刨洋芋》
http://baidu.iqiyi.com/watch/6946155791340578539.html?page=videoMultiNeed 陜北信天游《腳夫調》
http://www.1ting.com/tag/%E8%A5%BF%E5%8C%97/ 西北民歌大全
再次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來幫助完成作業。
八、熱情演唱《綠韭菜》,再次表達對“花兒”的熱愛之情。
師:同學們請大家和我們班里“花兒與少年”民歌社的同學們再次演唱寧夏花兒《綠韭菜》,表現出我們對花兒熱愛,和這來自黃土高坡的豪情吧!
九、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表現的非常棒,你們的學習熱情也深深的感染了我。民歌之所以散發著珍珠般的光彩和無窮的魅力,就是他真實的記錄了人民的生活。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不光是中國民歌,世界的上民歌都是如此,所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大家再唱流行歌曲的同時,也能多聆聽和演唱我們的民族歌曲,對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下課節我們接著暢游豐富多姿的中國民歌。下課!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一、現代多媒體手段在課堂中充分發揮了它的網絡學習優勢。
1.平板電腦與網絡相結合,學生現場收集和整理所要了解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到通過收集得到答案的快樂。課后作業中教師再次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網址來有效的完成本課的作業。并利用平板電腦及希沃3交互式白板的畫圖工具,圈出西北地區包括的區域,畫《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旋律線。安排四次學生操作平板電腦的集體活動。利用多媒體手段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教學中,豐富學生活動內容。
2.自我探究方式學習,發揮個性優勢,活動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頁10
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充分的自主討論,獲得所學知識。讓每個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發揮他們的主動權。在分組討論時學生能盡情發揮個人所長,參與面廣。
3.讓學生自己推薦一首喜歡的花兒與大家共同學習和探究。再讓學生自己提出想要學習的內容。教師輔助學生。這種自我探究學習的方式充分的體現了學生的個性特點注重個性發展。
4.學生活動點面穿插,長短張弛結合,提高教學效率。 本課教學內容豐富,學生活動多,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調控時間,松緊結合,分配合理,教師的教授和自我學習體驗相結合。層層遞進,一氣呵成,課堂節奏感強,從而給人營造一種舒適、自如的課堂韻律感。
二、拓展延伸,傳承民族文化,樹立民族自豪感。
1.教師身體力行,傳承發揚民族文化。
寧夏也是花兒的發源地和傳唱的地方,學生大多又是回族。為了讓學生能在這節課中充分的感受到西北民歌的特點,讓學生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文化意識,樹立民族自豪感。教師加入了寧夏本地的花兒《綠韭菜》的學唱體驗,又在課下請來了寧夏著名的“山花兒”代表性傳承人王德琴老師教我校“花兒與少年”民歌社的同學學習“花兒”《綠韭菜》。就是要拉進學生與“花兒”的距離,貼近生活,真實感受家鄉花兒的韻味。所以老師調整了教材的內容,本身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傳承民族文化。 2.拓展豐富教材內容,充分感受體驗,樹立民族自豪感。 本課重點要了解“花兒”,“信天游”在下節課中教師會再做介紹。就能充分的感受更多的“花兒”了。在這節課當中教師加入了七首不同的“花兒”和“信天游”的片段。補充了學生聆聽的內容,豐富了教材內容。通過對比和體驗感受不同地區的花兒的風格,再來總結西北腔的特點,體會的就更準確和深刻了。
本課不足:課堂評價方法再多樣些,如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的互評等。教師的評價語再能豐富一些,給予學生不同肯定,指出改進的地方。如果最后有學生穿著民族服裝,教師也能穿著并帶上回族口弦等參與演,課堂效果就更好了。在以后教學中調整實施。 改進措施:民歌的傳承大多都是通過人們口口相傳的方式,在課下讓學生請教身邊會唱“花兒”或“信天游”的父輩,傳承人等,進行錄音,整理歌譜、照片等。建立學生學習的檔案袋。為下節課學習“信天游”做很好的鋪墊作用。也能夠記錄學生的學習經過,積累學習過程資料。
在課下可以建立西北民歌交流群,教師除了在課后與學生面對面的交談外,還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在線互動、發郵件,QQ留言等延伸交流途經,在互動中探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了解學生真實想法,傳遞鑒賞心得,上傳自學的視頻,教師或學生進行評價,也可讓家長進行輔導和評價,培養良好的聽覺習慣,提高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提升整體音樂審美水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